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看1941年上海沪剧社史料的一些想法

来源: 子归 2012-3-10 18:08: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1941年上海沪剧社史料的一些想法

一年前为纪念沪剧正式命名70周年,在图书馆中看了一些《申报》,了解了当年沪剧的一些史事。那时想写一篇上海沪剧社的始末,先收集了一些报纸资料,看了也很让人振奋,碍于文献的不足,才一直没有动笔。
最近,看到越剧方面引用的史书(如∶中国戏剧史)说1942年越剧改革引进新的舞美音乐等,是中国戏曲改革中最早的。于是,又想起了当年沪剧改革的事,我不知道那些写戏剧史的专家怎么会没有看到沪剧的改革。于是先写一点看了那时史料的一点想法。

我曾写过《从袁雪芬的越剧改革想到……》,提到“1942年,是袁雪芬的改革年,这年的10月起,大来剧场演出《古庙冤魂》,开始越剧改革。此剧幕外戏尚用幕表,幕内戏则全部用完整的剧本。这是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衣箱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形式,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率先在中国戏曲中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的艺术机制。”
那句“率先在中国戏曲中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的艺术机制。” 是从网上资料摘下来的,那时也没有细想。
我只是在文中说了沪剧的改革要比越剧早了好几年。而即使像越剧到1940年12月30日才使用硬片布景,打出“戏情话剧化,布景电影化”的广告,也不足与1941年1月9日上海沪剧社在皇后剧院演出《魂断蓝桥》相比,因为在此前的排练时,上海沪剧社已强调十个“化”,即∶导演电影化、剧本话剧化、表情艺术化、唱词申曲化、布景立体化、灯光科学化、服装时代化、道具美术化、化装舞台化、配音写实化。当时由王雅琴为首的上海沪剧社同人是有创新意识的,也对沪剧走向现代化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
现在再考虑这个说法,应该说是“率先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的艺术机制。” 而不是“在中国戏曲中”,因为沪剧的“建立了编、导、演、音、美的艺术机制” 肯定比越剧早1年10个月。

至于上海沪剧社改革两年的成功,我看是有的,至少引进话剧、电影的形式提升了舞台表演技巧和艺术水平,这是当时那些老艺人们后来在回忆中也表示赞赏的。
至于失败的原因,我想∶除了上海沪剧社老板夏连良等造成的负面因素,如当时戏曲界的人士嗜赌、嗜毒。还有一些原因也是可以探讨的,如王雅琴返回筱文滨的筱文滨剧团,对上海沪剧社有很大影响。还有当时话剧界人士在上海沪剧社改革中的变化也对上海沪剧社有很大影响。

而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那上半年3月份,沪剧电影《恨海难填》上演是一喜,而王艳琴被杀又是一哀,我想∶这一喜一哀让沪剧老前辈们有了不同的想法。

先看一喜∶
3月6日上午九点一刻,由王雅琴、筱文滨、筱月珍主演的沪剧电影《恨海难填》在新光大戏院隆重献映,这部电影由邵滨孙编剧、陈翼青导演。原著田晓青,监制张文俊,顾问王筱新。那位监制张文俊就是筱文滨老先生,张文俊是他本名。文滨剧团全体演员参加演出。金门公司出品。注意∶首映的地方新光大戏院是上海沪剧社老板夏连良的地盘。
这部电影的广告语按现在眼光来看也是写得很好的∶
申曲对白悲哀歌唱影片
上海对白一括两响,地方戏剧意味深长。
连唱带做,活龙活现。
从前台上看过!眼泪落勿停,现在拍好影戏!精彩还要多。
请问∶那能好勿看!
《恨海难填》的内容当然也是反对包办婚姻的,所以广告词是∶反抗顽固家庭 强迫非理婚嫁。有情人郁瘪瘪而死!小夫妇活生生拆散!
哭得透气勿转!

