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我喜欢的10个老沪剧唱段

白水 2009-9-22 11:39:27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中西乐器结合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以及改革性的唱腔设计中戏曲(京,越, 沪剧皆然)固有的精华(或曰韵味)如何体现, 而使老戏迷感到有味道,年轻的戏迷越来越投入.”——我赞成老胡的观点
潇洒 2009-9-22 12:14:25 显示全部楼层
公要馄饨婆要面,各人所爱都有道理;
古龙 2009-9-22 15:41:10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的沪剧选段
《杨乃武与小白菜》探监写状 密室相会
《雷雨》忆君、飞向我们的新世界
《大雷雨》你说我不肯原谅你
《苗家儿女》话别
《年轻的一代》手捧日记
《罗汉钱》回忆、相亲
《碧落黄泉》志超读信
《逃犯》苏明读信
《白兔记》刘志远敲更
《黄浦怒潮》写遗书
《借黄糠》放水墩
《芦荡火种》旧恨未消新仇添、开方
《星星之火》启发杨桂英、隔墙对唱
《叛逆的女性》夜深沉、叔嫂会、叔嫂恨
《金绣娘》饮水思源不忘本
《梅林重逢》别梅
《家》别梅
《血染姊妹花》今夜月儿分外圆
《妓女泪》杨八曲
《母子岭》荷包相配人团圆
申沪老人 2009-9-22 21:32:34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的发展再也不会回到一把二胡一块板的时代,乐队的发展能丰富和发展演员的唱腔,问题在于这种发展不能离开沪剧的根本,也就是沪剧要姓沪。现在一些演员唱不出沪剧味道过份依赖作曲,现在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对沪剧的热爱和促进,太好了。应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
白水 2009-9-22 23:44:14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对沪剧的热爱和促进,太好了。应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赞成申沪老人的看法。
爱沪剧 2009-9-24 00:34:38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胡琴一块板最能体现演员的唱功了,只有用这种方式沪剧的味道才浓.
十几把家生还不如去听江南丝竹小堂名.还唱啥沪剧?
一把胡琴一块板是沪剧的根,哪能?沪剧老祖宗也不要了?
杨囡囡 2009-9-24 06:59:45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受古龙老师点拨,今朝也来论坛走一遭,赛过刘姥姥进大观园,每位老师的言谈都新鲜,因为我初涉沪剧, 有交关不懂格地方,所以不能枉加评论,不懂就是不懂,到此来学习到不少沪剧知识,受溢非浅。向各位老师学习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通国学身自重。
古龙 2009-9-26 11:57:58 显示全部楼层
加了一倍好象还不止!我是“一稿两投”的,我喜欢的十段沪剧新唱段那里,我也是这样回复的。
我喜欢的其实还不止这几段。我以为,凡是唱腔设计合理、配器得当、演唱成功且有较大影响、长盛不衰的沪剧唱段,的确很难割爱。比方说《叛逆的女性》一出戏里我就喜欢好几段,由于鉴赏水平有限,一时也很难说哪一位演员唱得最好。还有《别梅》有许多版本,都很喜欢,生怕挂一漏万,全都写上了。有些高难度的段子,不会唱,但喜欢欣赏。楼上倒是提醒我了,忘了写上《家》洞房了,我这里补上,哈哈……
有时候,我的回复的确另类,好像是出格了一点,错就错在喜欢得太多了一点,记取了。
;P;P
瑜音绕梁 2009-9-26 20:38:26 显示全部楼层
1.明月照母心 恍惚间
2.星星之火
3.樱花
4.罗汉钱
5.雷雨
maylingsoong 2009-9-26 23:01:26 显示全部楼层
41# 瑜音绕梁

唱段,不是写戏名。
老钟 2009-9-27 16:14:34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的10段是:流派轮唱《同中相会》,沈的《出灯》,袁韩的《送别》,丁的《求萍》,杨的《扎鞋底》,王的《叹五更》,筱邵的〈闵行路上〉,诸徐的〈人盼成双月盼园〉,许的〈绣荷包〉,沈的〈荷包相配人团园〉。
瑜音绕梁 2009-10-4 12:45:49 显示全部楼层
42# maylingsoong [/b
里面的所有唱段我都喜欢
雀鸣轩 2010-7-27 18:27:25 显示全部楼层
中花六板谈戏曲的主次,是爱华长法老师谈的,他原是主胡,后作曲,红灯记他参加作曲。他认为演戏为主,曲乐队为辅,主要为演服务
feng-ye 2010-7-27 19:48: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与世无争


    说得太好了,特别最后一节最后几句说得太有趣啦!
沪灵灵 2010-7-27 23:51:11 显示全部楼层
茅善玉在维也纳音乐大厅唱的燕燕做媒。用的全部西洋乐器伴奏。大家评评看,是失败还是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老胡

17
粉丝数
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