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戏台忆旧

叶子 2010-2-1 23:33:13 显示全部楼层
黄浦区的剧场还有吗?我虽然比你要后生得多,但据我所了解,你还有遗漏不少,要不要听听?
叶子 2010-2-2 00:13: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2-2 00:20 编辑

......大世界往北走刚走过南京路左侧就是一连四个挨在一起的娱乐场所。第一个是红旗电影院,另外一个是书场再有两个是戏园子。
......再往北紧挨着的两个小戏院比北海路上的中央大戏院更小,好像有一个是叫做五星剧场已不确切。

  如有误请前辈指正:
  新世界转弯沿西藏路朝北依次是,红旗新闻电影院、西藏书场、国联戏院、国泰戏院,国泰在文革后改名五星剧场,对面有大上海电影院,隔壁沿着石梯上去是宁波大戏院,专演滑稽,原是宁波同乡会,因我家是宁波人,家里老人说过无数次。
  在黄陂路南京路,解放前是仙乐舞厅,后为仙乐书场、上海杂技场、木偶剧场。
  延安路上原有龙门大戏院,不少越剧名家演过,文革中著名女滑稽田丽丽就是从龙门楼上跳下来的。
  延安路靠近成都路有个光华戏院,长宁陈光荣就在那里演过碧落黄泉,还有一个著名的越剧演员在排练时猝死在光华戏院,后由陈少春顶上去。
blogfeiyunpu 2010-2-2 09:19:47 显示全部楼层
唱滑稽的光华戏院就是我讲杨华生大公剧团的演出场所。

宁波大戏院的门好大有好几级台阶。

不是戏曲的如木偶杂技等均未提及。少掉的漏掉的肯定有,本来只是豆腐干即兴写作,不是发论文搞考据。

跳过去没有贴在这儿的也有不少——比如市府大礼堂,还有江西路上青年宫,我们班级就去表演过。

下面跳的还要厉害。

不过,无论如何欢迎补充。

不要说这种网文,就是正式论文还有补遗的呢。

哦,对了,在西藏路南京路不到(从南往北),人民公园围墙外还有一个小剧场,杨华生的活菩萨就是在那儿演出。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0-2-2 09: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戏台忆旧(15)

美琪大戏院,这个名字够洋派的吧。它也是静安区一家著名的戏园子。

坐落在江宁路上的美琪大戏院原本非常神气。不光是名字取得洋派,地段外表内在当时都是一流。南京西路本来就是既繁华又能闹中取静的地块,过临近石门路的新华电影院往西不到陕西路口的平安大戏院——《色戒》里面专门提到的一家电影院,看到江宁路往北走一点点路便是美琪大戏院。

我从来没有在那儿看过戏。记得主要都是市级剧团在那儿演出。肯定有上海越剧院,赵志刚的三团那时候就在美琪演出过。上海人民沪剧团也应当有好几出戏在那儿演。有一次好好婆出弄堂口往大沽路方向走,碰上石筱英闲聊了没几句,石筱英说阿姐我要赶场子,只好以后再聊了。那就应该是赶去美琪大戏院。

最近,到航站楼有公事,顺便转到美琪大戏院去张张看看。面目全非——当时的神气劲头一点都没有了。外面看着不登样,里面看着乱糟糟。好像无人问津的样儿。海报贴着的是俄罗斯一家红星歌舞团有演出。

既然叫红星歌舞团,或许是怀旧的内容居多。可现在已经是八零后的天下,谁能去欣赏红星之类的前苏联红军似的歌舞呢。不能像前苏联分化出来的白俄罗斯乌克兰那些芭蕾剧团进入上海大剧院,看来本身也不过是二三流说不定是三四流的跑江湖班子。

物是人非,唏嘘不已。

在这一段里加一句,静安区在哈同花园东面有一个丽都花园,里面有戏场子,好好婆戴雪琴复出就在那儿演出。也是民间团体。

至于瑞金剧场是合作越剧团的天下,就跳过去了。

叶子你可以看出来编号是不连贯的。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0-2-2 09:26:26 显示全部楼层
戏台忆旧(16)

紧接着沪剧界四珍之一的凌爱珍,说说她长时期曾任团长的爱华沪剧团主要演出阵地——红都大戏院。

红都大戏院位于静安寺。地处静安区最热闹所在,离香火鼎盛的静安寺不远。隔壁的隔壁走过去几步就是百乐门跳舞厅。我从小就经常去西庙弄舅公家,那时候百乐门的跳舞厅早就不复存在——取消了呗。记得是类同于跳蚤市场的各式摊位。我改编的戏曲剧本《色戒》则专门有一场百乐门舞厅的戏。白先勇写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也应该发生在此。

小时候记得的那个静安寺一景——那个南京西路上的涌井还在,后来就填没了。至今犹存的便是静安寺本身大概还得算有西区老大房。

红都大戏院位置好,附近其他戏园子又离得远有点儿一枝独秀的样子。爱华沪剧团的演出大本营主阵地就在这里。其他来演出的剧团记得有出新越剧团。出新越剧团后来也不复存在,台柱是邵文娟,我的一位表姨是她的铁杆粉丝——当然那时候尚没有粉丝这个外来语。

袁滨忠韩玉敏这一对舞台搭档献演的剧目就多半在此展示在观众面前。远的有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翻箱底的凌爱珍拿手戏《少奶奶的扇子》。原先凌爱珍年轻时演的女儿角色改由韩玉敏来演,她自己演母亲。袁滨忠演那个女婿,袁派著名唱段“羽毛扇上画玫瑰”就选自此剧。当年演这类西装旗袍戏是很弹眼落睛的,袁滨忠和凌爱珍是各自穿的西装,韩玉敏则是落地长裙非常出彩——不说演技即便是服装就够看的。同类的戏比如一样从海外搬演过来的《茶花女》,杨飞飞演女主角同样落地长裙,但是男女主演的卖相都赶不上袁滨忠韩玉敏,所以尽管杨派有口皆碑可是舞台形象是不能相比的。

其他爱华沪剧团赶演的现代剧目比如《桃李颂》《千万不要忘记》《年青的一代》《红珊瑚》以及后来变成样板的《红灯记》都是在红都大戏院上演。

即使在文革中他们三人(凌爱珍的李奶奶袁滨忠的李玉和韩玉敏的李铁梅)都被撤换,在继续上演《红灯记》(此时已经完全照样板京剧台词唱词)时,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叫袁滨忠出演磨刀人。这一点和艺华沪剧团的大搬风不同,却不料反而给袁滨忠带来了杀身之祸。

台下一帮捧场的男士每当磨刀人出场即是碰头彩——接下来的喝彩声接连不断一下子把个李玉和比下去了。这在那个时期岂能容忍!于是袁滨忠受到了更大的折磨,自然磨刀人是不能再让他演了。

(这儿有一段跳过去)

最后的结果是袁滨忠“自杀”身亡。这自杀和筱爱琴一样是个始终没有破解的谜。如果这两位没有遭到迫害致死的话,文革后复出必定更上层楼占尽风光。太可惜啦——实在可惜!


备注:后面的17/18都和沪剧无关连,故而不再转贴。
博客飞云浦
叶子 2010-2-2 20:04: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2-2 20:05 编辑

[quote]戏台忆旧(16

......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叫袁滨忠出演磨刀人。

......台下一帮捧场的男士每当磨刀人出场即是碰头彩——接下来的喝彩声接连不断一下子把个李玉和比下去了。这在那个时期岂能容忍!

顺便问一下,当时袁滨忠演磨刀人时,演李玉和的是谁,有谁知道吗?现在他还在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1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