再看一哀∶
3月23日,王艳琴被杀,第二天《申报》就登了消息∶申曲坤旦王艳琴昨晚遇暴刺伤。凶手一人当场逸去,被刺原因事涉桃色。报道说∶王艳琴住法租界麦高包禄路居安里一号,在上海沪剧社献艺。昨晚七时五十分许,细雨霏霏,王着紫色雨衣,只身去大世界二楼影戏场看电影,有一人乘其不备用刀刺她咽喉,深半寸。凶手见目的已达于黑暗中逃走。场中稽查闻讯赶到,急招街捕用车送广慈医院,闻说伤势尚轻,可无大碍,原因或因桃色纠纷而起。
到3月25日,《申报》说∶申曲女优王艳琴被刺重伤殒命。消息说∶申曲名家王筱新之女王艳琴,今年二十岁,近在虞洽卿路南京路口新世界饭店楼下上海沪剧社,代王雅琴充任主角献技。于二十三日下午在大世界被刺受伤,由场内茶房发觉报告帐房间,转报捕房,车送广慈医院医治,因伤重于昨日傍晚身死。
3月26日,《申报》发表较详细报道,称王艳琴为申曲名家王筱新之养女,原籍无锡,三岁时被父母卖给王筱新收为养女,抚养长大,教以申曲,后随王筱新班演出,一年前王筱新班解散,她入刘子云班在大世界演出。刘子云有爱徒杜鸿滨,三十二岁,上海人,与王艳琴同班演出,友谊进而生恋爱,常相偕出游,私订白首之盟,并同拍照片以留纪念。嗣因王筱新之媳王雅琴组班创设上海沪剧社,王艳琴即脱离刘子云班,拟入沪剧社,因条件不合未成。她与杜鸿滨又相偕转往外埠搭班,最近期满回沪。正好因为王雅琴生病不能登台,于是由王艳琴代班,而杜鸿滨亦回到刘子云班在大世界演出。而王艳琴进沪剧社后认识了俞某,对杜有些冷淡,而杜要求正式订婚又遭王拒绝,并将同拍的照片剪开,将杜的一半还给杜,以致杜开始由爱生恨。3月23日下午五点三刻,王艳琴在上海沪剧社演完日场要回家,经过大世界遇到杜,被诱入大京班屋顶露天影戏场,于是被杀,并在第二天下午八点三刻身死。遗体于昨晨送验尸所,下年三时,经过检验,由王筱新具结领回,运往上天殡仪馆。法捕房现正严缉凶犯,而听说杜已逃走,家属已挽人向王筱新恳求和解。
家中出了那么大的事,但上海沪剧社不能停演,而且戏也都不是老戏,每天有新戏,3月26日《申报》广告上登了今明两天日夜要演四出戏,王雅琴挂头牌。这四出戏是∶唯一电影化哀艳名剧《一夜皇后》(正德皇帝游龙戏凤事)、《大家庭》(戈戈编剧,请来张石川导演)、《爱与仇》(胡知非编剧,戈戈导演)、《孔雀东南飞》(陆沉编剧,徐欣夫导演)。
