当时剧团演出频繁,有时甚至一天日夜两场,平时还要参加排练和一些社会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尽量挤出时间,注意学习、借鉴本剧种名家的长处为己所用。如学习王盘声的发声、吐字技巧,学习赵春芳的脑鼻音共鸣,学习其他老一辈演员组织唱腔的方法等,琢磨储存,后积薄发。他还听评弹、看电影、话剧,看其他戏曲剧种的演出,吸收其中的“养料”。他结合剧情,在人物的需要时,对“拿来主义”进行发展、创造、补充成为沪剧的一部分,丰富了沪剧的唱腔。 如袁滨忠在《朝霞红似火》一剧中,把淮剧的高腔元素试融入在沪剧唱腔中,应该说是成功的。尤其是他演的“恩仇箭”,其中的“恋歌”一折,开头的一句唱“你是天空的月娥”中的“你是”两字,他完全摒弃了沪剧原有的传统板式,也是借用淮剧的曲调起腔,在“是”字上作放慢速度,旋律起伏,一波三折,再用“弱拍”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主人公龚柏龙对恋人莫兰的崇拜、爱摹心情。这样的唱腔组织,与后面的板式安排吻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看不出有裁剪、拼接的痕迹。观众听了没有感到不自然,反而觉得非常新鲜。承认这是他的创造,是对沪剧曲调的发展。 记得多年前,著名沪剧演员徐俊和一些沪剧音乐工作者同我探讨袁滨忠唱腔时,我为失传的《恩仇箭》中的“恋歌”一折作了回忆哼唱。他们听了“你是天空的月娥”一句起腔时,都说这不是沪剧的唱法,怀疑我是否记错?我表示,虽然这段唱已绝响四十多年了,但它不仅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刻在我的骨髓里了。所以我坚持袁滨忠的原版唱法,不能按常规的作改动。后来他们也从袁滨忠的太太处得到了证实。袁太说:“他常常学习别的剧种的东西,喜欢标新立异的创造,来丰富自己的唱腔,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