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3-7-4 20:51 编辑
从滩簧小调至沪剧,从可以临场发挥的幕表戏至一字不差的剧本戏,从纯民乐的简洁伴奏至洋乐器的参与,从简单的齐奏至多彩和弦的分谱...... 。对于沪剧的传承以老腔老调为创作基础那也是必须的,新作对于听惯了老腔老调的一代人肯定会不习惯,就像我们听惯了老歌听不惯有些流行歌曲一样吧?(目前喜欢沪剧的以中老年为主体,年轻人喜欢沪剧的极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推陈出新是必须的,出新何其难?愿我们在指出其不足同时给予一些鼓励,愿茅善玉的出新创作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沪剧的出新创作也许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喜欢,惟有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喜欢才是沪剧传承的保证!(必要的说明:我还没有看过此剧,并非反对指出不足,指出其不足有利于改进,值得探讨。纯属个人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