事隔七天,3月30日的《申报》上赫然登出∶刺王艳琴凶手杜鸿宾自杀。称王艳琴为申曲名家王筱新之第二养女,称杜鸿宾是浦东人,今年廿二岁。(注∶《申报》上的名字和岁数都照原文未改。)他自知杀人偿命,难逃法网,就起自杀之念,于27日下午买了毒药到敏体尼荫路中法学堂对面一四六号荣华小旅馆,化名开二十号房间服毒自杀,夜五时毒发,由茶房发觉报告捕房,送广慈医院不及救治,延至第二日中午身死。后由侦探在其身旁找到通行证照片才知是杀死王艳琴的正凶,于是通知王筱新、刘子云认证,证实后送验尸所。因他无家属,父母早亡,是由其姑母送他去刘子云处学艺的,所以当时也不知谁能收殓。
这件事不说是否轰动上海滩,但沪剧界是肯定当作一件大事的。果然,动作很快,3月30日的《申报》告知杜鸿宾自杀而破案,4月1日《申报》登出上海沪剧社广告∶实地实戏真情真景,王雅琴亲自编导,王筱新刘子云两位先生顾问,明天日夜初演《艳琴惨史》。照过去的传统,这种时事新戏,一定会轰动,照现在的策划,这样快的速度出新戏,也很有卖点。照幕表戏演法,两个死去的人都是熟悉的人,有很多生活素材,很好演。但4月2日好像没有演出《艳琴惨史》,在申报上再也没有这个戏的广告,而照理上演这出戏会轰动一下,在《申报》上还会连登几天广告。可是不知为什么直到4月18日,即隔了半个月后,才在《申报》上发现上海沪剧社广告∶今天最后四场《孔雀东南飞》,明天日夜上演《四姊妹》(戈戈编剧,王雅琴导演)。
可见后来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猜想∶可能有人认为沪剧不应像过去演文明戏那样赶时效,在从事话剧的那些人来说,可能这件事也说不上有多大社会意义。但另一《申曲女伶王艳琴情死记》的文章说是王艳琴与戈定波有情,那更是上海沪剧社的内部大事,因《申报》上说是俞某。而这戈定波应是那时为上海沪剧社创立有汗马功劳的编导戈戈,他在四十年后还写过几篇与沪剧有关的文章,还专为上海沪剧社写过一篇。如真是社内人事所涉及,就有点像后来筱丹桂与冷山的事了。所以如是涉及上海沪剧社编导戈戈,这个戏的上演就有问题了,能实地实戏真情真景,那样一定会置编导戈戈于难堪的处境吧!
再多说一句∶那篇《申曲女伶王艳琴情死记》的文章在叙述案情时是有点与《申报》不一样的,3月30日的《申报》即报道杜鸿宾是3月27日自杀,3月28日才死的,而文章说他是3月29日死的。那位写文章的记者还有杜鸿宾的两个手稿,在写给刘子云的信中明指是戈某坏了他的事。因《申报》报道时杜鸿宾尚未死,所以,如杜鸿宾的手稿是真的,那前面所指的俞某就是《申报》记者传错了,或是别人传给他听时讲错了。
所以我认为∶上海沪剧社后来还是郑重处理了这件事,而不像别的剧种把这种事会大肆宣扬。而这件事的其他因素是否导致了王雅琴回到文滨剧团,也导致了戈戈后来也离开了上海沪剧社,则还要找些资料证明。

