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方言和戏曲的未来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方言和戏曲的未来
[复制链接]
来源:
gonghs
2013-7-11 13:23:1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在世的人天生需要“认同感”——它是个体对群体在心理上和现实中的需求,包含对所属群体的依靠、自豪与留恋,以增强个人、群体的自信和团结,其主要元素是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表现为独特的性格和素质。人有祖国、家乡,就需要认同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华人浪迹天涯,不管国籍,都是华裔——炎黄子孙。上海人无论何地萍水相逢,都称:阿拉上海人!透出上海腔调——对家乡的眷恋和骄傲。难怪沪剧唱到欧洲美洲澳洲,还可能唱到拉美、非洲。国外的华人越来越多啊!海派的空间广阔得很(看白先勇对上海的心结)。方言不仅仅是同一地域人们的交流工具,也是族群认同感的重要因素。需要认同感就需要方言。世界不会因英语最流行而失去其它语种,中国也不会有普通话而不要方言,两者将永远并存,除非使用该方言的族群消亡。
戏曲属文化,文化不等于宣传。戏曲文化的成长自有规律。因它的艺术价值和道德观念,戏曲随时代变迁被人民传承或摈弃。但政府的作用极重要。对戏曲的去、留有决定权。没有清廷的追捧,京剧不会成“国剧”。没有新中国,昆曲也早完了!就文化而言,应提倡多元而非单一,要百花齐放而非一花独放。戏曲的背后是方言,方言的背后是认同感,我们要高瞻远瞩地看待戏曲。目前,京剧有一定优势,豫剧雄心勃勃,黄梅、昆曲开始受青年欢迎,越剧正在努力,沪剧处境困难。但沪剧在江、浙、沪中老年人中仍有需求。年轻人兴趣会随年龄变化,从时尚、快节奏到传统、慢节奏,从高科技回归大自然(精神生活)。政府就是从亲民、宣传角度,也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办戏校,改革戏曲院团------说明现在需要戏曲的存在和振兴,政府和民间都要扶持而非任其自灭。戏曲的未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消亡,我们不必太悲观!(百度网曾就戏曲的去留作调查,支持留的多。) 龚沪生2013-07-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18
阿杜
2013-7-11 15: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和上海话消亡是早晚的事,悲惨啊!
祝你象不谢的花开放在沪剧花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onghs
2013-7-11 18:56:1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阿杜
的帖子
现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可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娄江沙子
2013-7-11 20:50:08
显示全部楼层
生老病死对人、对物都一样。喜爱的人多一点,这“一点”的人里再年轻化一点,或许沪剧(包括所有戏曲),它的消亡也慢一点。但总有它消亡的一天。地球,包括地球上的生灵,都莫不如此!
珍惜眼前,爱我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3761103973
2013-7-11 21:57: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岛夫
2013-7-13 20:11:35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政府强行推广普通话惹的祸,极大冲击了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口语这一文化的根基,让普通话一枝“独秀”——其实独木最终不成林的。
广泛结交 http://www.chinahuju.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4.gif 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jin_yufei
2013-7-15 10:40:09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仅10年时间,上海话已经衰落得一塌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仙人球
2013-7-17 11:56:55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话还能持续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onghs
2013-7-17 15:18:3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仙人球
的帖子
中国人口多,方言多,上海话一时不会消亡但在变味。因为受普通话的冲击,外地人的增多,媒体和学校传播沪语不给力,下一代迷恋网络和当下世俗社会使上海话的发音和词汇扭曲,与以前已不大一样了。当局和社会如重视,情况会好些。世界上有语言消亡的例子,因使用者消亡了。上海人上海话不致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雀鸣轩
2013-7-18 09:53:30
显示全部楼层
沪语勿会消失,但会变。上代人跟我们语音勿同,无尖团音说法,再上几代人更勿同了。下一代语音有很大差别,这也正常,理介的就是发展。戏曲就有点勿同,传统戏乡音比较足,介放后的戏向普通话用字比较靠近,出现一场戏中同一字俩演员俩种读法,而且两位都是名演员。现在更勿谈了,一个现字,竞公开多种埸合念显音,所以现在的戏曲都己改成传习所了,在走昆曲之路了,耐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沪剧新迷
2013-7-23 07:59: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读书人
2013-7-25 18:32:2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onghs
的帖子
[方言杂談] *中国方言数千种,各种各样且不同,千年祖宗来传承,祖祖辈辈都相同,
地理文化难一统,万紫千红华夏梦,莫愁明天啥面孔,千人一面不可能."...钱江读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onghs
2013-7-25 19:50:0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读书人
的帖子
谢谢读书人,您读书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读书人
2013-7-28 18:20: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阿杜
的帖子
【杂談方言】华夏方言近千种,沒有人群自灭种,沪语相传全世界,永不绝灭自留种...读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onghs
2013-7-28 20:20:4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读书人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沪剧动态
gonghs
好友
发布
35
粉丝数
6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