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驳 "茅院長讲话"体会一帖

朱妙其 2014-7-26 10:08: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7-26 17:13 编辑

畅所欲言几句.
大环境中有小气候.沪剧当前的环境我认为是好的.上有政府拨款,下有地方买单,中有戏迷热爱.就看作为.要珍惜这种环境.
演现代戏不是沪剧的专利,更谈不上擅长.就看越剧,传統戏演得好,优秀现代戏拍成电影,也多了去了.全国精彩的现代戏也不少.反观沪剧呢?
老祖宗吃(断)掉了子孙一些饭.
有机会说说挑山女人,董梅卿.
在上海的越剧,淮剧要打造成都市剧,有其特殊性,合理性.本土沪剧如此做,南辕北辙了.
二年前,我在一个帖中说过各剧种中,沪剧将是最困难一种这句话.很遗憾,这句话我现在还不能收回.
热切地盼望着.
仙人球 2014-7-26 10:42: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人球 于 2014-7-26 10:43 编辑

       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规律,就是“优存劣汰”,文化市场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面前空喊什么大环境小环境的,只能说明其无知。“挑山女人”的热演,充分说明受到市场的欢迎。笔者十分赞同16楼朱老师的观点,当前是发展沪剧的最好时机。反观沪剧院在干些什么呢?令人失望。事实上再与沪剧院的领导讨论什么沪剧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多余。中国的事情总是领导说了作数。希望沪剧院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沪剧院的领导班子实在是不称责。拿的是人民的血汗钱,干的却是为自己谋利的小事。近几年来,广大沪剧戏迷不知提了多少合理的建议,希望沪剧院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能听进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pavanotichen 2014-7-26 10:44:54 显示全部楼层
gonghs 发表于 2014-7-26 09:28
评论精辟,网上此类文章太少了!我的看法:1土生土长的沪剧在目前不 ...

老师的点评很全面,很中肯。
pavanotichen 2014-7-26 10:46:45 显示全部楼层
朱妙其 发表于 2014-7-26 10:08
畅所欲言几句.
大环境中有小气候.沪剧当前的环境我认为是好的.上有政府拨款,下有地方买单,中有戏迷热爱.就 ...

好的,我有机会说说挑山女人、董梅卿。
pavanotichen 2014-7-26 11: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朱妙其 发表于 2014-7-26 10:08
畅所欲言几句.
大环境中有小气候.沪剧当前的环境我认为是好的.上有政府拨款,下有地方买单,中有戏迷热爱.就 ...

“在上海的越剧,淮剧要打造成都市剧,有其特殊性,合理性.本土沪剧如此做,南辕北辙了.”

为什么呢?想聆听老师的一些具体看法。
沪梦缘 2014-7-26 11: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梦雨 发表于 2014-7-25 23:31
沪剧是什么?我问我家10岁的小侄女,她回答:不知道。在我10岁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小伙伴会唱金丝鸟,会唱 ...

梦雨老师问得有点意思,对上海儿童来说不要讲沪剧听不懂。就是连现在一些30来岁的年轻人能说说标准的沪语都困难,想当年他们在学校学习时都得说普通话。谁要是在学校说了上海话轻者受批评,重者罚抄书。当时就连大人也都讲普通话,因此造成了今天把上海的母语给丢失了。再来看看现在总算上级领导认识到沪语的丢失在重新补上,所以说对沪剧新一轮的发展是个好机遇。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今天是父亲节愿天下的父亲永远健康幸福、吉祥快乐!
老袁 2014-7-26 12:28:03 显示全部楼层
种田的怨天雨水太多种田的没收成,最后饿死的不是天而是种田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
叮铛铃 2014-7-26 12:46:46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朱妙其 2014-7-26 17:20: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7-27 20:13 编辑
pavanotichen 发表于 2014-7-26 11:13
“在上海的越剧,淮剧要打造成都市剧,有其特殊性,合理性.本土沪剧如此做,南辕北辙了.”

为什么呢?想聆听 ...


我越来越相信,老师您是文艺圈内人了。真诚地向您学习!

