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戏校沪剧班的所见所闻

wu_weilong 2010-2-7 13:51:05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记献给华华小姐!
2005121145220882.gif
思思 2010-3-1 00:38:12 显示全部楼层
18# 剑鸣视点


剑鸣老师也可以上传照片来,我拍的不灵,因为没拍过这类的,都用了连闪。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1-28 21:30

拍的灵不灵不重要,关键是让大家了解到,沪剧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唱腔的基础上,也要象其它优秀的剧种一样,要加强形体的基本功训练。有了台下扎实的形体、唱腔、乐理、中国戏曲史等系统的综合基础训练,沪剧的艺术观赏性将更臻完美。谢谢版主,辛苦了!
karen 2010-4-6 21:55:33 显示全部楼层
吃得苦中苦,才能人上人。
想当年,大师们学艺可比这艰苦很多拉。
看同学们很认真的学,老师们很用心的教,真是感慨。等将来学成上舞台,我们来捧场哦。
期盼着,这里面,能走出筱文滨,丁是娥,石筱英,杨飞飞,解洪元,邵滨生......
白水 2010-5-1 08:27:45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期昐,今日梦圆,共度欢乐好时光。
陆敬文 2011-10-2 12:40:26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组照片很高兴,这些沪剧班学员既然在戏校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身段动作,建议沪剧院是否能给他们排一台有文有武的古装传统折子戏,来改变我们沪剧目前只能演现代戏的的剧种形象。戏曲一定要有些传统的表演程式,包括对行当的分工,沪剧应从他们这一代接班人身上抓起来弥补我们剧种自身的空白。
双王今易木 2011-10-5 20:54:14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孩子其实也是时代的幸运儿,若非沪剧不景气,外地的孩子能进得了沪剧院?衷心期望他们能倍加珍惜,刻苦训练,今后沪剧的舞台是他们的!谢谢上传报道!
上官凡岑 2011-10-9 19:54:51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凡岑 2011-10-9 19:58:54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凡岑 2011-10-9 20:03:13 显示全部楼层
陈树伟 2011-11-14 18:27:27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上海小步和文文釆访上海戏校的实况.这样报道很有必要.意义非凡.要当一名演员很不简单.从60年上海戏校招生起.有关领导就着重提出沪剧要两条腿培养演员.改变原先的拜师.随团学员的旧模式.采取了系统的课班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沪剧事业演员素质及技能.沪剧是演现代戏为主的,有必要像京,昆,越剧那样练功吗?当时很多人也有不同想法.但事实证明练与不练大不一样.尽管演的不是古装戏.两位演员同在一个舞台上.明显就有差异.沒练过的演员就沒台风.身上少节奏感.台步不轻盈.就连戏剧学院的话剧演员也练基本功!可想而知系统培养的重要性.沪剧有时还演清装戏如楊乃武与小白菜,甲午海战等戏.更需要武功的技能了.从60届开始到茅善玉,孙徐春以至下面各界的演员培养,都是系统性的培养.俗语说十年出一个秀才.但十年不一定能出一个戏子(尖子).大学本科学四年.学戏却要学六年(指我们60届这一代)可见学艺的艰辛!看到以上的照片触景生情.回忆起本人孩童时代勤学苦练的情境.同时也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戏校培养的这批演员能有几个能出道,成为名演员啊?除了一二个人外其余还不都是绿叶吗!这是搞文艺的特殊性.你说可惜吗?要讲可惜.可惜的事多着呢!我们这一届有位号称小丁是娥张某某文革中被改行去工厂.真是不可想象!你想当演员先有作好当绿叶的思想准备.否则就別干这一行.何必吃这翻苦呢.网友也许认为这是沒出息的言论.但是文艺的特殊性.事实的残酷性是明摆着的.有网友提出能否输送一批去区级剧团.这提议很好.对个人及事业均有好处!
金色的沪剧 2011-11-16 13:18:26 显示全部楼层
陈树伟 发表于 2011-11-14 04:27
非常感谢上海小步和文文釆访上海戏校的实况.这样报道很有必要.意义非凡.要当一名演员很不简单.从60年上海戏 ...

陈老师可以把这个话题可以再重新例题再深入的讨论,让业余的看到科班出身在舞台上形象,包括唱,表演是业余很难达到的境界;同时也要让专业的看到,即使是科班出身,最后在舞台上成才的概率还是很低的,需要是用心投入,单靠复制,模仿长时期要被淘汰的。一个沪剧班 30-40 个学生,现实上真正能搞这个吃饭的就讲沪剧院还就是2-4 个能演到主角, 让其他(她)人被雇佣到民营,区级沪剧团是他(她)们的出路。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陈树伟 2011-11-17 00:18:2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色的沪剧 的帖子

