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昨晚去看了《幽兰夫人》

来源: 叶子 2010-1-20 19:06: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365 于 2010-1-21 01:20 编辑

昨晚去看了文慧团的《幽兰夫人》首演,因为我有思想准备,故而也就未有很大的期望落差,先前已听过电台里原长宁团朱凤演的全剧录音,不错的。
这出戏情节曲折又有离奇色彩,要让人既在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就必须把来龙去脉作好铺垫,比如幽兰夫人怎么会化装去当家庭教师的?等等,新版显然比旧版精简、太粗线条了,还有“良彦哭灵”是顾派著名唱段,旧版是良彦思念亲娘时独自哭灵的,凄楚悲凉,而现在是当着幽兰夫人的面而唱,原来完整的一唱段,中间好几次硬塞进幽兰夫人不温不火的唱两句,既分散了观众的情绪又冲淡了悲剧气氛。
不知是否编剧、导演的关系,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幽兰夫人未能饱满的立起来亮起来,相反,绿叶盖过红花,倒是作为第二主角的杨音一段又一段唱了好多,掌声也最多。
顾曼君宝刀不老,沪剧中清板、三角板是较难唱好的,顾在无伴奏时的吐字、甩腔、节奏,浓汁浓味,句句入耳,听了很过瘾,每唱一段都有热烈的掌声,看来观众还是识货的多。
唱良彦哭灵的黄晓莉,嗓子亮,有激情,一句叫头,全场轰动。
徐伯涛纯粹是“友情”出演,傍名气,其实只在第一场唱了没几句,沙哑喉咙过过场。
关于文慧沪剧团掌门人,如果说上一次演唱会是圆了一个沪剧梦,那么这次主演幽兰夫人则是圆了个演大戏的梦,她为繁荣沪剧舞台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肯定。
但是对于王的艺术表现,不少网友包括资深戏迷却可能碍于情面,三缄其口,其实什么都不说,不就等于说了吗?
这次我在观看了女主角唱与演以后的感受,归纳为一个字: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已有无数人说过了,清唱一段可乱真,主演大戏谈何容易?
粉墨登台,浅酌即止,或许会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好印象,这就是我在逸夫舞台下楼时的感想。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两小无猜 + 5 贴切!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大神点评57

华雨文 2010-1-20 23:36:15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也去逸夫看了《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喜欢顾曼君老师‘浓油赤酱’的沪剧味道。许多小调的运用使剧情有更丰富的展现。其中的二段赋子板(男女各一段)都挺喜欢的。良彦哭灵的这一段,之前听人介绍过,确实是不错的。
蘇珂伊 2010-1-21 13:22:23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我猜您本人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编剧,或者导演,或者是演员吧?每次的评论都那么详细而又尖锐,我真的是很佩服你啊。你也说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业余演员,王唱了一年多的戏,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应该是算比较出色的了吧?何必每次都那么咄咄逼人?一场戏好与不好,看看台下的反响就知道了。楼主一次又一次的针对《幽兰夫人》,针对文慧针对王慧莉,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枫飞燕 2010-1-21 13:24:51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去看了《幽蓝夫人》 觉得这戏很不错 整场戏彩头不断 楼主的分析实在是太牵强了吧 短短的时间里能排除这样的大戏实在不容易 请楼主正席别人的劳动成果
周淑英 2010-1-21 16:59:47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再演我也想看
白水 2010-1-21 20:01:09 显示全部楼层
2# 华雨文


