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居峰的症结在哪里?

来源: 叶子 2009-8-10 21:40:3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居峰演男一号的机会不多,目前正处于好似越剧中二肩小生的地位。
  我一直很关注居峰,从他一出道给人的印象就是青春俊美,一表人才,笑起来很亲切。他曾主演过庵堂相会、杨乃武、志超、私生子等,在大雷雨中,尽管两位主角的组合不断变化,但表弟一角始终是居峰不变,在花园会里“叫我一声亲表弟”总能有掌声收获(偶尔也看到过洪立勇演过一次),可是居峰却一直未被重用,屈居人后。这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有网友说是唱功还需提高,高音上不去,我认为缺乏说服力。
  我是居峰的粉丝,有他出场必看,然而总觉有点遗憾。
  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婉君 + 5 很会好的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大神点评64

德申 2009-11-24 21:14:33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走寻常路,敢为舞台献”。居峰少年学锡剧,青年入门为沪剧,曾记否在陈瑜老师为上海青年沪剧团团长时,朱俭、居峰、洪立勇几个小生真棒,不受“下海”风的影响,为一度冷落的沪剧舞台献演,让沪剧观众看到了希望。
  居峰也不例外,很努力,《庵堂相会》、《双推磨》、《志超读信》、《悲凉世界》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同样,也有居峰的粉丝和戏迷。看来,还是要多演多唱,当今的时代不一定都要唱大戏。折子戏,段子戏、清唱、连唱轮番上演,同样会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流派,又有陈瑜、马莉莉、张杏生、汪华忠等这一代老师们的舞台形象。结合孙徐春、茅善玉这一辈的艺术风采,更要学钱思剑、舒悦兄长们的勤奋好学。不走寻常路,敢为舞台献,当今的沪剧观众群就是要看到你们在沪剧舞台上也应该有的“真情感”、“激情感”、“兴奋感”、“竞争感”。相信居峰会努力的。记住——百演不厌,掌声不断。
琴思 2009-8-12 08:35:38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再谈点想法。在“唱、念、做、打”中,唱还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流派都是唱出来的。各个剧种的流派都是从唱中展现出来。舒悦要是唱功平平,就是跳得了槽,也很难打红,何况还要在人材济济的滑稽圈子里夺得“十佳”。钱思剑就是具有扎实的唱功和酷似袁滨忠老师的声腔,沪剧院才会把他作为人才引进,而且他用自己的心得办了个人演唱会,这么多戏迷心甘情愿地化钱买了票来捧他的场。唱腔与开店做生意一样要有特色,不要大家一样的“大路货”,有特色才有出路。
琴思 2009-8-11 13:43:28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老师开个头,大家讨论很热烈,说明大家关心青年演员的成长。我前次说了有待提高,这是我的心里话。因为我几十年来一直欢喜这本《庵堂相会》和沈仁伟老师在戏中的唱,由于听得多了,换个演员唱自然而然会去与沈仁伟老师比较。我也非常喜欢居峰,也关心他的成长,他扮相、做工绝对一级,就是他的唱还不尽我意(我绝无贬意)。我的看法是从比较中得来的。沈仁伟老师说起来是继承文派,实际上他可以说已自成一派,他把解派、王派等流派都融进了讲究抑扬顿挫的文派,使人听起来越加韵味十足。先辈们创个流派不容易,先要从模仿师傅的唱开始,还要在其它师傅的演唱中偷点拳头,再在其它剧种中吸取点养料。流派不是刻意创造的,是在长期的钻研和摸索中自然形成的。首先学流派要从模仿开始,舒悦模仿性特别强,看得出他是下了苦功的。现在的人学流派,比前辈要省力得多,因为有的是音像资料。居峰可以去学学沈仁伟老师的唱法(因为沈仁伟老师的唱已被公众所肯定),我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一条绝径。只要肯钻研,一定会成功的。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没有偏见,只有希望。欣赏一段好听的唱段是一种美的享受。
赶路的叶子 2009-8-10 22:03:08 显示全部楼层
和他同届的男小生,除了朱俭,还有哪位受重视?这也是当今沪剧男小生的最大现状.
实话实说 2009-8-10 22:14:32 显示全部楼层
居峰...可惜了...
潇洒 2009-8-10 23:55:40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的何止居峰一个人... ...
blogfeiyunpu 2009-8-11 04:57:40 显示全部楼层
居峰演男一号的机会不多,目前正处于好似越剧中二肩小生的地位。
  我一直很关注居峰,从他一出道给人的印象就是青春俊美,一表人才,笑起来很亲切。他曾主演过庵堂相会、杨乃武、志超、私生子等,在大雷雨中,尽管 ...
叶子 发表于 2009-8-10 21:40


注意到拜老师的重要作用。

无论在哪个领域里,都有跟对人的问题。文革中看得尤其明显。

居峰洪立勇都是人才,但没有让唱主角的机会。很奇怪的是现在不流行AB制。否则,轮换演立见高下。
博客飞云浦
雁声 2009-8-11 13:09:21 显示全部楼层
高音方面可能是有欠缺,但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可以扬长避短。石筱英和沈筱英的高音都很少,但是她们的唱腔很受欢迎。关键在于沪剧的韵味。居峰拜的是沈仁伟,沈的唱韵味是浓郁的,但居峰的唱韵味似乎就很欠缺。另外,他的嗓音是不是完全放出来了?可以更豪放一点。
雁过留声
琴思 2009-8-11 13:50:08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把“捷径”的捷字写错了,请各位老师读时纠正。
雁声 2009-8-11 18:12:38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琴思的观点,模仿得好也是要下功夫的。舒悦能够把各派唱腔模仿像,也说明他把握住了各派唱腔的特点。虽然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但是没有继承,谈不上发展。
雁过留声
潇洒 2009-8-11 23:35:17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的症结并不是超过了师傅没有,也不是高音怎么样;

而在于是不是给以了平等的机会,赋予了足够的空间吗?
子归 2009-8-11 23:40:53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给有准备的人,出人头地也不在一年两年,关键是常常要见真本事出山,现在自己争取出山的人在忙什么呢?
实话实说 2009-8-12 00:00:43 显示全部楼层
“模仿”是学艺者的必经之路.之后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沪剧界很少出如居峰这般好的形象与做工.是可惜...
舒悦各方面的领悟力比较强.这个应该与天赋有关.想要在艺术的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光靠勤奋是不够的.呵呵..
娄江沙子 2009-8-12 10:58:36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象前辈们那样的精神,这些人都能有成就。现在缺少的是一种精神。
weiyish 2009-8-13 12:44: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sh 于 2009-8-13 12:46 编辑

居峰的扮相不算差,但似乎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多年来,反复在思考这一问题,结论是“奶油气多了点,阳刚气少了点”,尤其“小分头”一梳,越加明显,与洪立勇的“一身正气”存在差距。正如雁声老师所言,“高音上不去”不能成为其不出挑的理由,居峰在学沪剧前,学过锡剧,因此其咬字、吐字十分清晰,这也是其学习沈仁伟老师的优势,但居峰的唱腔确实韵味不浓,尤其演出新戏越加明显,说明居峰未能做到扬长避短,这一点亦比洪立勇欠缺。但总体而言,居峰的唱还是在朱俭之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