好!好!好!说得好!我在其它贴子中看到有这样的一句话,大意是目前有专业看不起业余的倾向.顿时我脑海中出现另一种相反的感觉.......好象不是吧!......是某些业余的看不起专业的倒是有的.手法而且又是多样的.无边际的吹捧.有的甚至捧到了"沪剧王子"的地步.抬这贬那.意在沪剧院某某下来.让某人上去.定成另一对金童玉女.业余的拜师也成了金字招牌.业余的不输给专业的.他们自以会很懂戏(指专业)其实差远了.对于这些说法.不要说有力反击了.沪剧院在网上连一个人影子都不见.好得网上广大网民还是分得清是非的.想想不可思议.课班出身六年的跌打翻滚竞会如此一文不值?可笑!某些业余出身的花錢做了几张碟片(做碟片录音不好可以反复录.再不行还可以技术处理.音色也可处理)在社会上流转.推銷自己.被称作小有名气.被个别人捧为沪剧王子了.真可谓验证了大导演的一句话.老爷太太都是自己喊出来的(当然本人还是要有一点本錢的)同时也验証了某个网友的这样一句话."沪剧是最少科班训练难度的几个剧种之一,(别的就是上海同样产地的滑稽戏,文明戏了)几乎和话剧一样,因此在沪剧这个领域里按理说更容易冒出头"看了这句评价感触非凡.京剧不愧为国粹!京剧的票友才是顶级票友!难怪沪剧被有些人称为"土沪剧"今天看到戏校坚持系统的培养沪剧接班人感到欣慰!沪剧有希望!在此顺便回答某人的一句话.本人决沒有为你呆在什么地方太费心!本人是为沪剧事业的前途担心.沪剧院再用老的标准招人.或用不正当甚至收受....插队式招人.进来的人又不再加培训.沪剧院将要去掉一个耳朵了一-沪剧完!对那些贬词只能是看作他(她)不了解文艺单位的情况罢了.除了不了解还有其他因素吗?有!有各位网友指出的上网问题.沪剧院同志几乎都不上网.比社会上的老头老太还不如.这问题点中要害!沪剧网是面向全国及全球的譽論阵地.从事沪剧事业的不爱沪剧网.关心沪剧网!正常吗?你不关心.沪剧网在某种人的心目中成了捕魚网了.作为沪剧事业的领军人物茅善玉你的一言一行不尽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沪剧院!这是你所处的身份决定的!请放下架子.抽一点时间到群众中去.有空也上上网.带动沪剧院同志上网.以戏会友肯定会受广大沪剧戏迷的欢迎!戏迷们会更爱戴妳!沪剧迷因为爱沪剧才会对沪剧院特别的关心.我们也要真诚的爱他们呀!下面才是人民大舞台!动员演员也下去!下去既能传授沪剧知识.又能学习锻练自己.对事业有利对个人也有利.不尽是二利而且是"三得利"!戏校的学生毕业了单独成立青年团很好!不被主团人材压死.有利他们的成长!这批学生从戏校毕业后还得要坚持练功练唱.作为上班的内容之一.千万不要放松!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确保沪剧事业的演员素质.技能整体的提高.沪剧寄希望于你们!      老人的寄托
陈树伟 2011-11-17 01:36:28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一个问题.有位网友讲得好.沪剧几乎像话剧.但我要补充一点沪剧的特性还是属戏曲.它比话剧多了一个技能唱!人物感情抒发用唱腔的艺术手段大大高于话剧.话剧是沒有唱的.话剧一个演员单独内心抒发,用大段说白极为困难.如江姐一个人在舞台上唱看城楼.如智斗中阿庆嫂.刁德一,吴传槐三人的背弓唱话剧是无法体现的.型体美也高于话剧.同样演四凤沪剧可以走轻盈的云步.很美!沪剧观众能接受!话剧的观众就难以接受了!但是沪剧的主体表演是话剧的表演.如;演员的案头工作;是阅读,分析,理解,感受.演员的排练;是行动,信念,感受.演员在演出中;是松弛,自然,朴素,鲜明,优美.演员如何来判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规定情境?人物关系?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形体动作三者的关系!内心视象?双方对白比作是什么?什么是心理节奏?什么是潜台词?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也不知戏校有沒有话剧的表演科目?沒有一定要补上!
华雨文 2011-11-17 15:25:36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院是有人上沪剧网滴,而且茅院长有空也会看看的,但是上不上网与沪剧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认为大家就要炒作,而且沪剧更要拼命的炒作,像娱乐圈这样的炒作才可能红起来,我们办沪剧网也是希望这一传统的戏曲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上落后于其它剧种。
而京剧的发展不光是靠票友,更是多方面的支持,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喜欢京剧,它从昆曲发展而来,而昆曲有着600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不少的文人骚客为之动容,奋笔,所以才有了之后的辉煌,更是有倾家荡产的自组戏班,并将这些家班带到全国各地才有了遍地开花。
而沪剧的语言性局限了地方剧种的发展,从戏剧的规格与各个方面都是不能与京剧抗衡的。之前因为有了曹禺这样的大师才使沪剧在发展上有了一个层次的提高,而曹大师自建国后就只有二部作品,为什么?大家不言而喻的。如果现在的编剧王丽萍将家庭论理类的剧本制作成话剧,我想应该也会成功的,而电视剧则是更大的成功。而沪剧呢?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剧本吗?有艺术性很强的剧本吗?所以一个事物 的兴衰是多方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华雨文

18
粉丝数
250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