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不是泼冷水

byhdmm 2010-3-14 09:02:34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上网就看到了楼上和13楼两个老师的帖子,真心的谢谢你们的解释和提醒。我可能误会了13楼和7楼,请两位老师理解我的心情,谢谢。我和冯老师根本不认识,我只是因为他发的帖子而感动,所以坚决的支持他。以后仍然坚决支持。上海方言是不是到了应该挽救的地步?沪剧是不是到了必须抢救的地步?冯老师呼吁提请政府关注这两个有关上海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值不值得讨论和支持?我认为这些才是我们网友应该重视的正题。我是很着急,因为老了;更因为沪剧真的到了必须刻不容缓抢救的地步了。请真正关注这两个问题的网友全力支持冯老师。老骨头从心低谢谢你们。
chen9001 2010-3-14 09:42:4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0-3-15 18:28 编辑

这个讨论的起因是对“关掉”戏剧频道而引起的。我当时的跟帖实际上说了这样几点:
1.上海电视的专放戏剧的频道还在,不过是挪了地方、改了名称,一些朋友暂时没有找到。2.新版的“七彩戏剧”从3.1.起不再是过去的收费阶段基本“炒冷饭”,有全新的构想,几乎囊括了戏剧频道时代所有受观众欢迎的热门栏目。

应该说,电视台还是听取了观众意见的,大家对“东方购物”不断蚕食戏剧频道极为不满,现在调整了。即使有个时段“七彩戏剧”放“影视剧”,我偶尔看了,好象还是与戏曲有关联的。
本楼楼主对他主帖的“中心思想”进行了概括,我支持的,正是这几点。

冯先生现在说他的主要意思是要保护“上海方言”,我对他的有些文章还未仔细读过(比如令人深思......等),对这些还没有阅读的文章不能发表意见。
但提到保护方言,比如上海话,是否可以允许我问一下,这到底是指的“迭斑斑,伊斑斑”的浦东话还是尖团音、入声字分得清清爽爽的沪剧“舞台语”?假使是后者,我还是原来的观点,先要敦促沪剧、滑稽以及这两个剧种的爱好者带个头。沪剧、滑稽演员自己平时说话(包括在电视、电台里做节目)就已经不注重这一点了。上海有个非沪剧市级剧团的“艺术顾问”,他因为自己不会说标准舞台沪语,于是就曾提出大家在台上都不要分啥尖团音......

另外,地方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与渐变的,上海这个海纳百川、五方杂处的大城市更是广泛吸收了各地的某些词语为己所用(包括外语),80年代以前不去说他,90后的一代几乎已经把“吾”全部统一成了“华”,既然已经“约定俗成”,弄到最后你不“认同”也不行了。

所以,保护甚至规范“上海方言”,这个课题实在太大,宜由学者们去进行专题研讨。
最后再回到沪剧这个话题,容我调侃一句:即使上海的俞、韩、殷三位最高领导都是沪剧“发烧友”,假如一种戏曲、一种方言真到了要自然消亡的辰光,还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呵。
参与人数 2 +10 收起 理由
雁声 + 5
白水 + 5 坦诚的交流,深受教益。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10

