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3
几个月前,偶然撞入莲灯沪剧房间,无意间发现了一片沪剧新天地,欣喜之余,也想跃跃欲试。在沪剧网上几位好友的指点下,我的电脑设置一切准备就绪,又在好友佳美果、念杨姐姐、古龙大哥的一再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上麦试唱了几次。这一试,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原来号称从小喜欢沪剧的我,上了麦,竟没有一个段子可以唱出腔调来,不是高音上不去,就是上气不接下气,自己听了都觉得不堪入耳。听着网友们一个个唱得像模像样,我便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
于是,先后到沪剧网上朋友们的沙龙去听沪剧爱好者们唱;晚上经常上莲灯听网友们唱;九月份还在小荷花老师任教的浦东新区老年大学沪剧班报了名。不料,正当我踌躇满志地准备学出点名堂来时,曾经供职多年的公司老板,突然来找我帮忙,老板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便欣然答应了,我又变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
空闲时间少了,上网时间少了,听沪剧的时间自然也少了,就连只去了一次的沪剧班也被迫放弃了。于是,随身带着MP3,在上下班的路上听沪剧,成了我一大乐趣。
每天出门,趁着等电梯下电梯的当口,我打开MP3,熟悉的“四凤独叹”便开始了,一路行走,在四凤矛盾纠结的叹息声中进入地铁站,等上了地铁,四凤已换成了小飞娥,在小飞娥恍恍惚惚的“回忆”中,我很快到了换乘站点。在换乘途中,小飞娥又换来了瑞珏,悲悲切切的“瑞珏自叹”未完,我已上了第二班地铁,一路上,瑞珏叹罢若兰又登场,一段“失群的孤雁重归巢”哀怨委婉,如泣如诉,一直到我下地铁时才结束。出了站到单位的那一段步行,则有春宝娘一路同行,她回她的家,我去我的单位。
真是巧极了,我每天从家里到地铁站的距离,刚好与单位到地铁站的距离相等,因此,每天下班出地铁站回家的那段步行,也必然是与春宝娘同行的。听着春宝娘边唱边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行进在回家路上,我会莫名其妙地滋生出几分优越感来,回家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而每次也都能比春宝娘早一点回到家。有时错过了一班地铁,等候时间长了,我怕春宝娘会比我早到家,便会下了地铁,一路小跑地往家里赶,像出了什么大事似的,惹得路人来侧目相看,自己都觉得好笑。好在春宝娘回家的路较长,还要翻山野岭,而我却是一路坦途,所以,我总能赶在她前面到家。久而久之,我习惯地把这种赛跑当作游戏来玩,回家的路便充满了乐趣。
当然也有例外。有时听沪剧入了神,地铁坐过站的事情便屡屡发生,为保证最后一段步行能与春宝娘同行,玩我的赛跑游戏,我很执着于MP3的播放秩序,每当坐过了站,都要强制性地按原来的秩序调整好。但有一次,听沪剧又过了站,下来把MP3调整好,返回,谁知返回时又听得入神过了站,再下来调整MP3,再返回,把自己搞得稀里糊涂,怀疑脑子是否出了问题。
每天翻来覆去的听这几段唱,唱腔唱词已烂熟于心,走在街上没人注意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地发出点声音来学唱,在地铁上就不同了,一般不敢发声,在心里默唱。但时间久了,像有了惯性,伴奏声一起,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有几次在拥挤的地铁上,不知不觉地唱出声来,引来四周一片诧异的目光,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回公司后,一直帮忙看管着一家小小的专卖店。前不久经人介绍,店里招来了一名新营业员,交谈中了解到,原来她是刘银发的外甥女,有这等巧事,看来我与沪剧还真是有缘啊!出身沪剧世家,她当然也喜欢听沪剧,于是,我用电脑在店堂里播放起沪剧段子来,老底子的味道老浓格。上海人自然知道这是沪剧,外地人就听不懂了,经常会好奇地问我们:“你们在听什么啊?”
经过一段时间用心地听听唱唱,我悟出了不少道理。以前常在KTV房间,混在唱歌人堆里唱沪剧,朋友们出于礼貌会鼓掌捧场,我便自我感觉良好,其实,那只是会跟着哼几句而已,根本不得沪剧的要领,要腔没腔,要调没调,那不叫沪剧,确切地讲应该叫沪歌。真正的沪剧,是要用心去学的!
为了检验这一阶段学习的结果,我再次进入莲灯沪剧房间,在佳美果、米西的鼓励下,壮着胆子上麦试唱。由于重新安装了电脑系统,我不知软件的音视频是否设置好,心里忐忑不安。不料,莲灯的朋友个个都是热心肠,我刚把情况告诉大家,便看到屏幕上发来一条条信息,指导我如何设置,一些还是素未谋面的朋友。朋友们的热情一下子让我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在大家的鲜花和掌声鼓励中,我顺利地唱了一段“瑞珏自叹”,还好,感觉有了点小进步。
不知怎的,我脑海里竟浮现出一句文革期间经常学习的最高指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是哦,老毛的话,有时候还是很有道理的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