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帖子
用户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沪剧网
›
首页
›
网友原创
›
查看内容
浅谈沪剧中借鉴到的江南小调《道情调-耍孩儿》
2011-7-23 11:55
|
发布者:
信息采编
|
查看:
14570
|
评论:
2
|
原作者: 世怡
|
来自:
本站论坛
摘要
: 上次发文简述了《四季调》,这次来谈一下《道情调》,好在《道情调》在网上还有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参考,所以相比《四季调》不会存在太多疑虑。 经过网上收集到的资料表明,道情已经目前已经可以划分成我国曲艺的一个 ...
附:“银绞丝”曲调欣赏(纯音乐)
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道情调中“银绞丝”这个曲调虽然沪剧中似乎现在没有借鉴与引用,但是我觉得这个曲调的风格还是蛮适合沪剧使用的,尤其是用于演绎叙述方面,希望沪剧的作曲老师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尝试。
1
2
3
4
5
6
7
8
9
/ 9 页
下一页
收藏
分享
邀请
我有话说......
2
个评论
世怡
2011-7-22 18:58
附:“银绞丝”曲调欣赏(纯音乐)
http://www.tudou.com/v/7ofAhTHEAGw/v.swf
道情调中“银绞丝”这个曲调虽然沪剧中似乎现在没有借鉴与引用,但是我觉得这个曲调的风格还是蛮适合沪剧使用的,尤其是用于演绎叙述方面,希望沪剧的作曲老师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尝试。
我要点评
世怡
2011-7-22 19:09
兄弟网站《扬州扬剧网》的站长特地为我提供了一份介绍扬州道情的资料,现公布全文......
扬州道情
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韦明铧
道情源于道教的仙歌道曲,后衍化为民间曲艺的一个种类。明时,“道曲”、“道歌”传入扬州,迅即流行,至清代与扬州方言结合,独立于道教歌曲之外而形成为扬州地方曲种之一的扬州道情。扬州道情又为南方诗赞体道情的一个分支,因其亦雅亦俗,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一时极为风行。
扬州道情表演形式古老而简朴,所用乐器仅渔鼓、简板,以其击打的节奏作为唱句过门,节奏有长有短、有快有慢,变化多端。
扬州道教音乐继承了道教音乐的精粹,有诗乐特征,同时又吸收了苏北地区民歌小调,委婉而活泼。常用曲牌有20多支,其中【耍孩儿】、【浪淘沙】、【步步高】等,系全国道情流行地区普遍传唱的道牌。
古代文人大多喜听道情。文人的喜爱和介入使道情的文化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清雍正七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扬州道情填词十首,以通俗、精炼的语言分叙渔、樵、耕、读、僧、道、丐、艺各行人物生活和历史变迁事。二百多年来,这一有说有唱,文彩极佳的曲目流传甚广,江淮各地道情艺人世代传唱,至今不绝,以至扬州道情一度被称为“板桥道情”。
扬州道情与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为扬州古老的民间曲艺品种,其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上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苏北城乡演唱的职业道情艺人,总数在600人以上,而目前扬州能熟练演唱者已寥寥无几,其独有的许多曲目也散轶难寻,亟待传承与保护。
历史渊源
道情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情称道歌,保存于道教科仪、斋醮之中,也被传道者用作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
道教音乐于明代传入扬州,由道士口传心授而世代传承。因道教醮仪必有音乐,道观早晚朝也常招来邻里众人院外立听或于夏季礼请里人入院纳凉静听,道教音乐迅速传入民间。民间艺人欣赏道情曲调优美,给人以清雅、高亢、清风徐徐之感,纷纷学习效仿,并走乡串户演唱,藉以谋生。于是,道情逐步演化为民间曲艺的一个种类。
及至清代,道情与扬州方言相结合,同时又吸收了苏北地区民歌小调以及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诸多元素,独立于道教歌曲之外,而形成为扬州地方曲种之一的扬州道情。她系南方诗赞体道情的一个分支,其音乐继承了道教音乐的精粹,又吸收了苏北地区民歌小调,委婉而活泼,旋律简练朴实,富有乡土气息。演唱流动演出与书场演出,流动演出以说唱短篇为主,书场演出多说唱中、长篇,多数书目系由弹词改编。
古代文人大多喜听道情,他们的和喜爱和介入使道情的文化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清雍正七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扬州道情填词十首,以通俗、精炼的语言分叙渔、樵、耕、读、僧、道、丐、艺各行人物生活和历史变迁。这一有说有唱,文彩极佳的曲目流传甚广,二百多年来,江淮各地道情艺人世代传唱,至今不绝,以至扬州道情一度也曾被称为“板桥道情”。
扬州道情曾对扬州地方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扬剧《珍珠塔》中有《方卿羞姑》一折,方卿扮作游方化缘的道士,运用大段道情唱段,阐述人生哲理,将全剧推向高潮。唱腔委婉悠扬,令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50年代,扬州道情于苏北地区极为繁盛,常年活跃在城乡演唱的职业道情艺人,多达600人以上。但随着现代音乐元素的传播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扬州道情又迅速走向低谷。时至今日,扬州能熟练演唱者已寥寥无几,许多独有的曲目也散佚难寻,亟待抢救。
