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沪剧发展应该走时尚路线还是该走传统路线?

mjj1223 2010-2-3 08:50:12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意识中的传统底蕴。传统是土壤,创新是生命线。例:“为你打开一扇窗”是成功的创新唱腔,《一个明星的遭遇》是新沪剧的成功例子。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老番三 + 5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junwen 2010-2-3 09: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中立派。沪剧应在丰富的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才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崇尚传统的。沪剧就要有沪剧的味道。现在这么多改革后唱腔根本没有沪剧的韵

剧味道。沪剧讲究的是韵味。没有韵味听什么沪剧。我是从来不要听改革后的沪剧。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剧剧,不 喜不喜欢就是不 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冯国跃 2010-2-7 12:08: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国跃 于 2010-2-7 12:21 编辑
时尚和传统并不相违背,我认为可以二者相结合,传统的戏可以用时尚的手段来表现。或者时尚的有冲击的,矛盾突出的,个性化强的戏用传统的手法和音乐来创作,这都是可以的,戏剧没有一条康庄大道,并没有对与错,只是 ...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1-16 09:08

我和华雨文有同感,支持她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时尚与传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任何改革和变革都不能离开根本点,沪剧要发展重要的是沪剧姓沪,不能有第二条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沪剧的传统继承了多少,在继承的同时又发展了多少。我记得文革前有一次我们在无锡农村演出〈阿必大〉,当演到阿必大独唱时台下有几位中年妇女失声痛哭了,过后我们才知道她们在旧社会过着象阿必大一样的生活。可见传统戏也有许多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沪剧是地方戏,它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何论唱腔、表演、音乐都有沪剧自己的程式和传统东西,沪剧发展只有全面继承传统、研究传统、发展传统创出一条沪剧发展的路子。在这方面,京剧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借鉴。他们在传统戏方面越唱越精越动听,青年人材也层出不穷,新戏也一只连一只,从灯光、布景、道具等等进行了创新、借鉴。受到广大观众的爱戴。我们沪剧在江浙沪一带有大量的观众、戏迷,前景美好的,沪剧一定会发扬光大。另外我还想说几句,沪剧的发展,剧本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千万要抓好剧本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应该是王彬彬,小王彬彬。不是王斌斌,小王斌斌。

他的王派艺术在锡剧生角中独树一帜,其流派俗称彬彬腔。
博客飞云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戏剧 2010-2-10 23:30:45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只要沪剧的“魂”不变应该有一些时尚的东西,经典的《家》几经改版,都非常优秀,几年前邀请了香港导演吴思远指导,许多精彩的唱段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为了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甚至还有美声和声伴唱,我本人是非常喜爱,尤其那段“爱怨的萧声耳便传”,融入了一些舞蹈元素,使沪剧非但好听,也非常好看。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老番三 + 5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blogfeiyunpu


感谢你提醒,是我疏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钟 2010-2-11 10:25:22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外地人会唱《为你打开一扇窗》,还有些人一说起沪剧就是《紫竹调》,认为沪剧很简单。京剧越剧锡剧基本上是全面继承传统流派唱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沪剧发展应该走时尚路线还是应该走传统路线?”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认为沪剧应该姓沪,她不同于京剧,不同于越剧.......一句话,她是与其他的地方剧种有着区别的属于沪申的地方剧种.正因为如此,她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禀存传统的沪剧内核,有传统沪剧的韵味,有传统沪剧的独特风格.也就是说——不管沪剧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基础是传统沪剧!她的一切变化起始于传统沪剧,因而绝对不应该改变得面貌全非!否则使观众看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搞不清这节目属于哪个剧种就惨了。但我还得声明一下,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沪剧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就可以排外和固步自封。我认为沪剧剧种对其他剧种好的经验必须要借鉴和学习,从而使沪剧剧种更鲜美亮丽,更具生命活力。以上是我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钟 2010-2-11 19:25:41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才看了段丁是娥石筱英孙徐春演的《芦荡火种-救伤员》,好极了。当前不必创新,先把前辈们的本领学到手再说。看现在的演员够漂亮嗓音很甜,就是唱不出前辈们的沪剧味,迷不倒老观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钟 2010-2-11 19:48:05 显示全部楼层
先要弄明白啥是沪剧?并不是啊狗啊猫作曲家就能写出沪剧音乐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f_xu 2010-2-12 17:31:02 显示全部楼层
15#的覌点我极同意,沪剧发展先求本,让学员先听听申曲丶听听本滩丶滩簧。其实戏曲类的前途都不妙,这要归"功"於当今的宣传导向,打开电视或报纸,极大部分(时间丶内容)都被所谓的时尚所占。上海话在挣扎,即使是专业沪剧演员,唱字或台白也夹杂了令人不舒服的"上海发音",例:你他,应读侬伊,请听徐俊表演的"十打谱",就是地道的上海语,沪剧演员该听听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他的成功就是用上海闲语丶滑稽表演结合了海量的社会内容,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门外汉再说几句门外话。
   沪剧从当年的上海田头山歌,到“本滩”,到“申曲”,再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叶正式改名“沪剧”,期间经历二百多年的风雨坎坷。一代代沪剧人靠着一把二胡,一副鼓板起步,一路走来,至今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表演程式,表演形式也从当年的对子戏演变成如今的机关布景,多幕剧。粗略统计,沪剧各类唱腔、曲调已有六、七十种。这些唱腔曲调或激越高亢,或舒缓婉约,或如泣如诉,或亮丽活泼,充分满足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塑造需要。也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有多部优秀沪剧被搬上电影银幕。沪剧的成熟、成就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但在今天,与沪剧差不多时期诞生的京剧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国剧;沪剧当年的小妹妹,诞生至今尚不足百年的越剧在越剧人的同心努力下,已走向全国,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大剧种的时候,沪剧突然被推向十字路口,陷入传统与时尚的纷争不休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沪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吗?
    是的,改革与创新永恒,一部人类史即说明这一点。但微观呢?
    我生也晚,不敢妄言。犹记十年动乱,京剧尚旦奉“程式”为灵魂。时至今日,茅台酒的工艺不容更改,品尝八宝饭,人们讲究的是猪油夹沙红绿丝。
    事实上,沪剧如今在“创新”路上已走得够远了——当面对新样的曲谱,演员唱得吃力,观众听得一头雾水的时候;当“阿奶”被念做“奶奶”(nai  nai  音奈)、“阿拉”声响舞台的时候;当传统曲调被肢解,冷落的时候,沪剧的隽永、美韵就已经跟观众渐行渐远了。我八岁的外孙女现在已能哼二句“问叔叔-------”,我担忧若干年后,她(他们)还能聆听到这样经典的唱腔吗?
    沪剧要振兴,要发展,当前还是从“三化”开始吧!即:
      表演规范化(艺术上追求传承,当然也不排斥传承下的改进、丰富)
    票价平民化;(不同于歌舞演唱,本土的剧种票价不能太超前于百姓的收入增幅)
    演出大众化(城乡并重)
    爱之愈深,念之愈切。以上数言,未作细斟,写来聊补一个戏剧粉丝的殷殷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dmin

11
粉丝数
9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