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流失严重的演员队伍

来源: 晓明 2009-7-9 15:40:2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月,戏校沪剧班的一批学生要集体亮相了。欣喜之余不免有些担心。今天,二三十位小演员站在舞台上。明天又能有几位继续坚持呢。
回首以往,茅善玉那一届近50位毕业学员,如今还在台上的已经不足10位。五分之四的演员走了。同样,朱俭他们那一批也走了一大半。再后来,王丽君等出来了,本来就不多的人员中能经常看到名字的也就那么3-4位。特别是能挑梁的男演员更是稀缺。朱俭要分别和几代女演员演对手戏也真够累的了。
应该说,人才培养的步子从没停过,但如何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看来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要不然只会是前功尽弃。
参与人数 2 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婉君 + 5
邵国鑫 + 5 沪剧院确实存在人材流失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0

大神点评40

同意楼主的担忧!
一批戏校学生毕业出来,出类拔萃、能挑大梁的也就极少数几位,绝大部分只能是配角和龙套,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当配角和龙套的要守得住寂寞和清贫,特别是当今社会在物欲横流戏曲市场又不景气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就更难了。即便是一些已有名气演员也是如此。
娄江沙子 2009-7-9 19:44:25 显示全部楼层
给他们提高待遇,使其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比公务员还牛。
艾立波 2009-7-9 21:03:27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院留不住人哪.
叶子 2009-7-9 22:41:47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院留不住人,那么看看长宁的前景会好吗?只有陈甦萍一个人在独撑,长宁所演的戏全都是为她度身定做,是根据她的年龄来定做,等到她一年一年老去到60岁了,那么长宁推出的戏中的主角年龄也会一点一点变大也就再也没有以年轻人为主角的戏了,等到陈变成老太了,那么长宁也就寿终正寝关门谢客了。
参与人数 1 威望 +3 收起 理由
沪剧白痴 + 3 宝山的戏也就华雯一个人在台上唱到底.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

华雨文 2009-7-10 00:25:56 显示全部楼层
前景堪忧呀。现在各个戏曲都不景气,只有越剧和京剧还好点。我个人不太喜欢京剧,但是上海很多人喜欢京剧,这是为什么?沪剧应该是乡音呀。
贝贝 2009-7-10 08:46:08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担忧!
晓明 2009-7-10 09:16:56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沪剧院留不住人,那么看看长宁的前景会好吗?只有陈甦萍一个人在独撑,长宁所演的戏全都是为她度身定做,是根据她的年龄来定做,等到她一年一年老去到60岁了,那么长宁推出的戏中的主角年龄也会一点一点变大也就再也 ...
5楼说的很好。现在长宁也好宝山也好就是两位中年当家花旦在撑着,所有戏都是为她俩在度身定做。可能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能接替挑梁的青年演员。一旦两位当家人步入老年了结果也就可想而之了。
范学莘 2009-7-10 11:19:59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演员自然流失问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笔者以为,大背景戏曲不景气,特别象沪剧地方戏,它的历史地位要低于京剧和越剧,受众面稍窄,政府不会情由独钟用大把钱财来扶持沪剧,演员的收入一部分要靠演员自己挣,这样就必然有一大部分演员(二三流,也有还没有机会冒尖)的收入要低于自己的估值,他们觉得唱戏可能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样也就流失了,这当中不乏以后会冒尖的演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大浪淘沙。不论音乐,还是戏曲,演员的天赋很重要,沪剧院有一大批跑龙套的演员,他们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成才,但是由于天赋不够,成不了才,所以我觉得,演员流失很正常,如果每一批中有几个冒尖,应该不错了。我觉得当今沪剧院的最大问题是小生缺乏,除了钱思俭,朱俭,没有好的小生冒尖。以上这些是我的观点,希望和戏迷.票友共同探讨。
blogfeiyunpu 2009-7-10 21:16:40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是能挑梁的男演员更是稀缺。
博客飞云浦
范学莘 2009-7-11 15:08:00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我漏了一位,吴争光,现在唱解派,以前看过很多,基本是跑龙套。前几个月在宛平剧院看了罗汉钱,他演张木匠不错,有前途,希望沪剧院多给他压压担子,早日成为汪华忠老师的接班人
映春成林 2009-9-8 17:52:42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界老的即将退休.年青的很少担重.也很少演出叫人们怎样知得谁好谁差.现在好的传统剧也不演
现在演的沪剧渗入了电声交响真叫难相信这是沪剧.像是沪歌.脱离了沪剧真正的剧味.
像施悦胖子这样年轻又有传统味的不知去了那里?沪剧界应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使其发扬广大
娄江沙子 2009-9-8 20:04:16 显示全部楼层
青黄不接,令人担忧。
blogfeiyunpu 2009-9-9 01:15:59 显示全部楼层
流失的原因和其他领域一起参比的话,就是内聚力差粘结度差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富有吸引力以及自身的“热爱”程度不够---远远没有达到痴迷的程度。
博客飞云浦
古龙 2009-9-9 09:19:59 显示全部楼层
演员队伍流失严重,观众群也日趋老化,这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现状。
沪剧的现状,说得隐晦点叫不尽人意,直白些说是在走下坡路,前途堪忧。对沪剧前景持乐观态度也好,悲观情绪也罢,这取决于各人的心态,用一句我们常常在聊天室说的话:“只要我们自己现在拥有、开心就好!”窃以为,其实也是一种阿Q式的解嘲和自我安慰而已!
我们应该感谢沪剧前辈和他们的传人的不懈努力,使我们对沪剧艺术的明天依然抱有希望,而热爱沪剧的朋友也在这期盼中积极参与的同时,注视着戏曲戏如人生的舞台动态。要想扎扎实实享受得到唤发着上海本土芬芳的沪剧带给我们的快乐,就得关心演员队伍,就得给予他们一切必要的支持。
愿沪剧传人守得住那份暂时的寂寞,不断扩大自己的“观众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沪剧,在困境中生存,是否会在困境中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晓明

20
粉丝数
9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