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和作曲、乐队的密切配合也及其重要。 一个熟悉演员、且长期和他默契的作曲者,在作曲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这个演员的一贯的演唱风格和特色写进曲谱里。同样乐队演奏人员在艺术实践中把握了演员的个性,也会奏出他独有的风格来。有时乐队也会弥补他某些在演唱中的一时不足或失误。 一个有经验的、有建树的演员,往往按照剧情的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曲谱总的要求,会结合自己生理条件和自己演唱风格,适当对乐谱作一些细化和润色,在乐队的配合下,拿出最佳状态去唱好这个戏的。 袁滨忠就是这样的做了。他和作曲、乐队的同仁们经常相互切磋、探讨、实验。从而使演唱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流派的风格也很明显。 韩玉敏老师曾对我说起过。当时有的戏几场演下来后,她发觉某个唱段唱起来不舒服,不顺口。“心有灵犀一点通”,袁滨忠往往也有同感。他们就自己重新组织,设计好唱段,在与乐队一起试唱后,再向作曲者建议作些修改。大家共同反复研讨,统一了口径,再重新定稿。下一场就按新的唱,效果明显好多了。剧团的筱爱珍老师也对我说起过,袁滨忠对唱腔研究是非常认真的,好个多时候,他提出要对乐谱作写适当的修改,经过一番据理分析,作曲和乐队倒给他说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