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为越剧、沪剧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编导 中国戏曲中的越剧、沪剧改革是由一批年青人发起的,除了众所周知的演员姚水娟、袁雪芬、王雅琴等人外,还有一群原来从事过新剧、话剧活动的戏剧爱好者也参与了越剧、沪剧改革,使这两个剧种一时间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珍宝。 然而也由于不可抵御的成见,参与越剧、沪剧改革的人除幕前的演员被追捧成红星,而一些幕后的主创人员大多改名埋姓,真正成了幕后英雄,这也导致在修《越剧志》、《沪剧志》时,对这些人不甚了了。 前些时间,在一次拍卖中,闪过蓝流的名字,并称他是著名画家沈迈士之子,看了几张图片,确认即我仰慕已久的那位在越剧界叫蓝明、在沪剧界叫蓝流的著名编导沈蓝流先生的手稿。 查网上介绍,蓝流先生原名沈宗澄,出身书香门第,今天才知他是沈迈士之子。而沈迈士先生和著名书画家沈尹默、沈兼士兄弟同是吴兴(今湖州)菱湖镇竹墩村人,并称“竹墩三沈”。 收到这份沈蓝流先生的自传手稿后,才知外间一些对他的介绍,基本都是这份自传的最简单版本。而这份手稿中一些被删去的部分才是我认为最珍贵的史料。 了解一下沈蓝流先生早年投身越剧改革的经历,我发现他当时才满二十岁,按现在的要求连进艺术院校都难,可当时就凭着时间不长的业余话剧活动经历,让越剧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也应了一句“时势造英雄”的话,蓝明这个名字在越剧界也红了起来。 在《越剧志》中介绍蓝明,最后一句是“后来在沪剧界工作”。 据我查到的史料是他和南薇合作是在越剧界的最后工作,当时南薇把东山越剧社一些未进华东实验越剧团的人组成了上海实验越剧团,蓝明是剧务部主任。 而蓝明进沪剧界工作改名蓝流后,也为沪剧界作出了重大贡献。最后他成为《越剧志》顾问、《沪剧志》主编之一兼编辑部主任。 像他这样跨界的编导在六十年前也是不多的,而读他的自传更能明白人生的机会和创造的机会是多么不易! 这几天把沈蓝流先生的自传慢慢抄下来,让有兴趣的人慢慢去体会他的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