现在明白了在三月起,王雅琴就处于生病状况,后来又出这样一件大事,接着又连着几个月日夜演戏,所以到6月底实在吃不消了吧,这才告退。
由《申报》可见∶王雅琴6月28日还在演《上海屋檐下》(此剧为戈戈、陆沉编剧,夏天、舒适导演),7月3日的广告即不打王雅琴名字,而挂出陈佩珍的名字,称为“著名小鸟”,7月4日起日夜登台。7月12日上海沪剧社上演《风流寡妇》(戈戈编剧,夏萍倩导演),挂头牌的依然是陈佩珍。这出《风流寡妇》演到7月25日,7月26日演出新戏《悲惨泪》(胡知非编剧,戈戈导演),汪秀英、朱彬声主演。
而王雅琴在回到文滨剧团后大概休息了一个月,在8月1日见报,于8月2日、3日在文滨剧团的老场子大中华剧场和王筱新、沈筱英、筱文滨、筱月珍上演《碧玉簪》、《冰娘惨史》。而8日2日也是大中华剧场重新装修后的开业日子,据说有弹簧皮椅、立体舞台、萤光灯光、富丽堂皇,可见文滨剧团也在促使剧场要进步了,不然在竞争中挣钱难。

在王雅琴在回到文滨剧团后,上海沪剧社也排新戏,也与话剧界、电影界合作,在半年后成立一周年时还搞过纪念演出,但从《申报》广告中可见,演出的气势是每况愈下了,地方也从皇后剧院(要装修后改放映电影)迁到璇宫剧院,还打出“标准申曲”的牌子,演一些捉牙虫、求岳母、借红纱等老戏,虽然名角儿如张美云、孔嘉宾、杨云霞、赵云鸣、顾月珍、顾今才、张谷声、崔文轩、解洪元、金耕泉、戴雪琴、申曲金嗓沈筱英、表情名手杨美梅等在上海沪剧社也演过戏,郑正秋高足叶子、柯达、宋超、俞侨侬等在上海沪剧社当编导,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后来在广告上竟然没人挂牌了,一年后的《申报》广告上刊登∶
三喜小白脸
标准申曲
上海沪剧社
上海人物,要啥有啥。
申曲观众,包试包灵。
妖媚的女性卖弄她狐狸精般诱惑力
漂亮的拆白施展他偷天换日好手段
发松发噱
这个广告倒像是滑稽戏的广告了。

但我比较了沪剧和越剧在那个年月的发展状况后感觉到∶
如果那时王雅琴不是只演了半年就回到文滨剧团,那上海沪剧社的走向会怎样?
如果没有王艳琴被杀案,戈戈也没有离开,那上海沪剧社的走向会怎样?
因为在1941年时,上海沪剧社和话剧、电影界的合作已初见成效,那半年中的新戏都是按着有思想性、艺术性的追求目标在努力的。而那时的文明戏、滑稽戏还未向话剧靠拢,也没有进入大剧场演出。宁波滩簧、苏滩、常锡戏等还未转型。
而沪剧已直接靠拢了最接近西方戏剧的话剧,应该说当时的发展是很快的,再加上用上海方言,既唱本滩基本调,也唱江南小调,能使文明戏、滑稽戏等也退让几分。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起步早只是那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落后了也是不适应那时的天时、地利、人和,重点在我们能不能看到历史的教训,找到现实的定位!

参与人数 3 威望 +15 收起 理由
邵国鑫 + 5 好文章
frankwyj + 5 精品文章!
白水 + 5 谢谢老师,珍藏了。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5

大神点评13

雀鸣轩 2012-3-11 17:43:54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先生辛苦,王艳琴一段写得非常好,身入其境,谢谢
frankwyj 2012-4-27 15:55:18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社的改革绝对早于越剧,谢谢子归老师引经据典,有力说明。记得小时后上海的沪剧观众要多于越剧,随着漫漫时间的变迁,沪剧已远远落后了,还是一声叹息!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blogfeiyunpu 2012-4-27 21:02:12 显示全部楼层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就是历史,昨天就是历史;今天刚过去的每一分钟都已成为历史了。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2-4-27 21:06:20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今天不需要先审核了吧,一秒钟就发贴。那就再发——

当时戏班迎合社会摆噱头很正常,犹如香港的港片。

另外,从楼主这里知道了雪声社两大主演也在上海沪剧社待过。谢谢。
博客飞云浦
沪剧新迷 2013-5-29 23:21:35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朱妙其 2013-6-3 15:09:15 显示全部楼层
"逆境"造就了越剧.地利埋下沪剧隐患.

阿姐,小妹,现在颠倒颠.(一一注:<"越剧是在......, 约有七.八十年历史".     1981年版 新编大戏考>)
朱妙其 2013-6-3 15:19: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3-6-3 17:33 编辑

在1981年版<新编大戏考>中, 收入沪剧剧目介绍 10 出;  越剧剧目介绍 18 出.

沪剧10出戏中,现今变得热门了的几出戏不在其中.
邵国鑫 2013-6-10 11:15:14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看了长知识。引起深思。
婉君 2013-7-28 21:21:15 显示全部楼层
Even  in  death , our  love  goes  on ...
申申 2013-8-2 01:57:49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沪上的沪剧领军人物 应该去看看当时的历史,找找当前振兴沪剧的法子
沪剧是上海人的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子归

29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