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居峰的症结在哪里?

huang19840612 2009-8-13 14:12:00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年轻的沪剧演员演出的场次实在太少,以前老一辈演员白天演,晚上演,逢年过节加演。缺少锻炼,就不同程度存在问题,这是因果关系。现在的沪剧大戏,表演多,唱腔少,绝对要纠正,作曲人员不太使用基本调,曲是戏的灵魂,否则就没有经典唱段。
范学莘 2009-8-13 19:39:29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再谈点想法。在“唱、念、做、打”中,唱还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流派都是唱出来的"。
这句话说得真好,如果没有唱,演唱中没有高音,那还怎么唱,楼上有位老师说道,"石筱英和沈筱英高音很少但是她们的唱腔很受欢迎,沈筱英很多年前听过,没什么印象.但石筱英老师的唱高音不差啊,她在大雷雨中演婆婆,和徐伯涛,诸惠琴.王栅妹唱对手戏时唱得是#C调,一般来说年岁大了都会选择唱降B调.但整场演出,特别是唱对手戏,调性不统一,没法唱的,一般来说,唱得上#C调或者D调的,是不会降低调门的.(就象帕瓦罗蒂就出名在高音上)虽然演唱者有些累,但对听众来说,绝对是享受.石筱英老师她的音色不明亮,带点沙,所以就有人认为她没高音.其实这是个误区.以上这些只是本人的一厢认识,愿与各位网友.戏迷及票友共同探讨.
weiyish 2009-8-13 19:42:49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huang19840612“的看法,现在的大戏往往缺少大段唱腔,很难留下经典,即使是茅、孙的戏同样存在如此情况,观众刚刚听出一点味道了,唱段却结束了——殊不知,表演并不是沪剧的看家本领,想与话剧、昆剧、越剧比,还很稚嫩;要与京剧比,又缺少必要的程式化的基本功。过去老一辈艺术家,很注重唱腔,如《芦荡火种》本是一出重表演的戏,便丁老师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记往这出戏,加了一段“一场风潮”,流传至今,请现在的年轻演员们明白,经典唱段也能带红一部戏的!另外,现在的作曲过于注重旋律的抒情,很喜欢运用音乐性较强的反阴阳、阳血、阴阳血等,但长腔中板是最能考验演员演唱功底的,也最能成为经典的。
叶子 2009-8-13 20:35:45 显示全部楼层
韵味----似乎既实在又抽象。这位演员唱得有无韵味,戏迷的感觉往往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具体体现在哪里?又各有所说。过去老艺人,不管有名气无名气,没有人会被质疑不像沪剧的,这是老调老腔的原因吗?那么到诸惠琴徐伯涛这一辈,及后来的孙徐春茅善玉已少有老腔老调了,也未被指责没有韵味啊!但为何到了朱俭居峰这一代大家又都说韵味不足了呢?
    现在一部戏的唱腔都是有专人来作曲设计,演员只要按谱视唱就是了,可是在同样情况下,以前吕贤丽曾被戏迷批评像唱歌,老咋的(上海话咋呼的咋),而茅善玉的唱听起来味道就要好得多,这是......?
    常有人说,要继承吸取传统的“精髓”,这精髓又是什么呢?
blogfeiyunpu 2009-8-15 00:57:26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的症结并不是超过了师傅没有,也不是高音怎么样;

而在于是不是给以了平等的机会,赋予了足够的空间吗?
潇洒 发表于 2009-8-11 23:35


完全同意!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09-8-15 01:04:10 显示全部楼层
韵味----似乎既实在又抽象。这位演员唱得有无韵味,戏迷的感觉往往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具体体现在哪里?又各有所说。过去老艺人,不管有名气无名气,没有人会被质疑不像沪剧的,这是老调老腔的原因吗?那么到诸惠琴徐 ...
叶子 发表于 2009-8-13 20:35


我体会的精髓是入戏,而不仅仅是演戏。

演戏要演到像程蝶衣那样疯魔,才是化境。

这就把唱做念打都包容了。

我在自己的博客里盛赞李光洁,原因也是他是入戏的,而不是仅仅在演戏。据说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里为赵家乐父亲追悼会一场戏,李光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捉摸,任谁也不理。

