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班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干嘛?

骏良 2012-7-29 17:48:13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说一句,沪剧招生难,要千方百计地留住现在的青年演员。要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有戏唱,待遇逐步在提高。当然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有机会还可继续招生。
陈树伟 2012-7-29 18:23:42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演员要多演出,多实践,提高演艺方能创品牌,有量变到质变这道理谁都懂!当今社会上新流派之所以难产生,也存在此重大因素。"量"是大前提。这个''量''与大环境有关,一言难尽。企业经理抓两头,生产与销售。销售是重中之重,文艺院团同样如此,过去剧团是不管出票的,全由剧场管。过去观众看戏,必需自掏腰包,去剧场购票,现在的怪现象,除少量门售外全由单位购票请客,农村也如此。这是世畀上独一无二的。要看戏更省事的还有......组票难!重视销售是文艺院团的新观念,就此而产生了''演出经营部''这新行当!它不亚于培养新秀的重要性。.正如某某人对上级领导讲;'' 你要我当团长可以,但你要允需我招聘几名得力的业务人员。排出来的戏,再好也得要观众来看,要场次。否则我今天上,明天下。剧团一天也无法生存!''  这就是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的团长!-个文艺团体既要有好戏(文艺作品)又要有得力的营销,便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
如今的文艺团体,会有了演出机会而不去演出的吗?!不会!它属违背常理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没有一个剧团,不是在为演出场次而愁满胸堂。小茅有时还亲自去外面跑业务!可能相对来讲,演出场子跑得还不够''拼命和加命''!我曾说;''营销员必需发扬'营销员之死'精神''!另外,全院上下职工的工资,都要同票务挂勾!也算是绩效工资的一种体现。国外有先例叫;''带票进社''本人在职时提出以上的设想也得到广大职工呼应。这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共同富裕'道路。可惜小茅没实施我的良策!!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没有跑票.菅销的人存在,剧团生存现状可想而知,行行出状元,不要看不起他啊!上诲越剧院天天演出?如此繁荣?本人感觉可能要打点折扣。沪剧院的官方网站也要多-点鞭策!!多多报道些演出情况!才能免除不必要的误会。沪剧院每年-台新创作剧目何时能与观众见面是关键!!
沪剧新迷 2012-7-29 18:58:0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沪剧新迷 于 2012-7-29 19:01 编辑

骏良老师,讲得有道理,上几天看到戏曲频道丁老前辈在80年代二句话,我们这些老演员要渐渐退出,让年轻演员渐渐容入,重点培养青年演员要让他们挑大梁,前辈说到做到,沪剧也兴旺,但现在呢?????,沪剧要亡在一些争名争利人的身上,
福星 2012-7-29 19:54: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星 于 2012-7-29 19:56 编辑

演出场子少不是矛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沪剧院整个领导班子的问题,不能等着人家来请,要放下架子到基层去跑场子,而且要多跑,宝山沪剧团这点就做得非常好,跑场子的很卖力。放下架子吧,求人不丢人~~打开了局面,或许以后就不难了~~
幸运13~~
无锡陶子 2012-7-29 20:31:55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院还是08年来过无锡演出(家),那时i观众还是很热烈的,为何这几年就不来了?演出票务和市场营销是一样的,需要腿勤,嘴勤,市场是跑出来的,放下架子,多走走沪宁线,观众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
无锡陶子 2012-7-29 20:39:30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上海沪剧院)官网,就知道沪剧院领导的水准,很多信息老得不能再老,旧得不能再旧,我看的人都有些脸红了,这是对外的一个窗口,太让人寒心了,沪剧振兴,吸引年轻人,不是放在口头上的,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金色的沪剧 2012-7-29 21:11:08 显示全部楼层
福星 发表于 2012-7-29 05:54
演出场子少不是矛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沪剧院整个领导班子的问题,不能等着人家来请,要放下架子到基层去跑场 ...

求人不丢脸。说了多好啊。那有是为了生存丢脸的? 人们看到他们在努力,给她们一捅汽油还来不及了。 沪剧院, 5 月份的广告七月份还挂着, 如何让先进的的上海市民想得通。如何让信贷机构投资你们?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blogfeiyunpu 2012-7-29 21:18:10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提出的老问题,至今可以说无动于衷。

自己都不珍惜自己,还能说什么好呢。

有一点进步的是这次全国巡演不再有提某派正在形成中或者某派的新创造了。
博客飞云浦
子墨 2012-7-30 16:18: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2-7-30 16:43 编辑
叶子 发表于 2012-7-27 21:11
引用-----离开戏校,进入沪剧院的二十六位青年演员理应在舞台上摸打滚爬.......

不是原来的沪剧班有二十 ...


       据我所知是二十八位同学进入了上海沪剧院,但据说有二位已经走了,跑路了。一位名字叫朱虹,还有一位叫杨扬。为啥要走?伊拉二个人会是终结者吗???
陈树伟 2012-7-30 17:49: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树伟 于 2012-7-30 17:55 编辑

回复 无锡陶子 的帖子

先生讲得好!场子要靠嘴勤,腿勤,跑出来的。08年来过无锡演过''家'',无锡市民也很爱沪剧的,你反映的市场信息很振奋人心!先生能否帮个忙,因天太热,请你先用电话同剧场联系-下,探探意向,给我一个喜讯,不妨我来跑跑。我们都为青年团能多演出尽一份爱心!能让沪剧院领导知道,有多少沪剧爱好者在为沪剧的前途而操劳着,包括已退休的老人-一我陈树伟。本人手机号;13918163447先谢了!
我名阿蔡 2012-7-30 18:29:49 显示全部楼层
朱妙其 2012-7-30 19:37:04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果这原因是由家长造成,家长难辞其咎.

沪剧一路走来,振兴是个系统工程.
小鹿 2012-7-31 12: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拳拳爱沪剧之心令人感动,但是培养新人怎是朝夕之事?青年演员在没戏时也须耐得寂寞,勤练基本功。功到自然成!大家急啥?
无锡陶子 2012-8-1 11:55: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陈先生好,我已咨询过市人民大会堂,他们是希望有专业的演艺经纪公司来运作,场租是3万左右,其他有些费用(空调,广告,等),座位是1200(其中楼上400)。他们担心的还是市场,据他们说,08年的演出(应该是雷雨,茅和朱检,陈瑜,王丽君来的)大多数票还是单位买去的.记得最高好像是580.所以,剧团若要想来,最好要有企业赞助部分,这样,票房会有保障。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陈树伟 2012-8-1 12:37:1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无锡陶子 的帖子

谢谢了!剧场光收场租费,不管票务。还得由无锡的演艺公司操作拉赞助单位打底,票由演艺公司出,公司倒包剧团!看演艺公有无魄力了。我同单位勾通一下,让他们用单位名义同演艺公司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