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八十年代沪剧沙龙是这样子的 (0篇回复)
- 希望沪剧能像以前那样. (18篇回复)
- 无锡上马墩街道在8.14成功举办沪剧票友演唱会 (18篇回复)
- 《百姓戏台——沪剧咏叹调》今天中午播出 (5篇回复)
- 川沙沪剧团排演红色经典 (8篇回复)
- 前晚尽情享受《金绣娘》 (6篇回复)
- 松江戏迷赴宝山欣赏沪剧《红梅颂》 (11篇回复)
- 沪剧传统唱腔是沪剧精华、精髓、灵魂、宝贝! (13篇回复)
- 下周(8月29—9月4日)电台、电视台播出的部分沪剧节目预告 (6篇回复)
- 忆沪剧班的好老师 (30篇回复)
- 有句话听不明白 (4篇回复)
- 6 月沪剧院徐蓉演的《金绣娘》 (3篇回复)
- 解放前沪剧化作戏是否会抬头? (3篇回复)
- 好演员—徐蓉! (14篇回复)
- 代网友丽达发声明(请各网友进来看一下) (27篇回复)
- 同学聚会《沪剧迎新春茶话会》 (43篇回复)
- 这一版本《雷雨》相当珍贵 (5篇回复)
- 沪剧作曲家吴斌还是一位优秀的结婚式主持人 (10篇回复)
- 源于沪剧 (29篇回复)
- 芯蕊,加油,好样的 (0篇回复)
- 沪剧有没有博物馆,如有要强化,如没有要建-个 (6篇回复)
- 下周(8月22—28日)电台、电视台播出的部分沪剧节目预告 (11篇回复)
- 上海沪剧院的王明道老师不辞辛劳为沪剧送宝到七宝 (28篇回复)
- 祝贺于佳沪剧坊群演会于2010年6月12日在邮电俱乐部演出 (29篇回复)
- 马莉莉:为保护“上海话”大声疾呼 (29篇回复)
- 表演漫谈:艺高不如徳高 (11篇回复)
- 建议中国沪剧网每年评一次先进积极分子 (15篇回复)
- 观众欣赏戏曲的特点(二)——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 (4篇回复)
- 观众欣赏戏曲的特点(四)—要及时将观众的兴趣加以引导 (0篇回复)
- 观众欣赏戏曲的特点(三)—一个与欣赏话剧不相同的特点 (0篇回复)
- 演唱的“气口”是艺术现象 (6篇回复)
- 观众欣赏戏曲的特点(一)——戏曲欣赏是集体的 (4篇回复)
- 喜迎党庆杨良妹沪剧班汇报演出 (16篇回复)
- 记晓凌沪剧团队金秋沪剧专场演唱会 (30篇回复)
- 谢谢各位网友对我的支持 (7篇回复)
- 同胞六姐妹齐唱一曲沪剧《芦荡火种》办喜事 (37篇回复)
- 目前在各沪剧沙龙里曲谱不统一,有的还有些地方有错误, (9篇回复)
- 响应老番三的提示办沪剧敬老院,我提义立刻成立筹备组 (12篇回复)
-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王派”唱腔的形成 (3篇回复)
- 发展是硬道理,大胆改革沪剧 (26篇回复)
- 徐蓉正在走自己的群众路线,好!好!好! (1篇回复)
- 学习小荷花(筱老师)吃苦难劳的精神! (18篇回复)
- 8月12-13 沪剧十年锦绣,再创辉煌沪剧演唱会网上交易 (1篇回复)
- 演出信息 (14篇回复)
-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黄浦怒潮》中唱腔的创新 (0篇回复)
- 下周(8月15—21日)电台、电视台播出的部分沪剧节目预告 (5篇回复)
- 表演漫谈:眼神是画龙点睛的关键 (3篇回复)
- 沪剧《金绣娘》下周将来松献演 (4篇回复)
- 表演漫谈:演唱的境界 (1篇回复)
- 马莉莉为保护“上海话”大声疾呼 (0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