而影视界这样的敬业也不多,戏曲界更少见。
博客飞云浦
上官凡岑 2009-8-15 18:55:35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ed]现在用心去唱.适合自己嗓音去设汁唱.太少太少.作曲怎么写照着唱.吕贤丽不就会咋了吗?是她想咋吗.不....在生死对话中.吕贤丽的几句韩玉敏味的腔.我们观众很受....你叫赵春芳老师唱邵派...叫杨老师唱祭海不是要出怪腔了吗.量身裁衣.让演员自己多思改...过去邵.解.丁.袁都是在剧本唱段中磨炼推敲...不是歌剧由作曲作了算..地方戏没基本的曲调光靠作曲..会走样的不伦不类..青年演员只有什么都学.把传统的都学会.戏要痴迷才行.适合自身嗓音不断磨练总有机会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朝..莫等真要你上阵时空草包一个.刀不磨生锈.嗓孑不练不润.....努力吧居峰.我们看好你
叶子 2009-8-15 20:45:16 显示全部楼层
居峰被指高音上不去------换言之,音域不宽。那么戏曲演员是否必须如同歌唱家一样具有宽广的音域?以前杨飞飞戚雅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摸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腔调,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流派,而现在是统一作曲,那么唱不上去是演员的错还是作曲的强人所难?居峰如果因此而被贬低岂不冤死了?为什么不能根据居峰本身的特点而来塑造音乐形象呢?统一作曲岂不是扼杀了演员的个性发挥和独创空间?
blogfeiyunpu 2009-8-16 02:11:09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对。现在的演员不参与剧本唱腔。以前可不是这样子。

王盘声的”夜已深“和杨飞飞的杨八曲都是亲身参与。

可惜,对于居峰他们都已为时过晚。

时势造英雄,英雄无奈何。何况一个二级演员。
博客飞云浦
范学莘 2009-8-20 11:13:13 显示全部楼层
韵味----似乎既实在又抽象。这位演员唱得有无韵味,戏迷的感觉往往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具体体现在哪里?又各有所说。过去老艺人,不管有名气无名气,没有人会被质疑不像沪剧的,这是老调老腔的原因吗?那么到诸惠琴徐 ...
叶子 发表于 2009-8-13 20:35

借用叶子的话题我来谈谈吕贤莉的唱腔,与戏迷票友共同探讨,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
我以前也不太喜欢吕贤莉的唱腔,就像叶子说的有些咋,
其实现在再仔细听听她的唱腔,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的唱腔很细腻,小腔很丰富,转弯模角唱得很到位,为啥你们会觉得咋呢,主要是她的嗓子音色很明亮(属于金属音),唱沪剧的最好音色稍暗些,带点沙.这样就造成了你们误区,认为他唱得太咋.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肤浅认识,愿与大家探讨!
潇洒 2009-8-20 12: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洒 于 2009-8-20 12:17 编辑
借用叶子的话题我来谈谈吕贤莉的唱腔,与戏迷票友共同探讨,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
... ...为啥你们会觉得咋呢,主要是她的嗓子音色很明亮(属于金属音),唱沪剧的最好音色稍暗些,带点沙.这样就造成了你们误区,认为他唱得太咋.
范学莘 发表于 2009-8-20 11:13

音色同样很明亮的如筱爱琴、陈瑜、许帼华等大家就没有嫌“作”的说法,恐怕与腔调不够沉稳、略微过份“嗲声嗲气”有点关系。
对不起!扯远了... ...  就此打住,呵呵!
范学莘 2009-8-21 12:22:19 显示全部楼层
音色同样很明亮的如筱爱琴、陈瑜、许帼华等大家就没有嫌“作”的说法,恐怕与腔调不够沉稳、略微过份“嗲声嗲气”有点关系。
对不起!扯远了... ...  就此打住,呵呵! ...
潇洒 发表于 2009-8-20 12:13

你说得这3位老师她们的音色也很亮(这里可以举很多位,比如王栅妹等等)但她们不属于金属音.
zxcvbnm 2009-8-21 12:50:25 显示全部楼层
居峰现在在那里“上班”?
叶子 2009-8-21 22:24:31 显示全部楼层
居峰现在在那里“上班”?
zxcvbnm 发表于 2009-8-21 12:50

     ???
zxcvbnm 2009-8-22 19:27:28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沪剧团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