200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来扬访问。“扬剧王子”李政成为招待贵宾即席演唱了一首扬州道情《老渔翁》,博得宾主交口称赞。令兴致正浓的江主席高兴地走上台来,接过渔鼓和简板,情不自禁地演示一番,一度在古城传为佳话。
基本内容
扬州道情演唱多为一人,一般流动于街坊店铺、茶坊酒楼及内河客轮、过江轮渡之中,行话叫“踩街”。亦有固定占街市一方空地演出的俗称“地摊”。清末扬州道情艺人洪小平说唱俱佳,备受听众欢迎,他的“地摊”摆在了剧场,由此开创了道情进入书场演出的先河。
扬州道情表演形式古老而简朴,所用乐器仅渔鼓、简板,以其击打的节奏作为唱句过门,节奏有长有短、有快有慢,变化多端,通常是简板打板,渔鼓打眼,有一板三眼、一板两眼、一板一眼等各种打法,不用其它乐器伴奏。扬州道情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有说有唱者,说唱并重。
扬州道教音乐继承了道教音乐的精粹,有诗乐特征,同时又吸收了苏北地区民歌小调,委婉而活泼。常用曲牌有20多支,其中【耍孩儿】、【浪淘沙】、【步步高】等,系全国道情流行地区普遍传唱的道牌,其余多则来自本地民歌,部分曲牌与扬州清曲曲牌同名,曲调也大体相似。现流行于世的《板桥道情》有别于异地《道情》,它采用的是流行于扬、淮间的两种“淮扬小调”,一为“宫”调式,一为“羽”调式,尤以“宫”调式最为盛行。
流动演出以短篇为重,曲目由艺人视情况选唱,在街头见什么店唱什么内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唱词,清明唱《西湖会》,端阳唱《盗仙草》,中秋唱《游月宫》,冬天唱《踏雪寻梅》等。短篇曲目以劝世、祝福、祝寿居多,也有唱神仙、才子佳人、英雄好汉的。
书场演出道情的艺人多说唱中、长篇。主要书目有《珍珠塔》、《白蛇传》、《青蛇传》、《白牡丹》、《白鹤传》、《落金扇》、《二度梅》、《封神榜》等。多数系改编自弹词,内容大致相似。
相关实物、器具
扬州道情所使用的乐器仅有两种,一为渔鼓(亦称道筒),
在约2尺长的竹筒上面蒙上鼓皮;一为简板(也称拍板),由两片约3-4尺长的竹片制成。扬州道情演唱时,通常戴道冠、穿道服。
代表性作品
《四季道情》 为扬州道教晚朝演唱的主要曲目,选曲分四个部分:(一)散板,即散序,器乐合奏不歌不舞;(二)入板,即中序,慢速,有板有眼,以歌为主;(三)紧板,即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变舞边歌,以舞为主;(四)尾声,舞而不歌,如晚朝道情。
《板桥道情》 该道情唱词共10首,由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始创于雍正三年,几经修改,自乾隆八年方付梓,历时14年。其语言既通俗又精炼,有说有唱,文采极佳。其中“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堪称千古绝唱。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古代真正把道情真正唱出名的,是板桥道情,为清代最高水平的道情作品。
传承方式、传承谱系
扬州道情源于道教的仙歌道曲,由道士世代传承,演化为地方曲种后,便由民间艺人师徒传承。扬州地方戏曲演员、扬州清曲演唱者,多能演唱扬州道情。扬州道情多为一人演唱和游走四方的演唱方式,决定了其传承方式的独特性。几百年来,除道观、道士的传承外,扬州道情的民间艺人与其他曲艺形式的艺人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传承,惟不见独立而清晰的传承脉络。现将扬州地方其他曲艺、戏曲中与扬州道情相关联的传承脉络附后,以作参考:
重要价值
扬州道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统称为扬州曲苑“四株奇葩”。它们同根生长,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扬州清曲、评话、弹词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将扬州道情同样列入保护名录,将使扬州古老的说唱艺术体系更趋完整。
扬州道情既可称为文人道情,表现出丰富的儒、道两家文化内涵,理必归于圣贤;也可称为百姓道情,“道着民间痛痒”,描述世间万象,情连千家万户。扬州道情又可称为仙乐道情,其韵腔悠扬舒缓,清静超然,使人身心清净,如入飘渺之境;还可称为民乐道情,其抑扬顿挫,活泼欢快,与其他民间音乐相融契合,为民众喜闻乐见。扬州道情的唱词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扬州道情源于道教音乐,至今仍然保留着道乐的许多基本特征,同时又吸纳了许多民间音乐的因素,并产生了融合和流变,这为研究扬州道教音乐的发展史也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责任编辑:汤玉祥)
我要点评
相关分类
快讯
业界新闻
民间动态
演出信息
网友原创
唱腔研讨
沪剧藏品
沪剧艺人
沪剧美图
沪剧影音
沪剧文化
戏迷日志
2023-06-19
悉尼申曲社“厅堂版·沈莉敏沪剧学唱会于本
怀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
回忆1985年采访江泽民在上海石化总厂调研
一九四一年的沪剧女星们2
一九四一年的沪剧女星们
一本跟随了我半个多世纪的《沪剧选曲》乐谱
赞长宁沪剧团建团70周年演唱会
新冠期间人民沪剧院在做啥?
期望新冠肺炎拐点来临
论坛新帖
风雨同舟•快乐十年——《沪韵寻梦建群十周
沪剧〔海上梦〕 日思夜想还我女儿装 王丽
代为上传网友“过炎州”视频《沪剧网之情和
远去了黄浦江畔朗朗明月 〔敦煌女儿〕
《申曲传情,匠心筑梦》沪剧经典折子戏专场
十年光阴十年长 (挑山女人) 王文 华雯
看照片 (被唾弃的人)
延吉华韵沪剧队成功举办《欢度五一沪剧大家
《丽菊相逢申曲缘•英萍相伴姐妹花》主打沪
记宁馨沪剧团队一场别致的迎《五.一》演唱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