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致上海沪剧院茅善玉院长的一封信

沪剧吧老迷 2013-1-17 21:56:0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沪剧吧老迷 于 2013-1-17 22:04 编辑

大实话,深有同感!
就看看沪剧院的网站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风雨同舟 2013-1-23 16:15: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封信写出了大家的心声,楼主较客观、实际地分析了当今沪剧发展的现状,但愿这封信能引起地方部门领导真正重视与推出新的举措,也诚恳期望茅院长在百忙中好好阅读这封信,历史赋予给这座城市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与精华,同样时代赋予你肩挑沪剧发展与培养沪剧新人的责任。感谢楼主情真意切地关注沪剧事业的发展。在沪剧网能看到这样的好文章实在令人欣慰,谢谢楼主。
邵国鑫 2013-1-23 16:58:09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能怪茅院长这是体制问题,沪剧院是国家编制一只戏不出工资照发。区级剧团是自负溋亏的你不出新戏没有票房工资发不出国家不贴一分钱。所以沪剧院不出新戏有饭吃区级剧团要生存必须出新戏所以要改革大小剧团一致对待,形成竞争机制才能出人出戏。沪剧才有生气才能振兴。
风雨同舟 2013-1-25 17:33:3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邵国鑫 的帖子

这封信没有把责任归结到茅院长身上呀,你说得对,是体制问题,还有政府部门重视度不够等等因素,写信者观点也很清楚呀,总之,让茅院长读读这封信还是有必要的,可能会对她有启示或有提醒吧。我们还是要谢谢楼主。
小苏州 2013-1-25 17:57:22 显示全部楼层
唉!怒其不争、哀其无能,看来好演员不一定能当好领导哦!
邵国鑫 2013-1-25 19:40:0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雨同舟 的帖子

同意你的覌点
乙九丸 2013-1-30 08:37: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邵国鑫 的帖子

       没想到,笔者写的这封信会在网友中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从中体察到了广大戏迷与网友热爱沪剧、期望沪剧振兴与发展的心情,也令笔者十分感动。有人担心茅院长会看不到这封信,我想,看到或看不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茅院长能否起到自己的积极作用、发挥最大能力,事关沪剧振兴与否,相信她会从领军人物的角度与位置思考问题,期待政府部门支持沪剧事业的发展。我想,她一定能做到的,我们同样理解茅院长的辛勤劳动与付出,也要感谢她,全市沪剧观众不会忘记她的。
    中国沪剧网办得红红火火,远播声名,有很好的口碑,这是不争事实。我想茅院长一定会在百忙中也会上上沪剧网,了解沪剧动态,倾听网友心声,当然,笔者也真心希望她经常到中国沪剧网做客。谢谢。
俊姿难忘 2013-1-30 14:08:03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十一期间,写过一个关于茅院长艺术纵横谈的帖子,几千字,结果被删掉绝大部分。
怀念远去的纯真,向远去的纯真致敬
风雨同舟 2013-1-31 12:16:17 显示全部楼层
俊姿难忘网友,中国沪剧网开辟戏迷交流栏目很好呀,就是为了交流,只要是正义的,善意的,积极的,向上的,都可以发表本人观点呀,没必要闷在肚里呀,哈,你说呢。
zyh 2013-4-5 14:30:33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茅能回应一下,少打麻将啦。
     今天时2014年的8月2日,无意之中点开了这个帖子。我非常的激动,那是因为我的偶像之一茅善玉院长做到了信中所说的几件事:开班儿童沪语学习班,给年轻的一代机会成长、沪剧电视大赛、、、、、、这些天逸夫舞台的演出就很好的诠释了茅茅是个好院长,在她的带领下,沪剧势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至于说机会的话我想不是她不给别人,而是确实她和孙徐春老师的唱腔和表演是无可替代的,我在家听了几个版本的演唱,还是最喜欢他们的唱腔。沪剧本来就不景气,如果不靠名角,就更难出票了吧!这次2014年7月28日的演出我就是奔着她去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风雨同舟 2014-8-4 18:35:1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写出如此诚恳与清新的文章!我们已感受到沪剧院这两年正在向培养沪剧新人花功夫,付出努力!有目共睹,可喜可贺!相信茅院长有气度有能力起到传帮带作用,大家感谢你!
2yd 2014-8-23 11:36: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4-8-23 12:44 编辑

      振兴沪剧必需解决二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传承做得可以,老戏段子一遍又一遍地唱,老唱腔老流派依然独占江湖,老听众还很自得其乐感觉良好。但只传承就无生命力,观众队伍逐渐老龄化和数量减少。发展这块做得很失败,新剧不但少,还不讨人喜欢,剧情、唱词、唱腔抓得住人心的稀见,沪剧就冷寂下来了。二是‘主旋律’定义的阐述问题,沪剧主管人员倡导编演歌颂剧,认定非歌颂剧都不是主旋律,他们不明白发现问题、介决问题的过程是社会前进的主旋律,不提倡演 ‘提出热点问题后解决热点问题’ 的新剧,他们只给歌颂 ‘没问题’ 的新戏发奖金发奖状,于是新戏都是歌颂剧。他们好象都不认识习大大,对严重的腐败现象视而不见,不知道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道理。戏曲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艺术表达形式,脱离现实就无生命力,认识的偏差导致沪剧的衰败。
      再次呼吁希望编演二个新沪剧:1.赵杨先师的爱情人生,重点描述杨派唱腔的形成过程,这个新戏重点表达沪剧之美与爱情之美。  2.某贪官的悲剧人生,重点描述好人如何渐成坏人,这个剧重点表达沪剧的醒世能力。这二个新剧若能面世,其推动沪剧再辉煌的能力肯定大于挑山女人与小巷总理。
风雨同舟 2014-8-23 16:35:41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2yd先生观点,时下好像由政府买单,定向创作或演出的戏,不管艺术是否成熟,先定好戏没商量,还可以摊派演出专场,至于其它的现代题材的创作戏,因为投石无路,没有赞助商的支持,演出团体就不感兴趣,冷落了好多题材的感人戏,艺术贵在创新,如果都挤在同一条道上,不仅会撞车,还会雷同,对艺术的创新也不利。不知大家以为如何?我也感谢楼主的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乙九丸

18
粉丝数
9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