byhdmm 2010-3-14 13:05:52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文化人,也不想和谁争什么高低。上海方言也好其它方言也好,我认为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主要用语,不管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的人都在用,是非常平凡普通的家常用语。我在想,如果我们平时用舞台用语去说话,肯定非常滑稽。如果普通的会话还要去注意什么“尖”啊“团”的话,都会变成哑巴,不要说没有文化的人,即便是专家也可能感到吃力的。上海本地话有什么不好,她就是真正的上海方言,几百年来,只识米不识字的平凡人一直在使用,我们喜爱的沪剧就是在这些乡音中发展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她是特色的乡土文化;也之所以是许许多多上海人钟情的唯一的地方戏。就是现在的上海城市的方言用语,也是从上海本地语中诞生出来的。她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和采纳了外地方言甚至外国语,形成了上海方言中一支非常杰出的上海语,因为她的杰出往往被外地人误认为这就是上海方言了。我真的不是文化人,更不懂语言艺术。所以,我下面要说的恐怕还要不着边际了,请老师们不要笑话我。舞台语言我的理解是专业用语,既然是专业用语,就必然有她的特定的艺术含量,这样的话老百姓在普通会话时,是不需要理会的,否则就不是专业用语了。专业用语当然是专家的事情了。但是,普通的方言则不同,她是老百姓的用语,以上海方言来说,老百姓已经使用了几百年,一直在发展和丰富。怎么可以说看着她自然消亡而不顾呢?孩子们说普通话没有错,国家需要流通的语言。但是,方言是特色用语,同样是一个国家必须需要存在的。现在的孩子学习几门语言根本不难。说实在话,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确实很难去办到,这不是一个命令能办到是。这样就需要我们老百姓来用心做了。孩子在学校说普通话,回到家里,我们就和她坚持说上海话,肯定有效果。我就是这样做的。我的小孙女现在不仅上海话说的很好,还会唱几小段沪剧呢。我在想,只要我们上海人都用心去做了,上海方言只能发展和丰富,绝不会自然消失的。上海方言存在了,沪剧自然就有戏了。当然,沪剧能否存在必须要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同样需要专家的全力配合和支持,更需要专业沪剧人提起精神动起来。我们广大沪剧爱好者只要像现在这样全力支持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政府不在关注。怎么办?我们老百姓就得提请政府关注。我们往往把呼吁看成是声讨、施压;其实不然,呼吁也可以是提醒、提请。政府的领导也是一个凡人,他们非常忙,必然有看不到、顾不及的地方,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提请他们。这样我们问心无愧,政府会理解,肯定会关注的。人大代表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我们是老百姓罢了。此帖只是说说我的一些看法,绝没有和老师们比高低的想法,不要误会。希望大家支持冯老师的提请。谢谢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chen9001 2010-3-15 11:08:56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能否存在必须要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但是,现在政府不在关注。”
    哦,我与楼上的分歧恐怕就在于此了。
    您说现在政府不在关注,请举些例子吧。

    我认为,如果政府真对沪剧漠不关心,那沪剧连“申遗”都要烦难了。
    早有网友罗列了去年“国庆60周年戏曲晋京演出”的节目单,有沪剧吗?有沪剧人吗?找了半天,寻着了——陈瑜老师,不过她是无锡的滑稽戏《阿福嫂到上海》里的演员。再找找,又寻着一个——沈仁伟老师的儿子沈刚,不过他是上海的滑稽戏《喜从天降》里的编导。

    再说梅花奖,华雯是的吧,《东方女性》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近10年里有吗?
    陈云老首长对评弹有“出人  出书  走正路”的要求,对其他一切地方剧种也是一样。你出了才艺过硬的新人,有了久演不衰的新编好戏,还怕剧种消亡?越剧就是例子,虽新的精品戏稀缺,但青年才俊一茬接一茬,弥补了戏少的不足。

    比较幸运的是,沪剧院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让大家对戏校06届的小朋友有所期待,抱有希望。

    振兴沪剧的关键是——业内人士自己如何团结一心、重铸辉煌。楼上的网友,侬讲对伐?
    真希望不久将来的哪一天沪剧买票公演能出现象2.28.下午云峰的盛况!
白水 2010-3-16 14:18:38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戏校06届的小朋友有所期待,抱有希望。”

“振兴沪剧的关键是——业内人士自己如何团结一心、重铸辉煌。”
小珠珠 2010-3-16 22:37:05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一种戏曲、一种方言真到了要自然消亡的辰光,还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呵。

这是自然规律,我己经说过了,这就和小篆,胶片、竹篮子,一样,这就是历史规律,周而复始。上海的石库门也拆的七零八落了,任何事物,我们看待的心态很重要,其实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就顺其自然,可能有点消极,这不是我平时的性格,但是对我们的ZF我们这一辈子还看不透吗?
叶子 2010-3-17 21:39:26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沪剧能否在上海的戏剧频道和戏曲广播频率中占主导地位,取决于上海市政府是否重视上海本土文化的保护,就像苏州评弹在苏州的广播电视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主要还是苏州政府的态度和作为(当然也离不开陈云老首长当年对评弹事业的关怀)。所以找电视台、电台提意见,没有任何作用......
   
