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已被挤出央视戏曲春晚?

剑鸣视点 2010-2-18 22:14:23 显示全部楼层
副总给解释得好!

注意多喝骨头汤啊----伤筋动骨一百天哪。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10-2-18 22:03


谢谢!现在也有报道说喝骨头汤补骨并不科学,所以让人无所适从,哈,还是顺其自然吧。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blogfeiyunpu 2010-2-18 22:56:27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啊,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报道不如无报道。

要真做到科学两字,难哪。
博客飞云浦
yejing 2010-2-19 10:19:46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上不上春晚无所谓,问题在于这个剧种要能吸引得住人,使人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还怕没市场?
近来沪剧网来的少了,谢谢至今还在关心我的戏友们,我也会想念你们的。 ...
老胡 2010-2-19 11:04: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胡 于 2010-2-19 11:20 编辑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 以及先天不足(不够古典,不够程式化和严谨),沪剧拿得出手的东西确实不多。但并非全无精华,可惜央视领导中缺少懂沪剧的。如果让我编排春晚戏曲节目,我会选择以下两个沪剧经典让全国观众开开眼界:
                      男声联唱:三国开篇.
                      女声联唱:西厢开篇.

这两个开篇的曲调充满江南的韵味,而 <三国>和 <西厢>的内容家喻户晓, 这两个开篇的唱词又颇有特色,既能引起共鸣. 又能带来新奇感. 如从俗,加入一些符合内容的古装舞蹈,也未尝不可.

可惜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
步兵 2010-2-19 13:52:25 显示全部楼层
鄙以为,沪剧的振兴在于出新人,新戏。老面孔老曲调只能对内,荧屏上很多戏火了是因为借助媒体助威和内容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是因戏而红啊,如 《姐妹俩》》就紧跟当时的时代背景。《蜗居》就是当下的气息,可惜她不是沪剧啊
步兵
jackxiesha.blog.163.net
火炬 2010-2-19 14:49:53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央视现连上视都很难看到沪剧了。
潇洒 2010-2-19 21:02:36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已被挤出还不如说是还没挤进更有念想。
blogfeiyunpu 2010-2-19 21:51:14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上面各位网友再交流一下-----

如果上视也很难看到的话那问题更大,谁能告诉我上海市今年有没有戏曲春晚,如果有的话是些啥节目。

我没说还没挤进而用了被挤出---尽量客气些,同时是估计到本来就没想挤。

老胡的推荐段子很好,不过我还想补充的是绣荷包,非常有沪剧特色也非常好听的传统经典。
博客飞云浦
映春成林 2010-2-20 16:25:54 显示全部楼层
唉怎样讲呢
九斤老太 2010-2-20 23:57:59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ed]沪剧被“挤出”春晚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手里有上好的东西,央视“请”你也还来不及呢?
沪剧丢失了自己剧种的特点,又不出人,又不出戏,拿什么东西去参加春晚。以前的沪剧还是全国擅长演现代剧的四面红旗剧种之一,但是由于表演,形体上的欠缺,形成了中听不中看的现象。多年来沪剧界没有对自身的现象作一分析和总结,扬长补短,相反的却把沪剧的长处,柔美细腻,抒情,富有江南韵味的唱腔特色丢弃了。欠缺的形体表演又没有补上,致使现在的沪剧既不中听又不中看。试问,拿什么去与其它剧种竞争?即使勉强上了春晚,只能是丢份儿。
blogfeiyunpu 2010-2-21 04:29:27 显示全部楼层
九斤老太说得好啊,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位嫌豆子太硬。

就像现在上海的五香豆一点都没有香味了,咋能叫人心服这是上海特产呢。
博客飞云浦
老胡 2010-2-21 04:48:58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ed]沪剧被“挤出”春晚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手里有上好的东西,央视“请”你也还来不及呢?
沪剧丢失了自己剧种的特点,又不出人,又不出戏,拿什么东西去参加春晚。以前的沪剧还是全国擅长演现代剧的四 ...
九斤老太 发表于 2010-2-20 23:57


说得太对了。沪剧原来“还中听不中看“,(不中看也就是我所说的形体表演上太自由,不够程式化和严谨,不如越剧,更远不如京剧),现在变成不伦不类的“沪歌”,连原来“中听“的优点也没有了。

我推荐《三国开篇》和《西厢开篇》, 再加以古装舞蹈, 正是在保留“中听”的优点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中看”的卖点。

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提议不会被沪剧界的领导留意和采纳。“皇帝不急急太监。”

在沪剧网上的“高论”也只是广东话中的“口痕。”
申曲 2010-2-21 17: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没有上春晚..学生以为很正常..就当前沪剧的影响力,不说全国..就说本地上海也已经很小了,喜欢的群体越来越小..老年人较多..现在沪剧唱腔和我们所熟悉的旋律相差甚远..沪剧曲调有几十种..现在的唱段曲调很难从原来沪剧曲调中找到..地方剧种其本身就是有着溶厚的地方乡土气息..老艺术家们用一生的心血打造出来的各种流派唱腔..现在基本全无..这也许是改革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艺术..使其变的更好听.更好看...更能表现艺术.更能被人们接受....但现在喜欢的群体越来越小..年龄越来越大..不知再过十年..沪剧将会怎么样...很值得去思考.
尽管这样..老沪剧迷还是经常要去社区戏迷沙龙去唱上一段..享受啊..
承尧 2010-2-21 18:58:36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春晚无申曲,沪上戏曲没频道:沪剧没有郭德刚,自得其乐亦重要.
blogfeiyunpu 2010-2-22 02:45:04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对了。沪剧原来“还中听不中看“,(不中看也就是我所说的形体表演上太自由,不够程式化和严谨,不如越剧,更远不如京剧),现在变成不伦不类的“沪歌”,连原来“中听“的优点也没有了。

我推荐《三国开篇 ...
老胡 发表于 2010-2-21 04:48

——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提议不会被沪剧界的领导留意和采纳。“皇帝不急急太监。” 在沪剧网上的“高论”也只是广东话中的“口痕。”

老胡网友说得对!

不是有人说缺的不是点子而是钞票吗。

所以就造成“听勿进就只当伊风吹过”——王盘声一句有名的沪剧唱词。

哪儿来的博采众长兼听则明呢。
博客飞云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