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细心的观众(听众)也早就注意到了:在袁滨忠和韩玉敏演出的每部戏内,总有那么一段、两段或几段新腔出现。该团的夏剑青老师就印证了这一点。他说:“(他们演的)每部戏总有新的“亮点”,新的创造,但观众还是承认这是沪剧,而不会说是歌曲或其他。 “袁派”唱腔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产生的。 如“夜夜游”是沪剧的一个常用曲调。男女唱口、正反角色都能用。丁是娥在《鸡毛飞上天》中扮演人民教师,在“题标语”一折用的是“夜夜游”。邵滨孙在《江姐》中扮演国民党特务头子沈养斋,游说共产党人江姐时的一段唱等都是用这个曲调。 袁滨忠在《桃李颂》——“向往解放区”一段中,剧中人陶国祥听到同学、女友李慧英来转告,组织上已安排他们一起到向往已久的解放区,这时他的一段唱也运用了“夜夜游”。但他和作曲一起作了改变,使这个唱段既有歌曲的风格,又不失沪剧的味道。这段唱腔旋律的变化,像医生看心电图的曲线一样,既有总体的平稳,又有几个区间的波动。这段新腔把陶国祥既听到了向往已久的消息,又马上就要成为现实的激动、愉悦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回味无穷。而观众一听就知道还是“夜夜游”的曲调,不过作了点变革。改编后非常得体,给人有个新鲜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