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不“排外”,也“怀旧”。优秀传统剧目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发扬。西装旗袍戏《碧落黄泉》、《石榴裙下》、清装戏《拔兰花》、《双落发》等,袁滨忠也积极搬演,演出照样火暴。如《碧落黄泉》是“文滨”剧团凌爱珍、王盘声和“艺华”剧团王盘声、王雅琴的看家戏。但袁滨忠和韩玉敏在学习前辈长处的基础上,演出了自己的风格。观众的评价是:王盘声演得好,袁滨忠也不差,各有所长。 “爱华”也化了大量的精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桃李颂》、《书香人家》等。《桃李颂》是根据上海解放前夕交通大学学生领袖穆汉祥事迹改编的。其中袁滨忠的优秀唱段特别多,如“向往解放区”、“坚决留下来”、“临别勉励”、“布谷鸟叫了”和“决不辜负党教导”等。一出戏有这么多的唱段,而且历经四十多年,电台还时常在播放,舞台上也经常有片段在演出,广为流传,实属不易。 上述剧目中,袁滨忠都出演主角。他往往把现代情怀和传统曲调巧妙地融汇一体,再经他认真的二度创作后,好评如潮。观众们都说,“爱华”剧团不算大(区属、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但戏是只只好,几个主要演员(凌爱珍、袁滨忠、韩玉敏等)个个有号召力。听袁滨忠的唱,就象上海人讲的,“吃糯米团子——又甜又糯”;看他的表演,又如梦如幻、似痴似醉,实在是一种艺术享受。 袁滨忠在演出剧目上结合个人风格并注意选择外,还十分注重表演艺术。
作者:骏良 责任编辑:中国沪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