“……《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
    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沪剧改编外国名作的著名剧目有九国19部。
    其中:沪剧传统剧目(时装戏)《空谷兰》又名《幽兰夫人》,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王梦良根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包天笑将日本作家黑岩旧香所著小说《野之花》改编成的《空谷兰》电影及文明戏幕表所作的再改编,1938年4月由文月社首演于大世界。
    沪剧传统剧目(现代戏)《大雷雨》,由莫凯(顾梦鶴)参照俄国奥斯特洺夫斯基的剧本《大雷雨》,并根据吴琛话剧本《寒亱曲》改编,1949年10月由中艺沪剧团首演于中央大戏院。(参考周锡山文章和《上海沪剧志》编写)
叶子 2010-1-21 20:34:3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1-21 20:40 编辑
叶子,我猜您本人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编剧,或者导演,或者是演员吧?每次的评论都那么详细而又尖锐,我真的是很佩服你啊。你也说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业余演员,王唱了一年多的戏,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蘇珂伊 发表于 2010-1-21 13:22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答曰:
到饭店就餐,食客对菜有异议,厨师冲出来指责:你怎么不去烧一盘?——-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另注:本人并非文艺圈人士。
华雨文 2010-1-21 20:56:16 显示全部楼层
2# 华雨文


“……《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
    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沪剧改编外国名作的著名剧目 ...
白水 发表于 2010-1-21 20:01

昨天与我同看的朋友己经详细介绍啦。哈哈, 我笑曰,顺便普及一下知识。谢谢,白水老师。
xsx1688 2010-1-21 22:15:30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
有些声音根本就不用理会,本来就是虚拟的网络,大家因为热爱沪剧才走到一起,发出不同的声音完全可以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理解、喜爱,不能强求。我记得你写的关于陈派的那个帖子,我是有同感的,我只是不说罢了,因为喜欢她的人,看了会不舒服,我佩服你,敢想敢说(包括这个帖子)。
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你的回帖,有那么多人喜欢跟你发起的帖子,就足够了。希望多看到你独到的分析、感悟。
晓明 2010-1-22 13: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叶子分析的相当实在啊。很客观全面的对该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既没有全盘否定该戏,也没有一味唱赞歌。我相信,这样的评论不是谁都写得出的。因为它最起码需要谙熟沪剧,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对剧目,对演员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同时,我也相信,叶子正是对沪剧的热爱,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写,去评。为什么评论者的演技非得超过演员才能对演员对剧目作出评论呢?我搞不懂了。要这样的话,媒体评论员岂不都得失业?因为我同样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有上舞台演戏的能力的。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一个入俗的提问
“到饭店就餐,食客对菜有异议,厨师冲出来指责:你怎么不去烧一盘?——-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一句巧妙的回答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
剑鸣视点 2010-1-24 10:34:28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创办中国沪剧网就是向网友提供一个发表对沪剧艺术(包括与沪剧艺术相关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网络平台。所以,只要不是恶意诽谤的言论,我们都欢迎发表,并且积极倡导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网友可以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甚至碰撞,达到促进沪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目的。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HemingQian 2010-1-26 11:46:24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本人双手赞成。

“幽兰夫人”一剧我们可视为 - 有钱人玩票但客观上也为目前不甚景气的沪剧添了把火,大家尽可宽容一点。
沪灵灵 2010-3-13 02:11:09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的评说非常到位。说的再真实不过了。主角的基本功太差了。就急于演大戏。有点不自量力。套一句精神可嘉,也不很妥当,
小珠珠 2010-3-13 12:20:1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我在观看了女主角唱与演以后的感受,归纳为一个字: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已有无数人说过了,清唱一段可乱真,主演大戏谈何容易?


这句说得好,而且也给主角大大的留了面子了。台上就是一个见真功夫的地方,一台戏除了她,其它个个出彩,顾曼君的婆婆,黄晓莉的良彦哭灵都是好的。支持沪剧事业也是好事,但是唱的也太业余了,演戏的热情是一回事,支持是另一回事,而评论是客观地、公正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仁者见仁嘛。
老番三 2010-3-22 21:50:14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演出不同於业余玩票,是要有一定的质量,不是喜欢唱或者是有钱就能进行专业演出,她对沪剧的酷爱是可嘉的,她出钱资助剧团更是对沪剧事业作出了贡献,每一个沪剧爱好者都会为她的作为拍手叫好的。要园梦也好,过隐也好,完全可以邀请著名演员一起开开演唱会,唱唱自己喜欢的唱段,演演自己想演的片段,邀一帮好友捧捧场,开心一番。有钱还可以支持写出一批好的沪剧剧本来丰富和繁荣沪剧舞台,让每个沪剧爱好者都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