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有兴趣的看了叶子的帖子和所有的跟帖。说说自己的看法:
--由于和京剧,越剧等相比在程式和规范化方面的先天不足,沪剧的唱功似乎更重要。居峰的弱点在唱功, 这是戏迷较一致的看法。我听过他的唱段不算太多,但总觉得缺少些韵味。
--唱功中的韵味是否浓郁,“悟性“或曰“天生才能“起很大的作用。并非贬低居峰和其他唱功稍差的人,有些人就是少根筋,或“朽木不可雕。”任凭你化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师从再好的前辈,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舒悦在他这一辈演员中的沪剧韵味最浓,很大程度上是天生聪明。 而唱功好坏和有无韵味与高音能否上去没有关系。唱中音的也许比唱高音的更能唱出韵味,如杨飞飞,戚雅仙, 关牧村。
-- 当然,唱腔设计要有演员参与,可根据该演员的音域和特色来定谱定腔。没有演员参与唱腔设计看来也是一种时代的错误。
--总体来说,戏曲的韵味在随着演员年龄层的变小中渐渐流失。王,袁,解,邵,丁,石,杨 这一辈是高峰; 沈,徐,汪,诸,马,王 这一代也不错; 孙徐春,徐俊,茅善玉,华雯 这一代就差了些 (钱思剑也是特例,天分加勤奋, 大器晚成); 而现在40 岁以下的这一拨就更乏善可陈。舒悦也许是少有的特例。
--不必苛求居峰们,有些事是强求不得的。我服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