越剧,淮剧,在上海有过兴盛时期,观众主要在市内。隨着市内城市建设,大量居民动迁到了近郊新居,新上海人源源不断进入市区。原有观众源减少了。多方面原因,淮剧面临困难似乎还多些。这种情况下,越,淮剧打造都市剧,以期吸引市内白领,新居民,也顺理成章了。
应该指出,冠以"都市剧"之名,其实是不夠严谨的。戏剧的功能主要是教化人,潜移黙化引导人。而人的道德标准,是非认知只有一个。既如此,因受众不同而分出以所谓的时尚,或什么派吸引一部份人,是剑走偏锋了。关汉唧的元剧,几百年后仍为国人喜欢呢。
沪剧,来自郊区,进城后开出鲜艳花朵。她既有市內观众,更有广大的市郊,长三角观众。两条腿走路,立足市区,深入市郊,长三角,应是沪剧的不二选择。
拿出群众欢迎的好戏,有政府,組织,观众支持,沪剧的天地宽广着呢!

忍不住还想说二句。
沪剧西装旗袍戏出现过几出好戏。
但整体而言,西装旗袍戏是不尽如人意的,同样剑走偏锋了。
举一例:"叔接嫂"在过去是有的贫穷人家的无奈之举, 也很少有. 上海城隍秦裕伯后人的入祠规定之一:兄死而以嫂为妻,弟死而以弟妇为妻及其它乱伦逆纪在五服之内者,死后是不许入祠(我并非赞赏此类规定)。西装旗袍戏呢?大唱名门望族内的"叔接嫂",而且还不是一部戏。激进得是可以了。究竟是在为真正的自由,爱情唱赞歌,还是摆假噱头,玩真猎奇?天晓得。
雷雨中,繁漪是何出身?周萍为何"年近三十岁"还未婚娶?更像不像个釆花老手?周朴园更像不像个蛮荒山区的土豪劣绅?鲁大海人物是必不可少的?那种丒事在中国出现的几率为多少?当年胡适老夫子的评说恐怕不是沒有一点道理的。
西装旗袍戏从中可见一斑。
上海天地很大,在弘扬人文精神的道路上,沪剧尽可驰骋,发挥。

沪剧院后两届后生,都是可造之材.我担心十年,二十年之后,会否会走徐俊,孙徐春,倪幸佳们的覆辙?但愿我杞人忧天了.

我是实名制,女儿叮嘱我不要乱说乱话。我也记下了。可是生来秉性,看来要带到箱箱里去了。
借助老师的平台,说了这些话。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华雨文 2014-7-26 20:09:06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除了<雷雨>还有很多戏也不错,<董梅卿>和<露香女>跳开时事需要之外,也可以说是不错的戏,服装,舞美,唱腔也都拿得出手,可是好久都不演了。其实观众喜欢的是生活化的戏,历史沉重的戏、应时事的戏都很难让观众买单的心甘情愿,只有政府喜欢,但很难流传啊,更难以发扬光大,更不可能令港澳、外省的人喜欢,走出上海也困难啊。但矛盾的就是政府喜欢的戏,政府会买单啊,戏迷喜欢的又有几人能像青年粉丝追偶像剧那样呢?
朱妙其 2014-7-26 21:22:42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是在西装旗袍戏时期,沪剧流派形成,出现了.这是很困惑我的一个奇怪现象.我想,这只能归属于聪明的上海人,上海人聪明吧.
娄江沙子 2014-7-26 22:04:22 显示全部楼层
围绕沪剧展开论争,让沪剧网真正名符其实起来!
pavanotichen 2014-7-26 23: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vanotichen 于 2014-7-26 23:23 编辑

       我觉得大家敢于把对沪剧的自己真实的想法(无论褒或贬)表述出来,真是很好的一件事,我们讨论的是文化,文化领域的讨论应该做到开放一些。
yongkang 2014-7-27 10:15:5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avanotichen 2014-7-27 11:46:52 显示全部楼层
yongkang 发表于 2014-7-27 10:15
专业演员的一席话说明问题的根源,台上一片白茫茫,台下也是。还喜欢沪剧的就那么一些老年人,现在上海的消 ...

谢谢这样的评论。
能接受不同的声音。
这世界上一件事情能异口同声其实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是因为都有一个主脉络,所以也就存在局限性,看到不同的看法,视野其实又打开了一些。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pavanotichen

38
粉丝数
1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