    正因为有了中央首长陈云同志“出书出人走正路”的题字批示,所以每当评弹事业发生危难危机时,说书先生便可立即高举这把尚方宝剑,化危为安。
    在文革中,江青把湘剧《园丁之歌》打成毒草,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与湖南籍的伟大领袖毛先生出于家乡情结,一言九鼎"我看是一个好戏”,毒草马上变香花。
    我在想,要是今天也有一位权高位重、也是钟情戏曲的政府要人出来说一句话,那么今天的戏曲沪电视频道又会是个什么模样呢?
小珠珠 2010-3-17 22:01:0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叶子

应该说,事件回放,如果当时没有喜欢戏曲的领导来补救一下,戏剧频道早在一年前就要灭掉了。
后来拖拖拉拉至今,也是意料中的事。去年戏曲频道的广告总代理就找好了,早就卖出了广告时间。
当时为什么不管大家的呼声?到了现在木己成舟,为时己晚呀。
小楼往事 2010-3-19 18:25:51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之窥见:现在的“七彩戏剧”比以前的那个不三不四的戏剧频道(指购物和戏剧并存)要好得多,全天能看,应有尽有,各得其所,还能回看三天之内的节目,还能录像,收藏,我感觉很好的。数字收费电视(IPTV)应该是电视发展的趋势(目前好多节目是不收费的,部分是打折收费,很便宜的,收费计入电话账单里),至少我个人是接受的,但问题是任何新的事物总会遭到排斥的,总之,慢慢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申请免费安装个机顶盒就好了)
chen9001 2010-3-19 18:38:42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七彩戏剧”比以前的那个不三不四的戏剧频道(指购物和戏剧并存)要好得多,全天能看,应有尽有,各得其所”。

同感!
小楼往事 2010-3-19 21:00:0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3-19 21:02 编辑

回复 25# chen9001

原来的是名副其实的“挂狗头卖羊肉”。现在的媒体,就是某些个人或利益集团体在打着市场经济的幌子,利用媒体这个共器要么来宣泄自己的好与恶,要么就是为了金钱来说一些个昧着自己的良心的言论。这就是最大的,社会之不公!!!!!包括电视、报章、杂志、互联网。我感觉,根本没有法律的约束,而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去没有如此之平台。对不起,我的话题有点扯远了。
小楼往事 2010-3-19 21:09:1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chen9001

哈哈,十年前,大家想一想,忖一忖,十年前,上海是谁在分管着文化这一块?现在又是谁?现在的能和那时的比吗?道听途说的我们不管,我们看现实的。十年前上海的文化市场是何等的活跃,现在呢,现在是貌似繁荣,悲哀!上海的悲哀!!!!
古龙 2010-3-20 08:50:5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哈哈,十年前,大家想一想,忖一忖,十年前,上海是谁在分管着文化这一块?现在又是谁? ...
小楼往事 发表于 2010-3-19 21:09

应了一句上海闲话“勿怕勿识货,只怕货比货!”
父母官们闭目养神、充耳不闻,就是再喊的震天价响,有啥用场呢?!
秋人 2010-3-21 15:48:41 显示全部楼层


申曲是最正统的海派文化,和苏州评弹,昆曲一样是我们江南的文化瑰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要想欣赏沪剧确实很难,不要说在外地就是上海本地的舞台上也很难觅沪剧的踪影,电视台的频道虽多但要寻找沪剧也得“千年等一回”。现在又把仅有的一块“消灭”难怪沪剧爱好者中的有识之士要怒发冲冠,振臂高呼,放声呐喊了!我觉得呼总比不呼好,虽然我们小百姓人微言轻,但冯先生振臂一呼,下面和者甚众,也就成了舆论,我想对主管文化部门总有一点压力,今后再做什么总也要有所顾忌。我们尽力去做了,至于效果如何就不是我们小百姓所能决定的了。关一楼主所说“沪女争锋”,也确实令人懊伤,目下沪剧的规模实在太小,不能形成气候。上海是这样的伟大而沪剧是这样的眇小!反比实在是太大!归根到底是主管方面不重视!对民族文化采取的态度是冷眼旁观,不作为。幸好还有我们这些爱好者在为我们心爱的沪剧之花浇水培士付出一片真心!不知我们若干年后的后代是不是还能看到真滋真味的申曲
滩簧西乡调 2010-3-21 19: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3-21 19:15 编辑
“现在的“七彩戏剧”比以前的那个不三不四的戏剧频道(指购物和戏剧并存)要好得多,全天能看,应有尽有, ...
chen9001 发表于 2010-3-19 18:38

但全市郊区的这么多市民、农民目前到哪里去看呢?在数字电视还未全覆盖的情况下,上海文广这么急吼吼地关闭戏剧频道,无论如何狡辩就是为了急着抢钱而不顾百姓的文化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xwlb

17
粉丝数
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