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赵老师的思路.说下小荷花.我们是老朋友啦.是吧.你对沪剧的痴迷热爱.对沪剧的贡献.有目共睹.这次为了回顾展.你勇挑重担.尽了你的最大努力.向你表示敬意.不知你对这次回顾展汇演.心中怎想?是自豪?是遗憾?是无奈?是面临挑战?我也无法猜测你真实的想法.以赵老师转型之说.你是成功的.我说说我的看法了.你拜小筱为师.确是你的幸福和骄傲.但毕竟拜师时间不长.且恩师年事已高.给传授方面带来不少困难.问题是这次回顾展.必须义不容辞由小筱的学生你.来表现老师的辉煌.按中国人的一贯思维.你是她学生你不上谁上?但对角色的定位.是否恰当?能否胜任.那是次要的问题.因而演出中也暴露了些许尴尬.和困惑,也就在所避免了.我是实话实说.但也记着真话不全说.你唱小筱的唱腔.还有蛮大的距离.这不能怪你.刚派是这么好学的吗?只有你敢啃这硬骨头.算有志气的.但也注定了你的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觉得你太吃力了.我站在观众的立场上.也很茫然.说什么好呢?庵堂认母的段子里.只能靠性别来明确.这是儿子那是娘.可能化妆师不到位.如果是个不了解剧情的人来看戏.以为是在演兄妹恋.(套用姐弟恋)陆雅臣回娘家中.哪个是娘哪个是女儿?也只能靠服饰穿着才能分辨.不知情的以为在演"姐妹俩"呢.唉.怎么说呢?赵老师说你以前已经演过老旦.其二转型就是这样子的.还有别人二十多岁就演李奶奶的.石筱英三十几岁就演五婶了.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和天赋.自然的转型还是不考虑自身条件.随心所欲的转型.你在回顾展中的转型.遇到的母亲比女儿年轻.这算很无奈吧?不知石筱英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吗?现在也无从考证了.
总之小荷花啊.你参与这次回顾展演出.是个重头人物.既风光又辛苦.还有点勉强.我想如果你演你自己拿手的节目.就如鱼得水.如庵堂相会搀桥.海滩诀别``````演起来不要太得心应手啊.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观看的人也是一种享受.不要忘记我可是你的忠实粉丝.可现在要转型了.为了艺术.你也只能勉为其难了.你和杨飞飞那些徒儿比起来.我觉得你好辛苦哦.杨老师的徒儿好多耶.没有一个排也不少于一个班.哪像你一个人.孤军奋战.你看人家徒儿们.活得多潇洒自在.拜师不过是沾点老师的光.过一下唱的瘾.圆一个自己的梦.唱不像杨派没关系.杨调也行么.实在杨调还不咋的.有点杨味也不错了.自娱自乐嘛.只要双赢就好.所以我还蛮同情你.你是为了艺术.为难你了.
演员是靠气质来塑造角色.我们网友只是在网上谈天说地.其实也讲究一个质(心理素质).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客观看待沪剧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我到现在总算看到了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多差.赵老师对我指出的"看到了不可能的艰难之处".换句话说.就是庸人自扰.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在我眼里就变得疑虑重重.一语中的很中肯.再看我和赵老师的素质差距.他刚提出二十一世纪大会串的设想.却已经预后效果必定是"满台生辉".赵老师真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看看他想想我.好自卑.所以我现在就结束和赵老师的对话.(采取暗中向他学习)再展开话题就要成为过街老鼠``````到时抱头鼠窜也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