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沪剧新戏你能听懂唱词吗

娄江沙子 2011-12-21 15:18:57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跑了调的,走了腔的,美其名曰:改革!咳……
2251374161 2011-12-24 19:34:05 显示全部楼层
用传统的语言来唱现代戏, 谁会呢?
2251374161 2011-12-24 20:23:10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唱好沪剧要了解上海的传统风土习俗, 语言, 尖团音的发声, 靠的是长期在标准的沪语及沪剧曲调薰陶, 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上海小步 2012-12-14 09:49:21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一个貌似简单的提问:“沪剧新戏你能听懂唱词吗?”,提得好。这不是选择题,“能”或者“不能”,还真是有说头。楼主问题提得好,跟帖的内容,基本上表达都很明了,我也这样看。  老一辈艺人,他(她)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没有读过书,但是,有着丰富生活经验、扎实的唱戏基本功、各种场合的演出机会······至今,他们都八、九十岁了,记得在“兰心大戏院”的“江浙沪滩簧交流活动”时,登台演唱都是满堂彩!许多折子戏的内容都不熟悉、从来没有听过,但是老演员咬字、吐字十分清晰,听得非常清楚,真是唱戏、听戏、看戏的享受。想起现在的演员,有几句唱词流传甚广,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是这么唱的:《昨夜情·沿竹林》里“孤家屈辱的氛围内···”应该是“孤寂屈辱的氛围内···”、名段金曲卡拉OK3里的《寻娘记·母女会》里明明白白的“为什么封封书信鱼潜雁落石沉大海?”,这里“鱼潜雁落”CZ唱成什么了?也许不知道这个成语典故?很遗憾,许多场合的大家唱也都会唱错。还有《弹吉他的姑娘·情似江河水长流》里“全公社的知青都涌走···“”,其实,应该是“全公社的知青都调走··”,这样的唱词即使听懂了,也弄不不懂!   我想,这一切是不是又和一代人的文化层次、基本的知识面都有些关系呢?真的,由于WHDGM的后遗症,对一代人的影响是······
选择你要选择的 同时也要承受那些必然要承受的 得到的同时也要懂得这一切的代价
又见蔷薇开 2012-12-16 08:30:21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同感
花园深处暗香来 蔷薇悄悄独自开
仙人球 2012-12-16 10: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提问很到位,各位老师的跟帖,分析的十分透彻。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顶了。
香山雅仕 2012-12-16 11:36:09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沪剧创作者及领导对沪剧定位把握。如果把沪剧定位高雅艺术,就唱词就会出现书面语,文绉绉,曲调也就会脱离沪剧既有的旋律,向歌剧化发展。就再也听不到王盘声脍炙人口“阿记得嘞在那狂风暴雨夜”、“大小百家都嘞床浪睡”这样通俗易懂的唱词了。“花”将脱离花茶韵。书面语取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口语。既失去了老观众,也住不住新观众。沪剧是什么?是从田头山歌走来,是属于大众的艺术。大众喜欢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双王今易木 2012-12-16 13:51:10 显示全部楼层
香山雅仕 发表于 2012-12-16 11:36
关键是沪剧创作者及领导对沪剧定位把握。如果把沪剧定位高雅艺术,就唱词就会出现书面语,文绉绉,曲调也就 ...

赞同!
邵国鑫 2012-12-19 09:27:45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也在发展中,观众的层次也在变化中,为了适应变化吸纳观众作点新腔吸收点歌剧的元素,借鉴点兄弟剧种的唱腔和艺术形式恵是可以一试。百花齐放吗也算一亇流派,象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欢喜老腔老调。这叫各取所需找自己爱看的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摩登先生

34
粉丝数
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