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3:17:22

闲话《刘志远敲更》

本帖最后由 老袁 于 2014-8-6 14:40 编辑

闲话《刘志远敲更》





       闲来无事,上网看看沪剧,看了一些沪剧爱好者学唱“敲更”的录像,于是,便想起和沪剧网的好友们一起来“闲话”一番《刘志远敲更》”了。本想闲话不会太多,谁知落笔后的闲话是越讲越多,尽管压缩了许多,但还是写了好几页,那就只好请好友们耐心点看我的闲话了。
经常听到沪剧爱好者和青年演员演唱王派的经典唱段“刘志远敲更”,这段唱曲调委婉凄凉,伤感动人,确实很吸引人。我虽然不会唱,但也是百听不厌,从年轻时算起,到现在大概也听过上百遍了吧。
    “夜阑人静,只见大小百家完全才勒床——浪———睡———————————”,一个睡字长长的拖腔,音韵绕梁,直刺星夜长空,再加上接下来在沪剧伴奏音乐中少见而尤为精彩的十三板半长过门,把观众带进了滨州这个遥远而又天寒地冻和夜深人静的意境之中。然后通过五个大段的演唱,倾诉了刘志远这个英雄豪杰,壮志难酬,“要想争气偏偏气不争”,“叫我有何面目再见三娘”的内心痛苦和怨恨。这就是从上个世纪以来,沪剧中最为典型,也是最为成功的咏(自)叹调,它绝不亚于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所以几十年来这个唱段一直会被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并一直广为流传至今。这真是:

    五更鼓声思乡情,诉出英雄豪杰落难怨恨
    一曲沪剧咏叹调,唱成沪剧王派经典唱段




   
       王盘声老先生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唱响“刘志远敲更”这个经典唱段的,距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了。当年已是青春年华的王盘声与凌爱珍合作,是文滨沪剧团的头牌小生和头牌旦角。他俩在霞飞路(淮海路)恩派亚戏院(嵩山大戏院)首演《李三娘》一剧。《李三娘》的首演一炮打响,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就此在上海滩出现了一段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沪剧咏叹调“刘志远敲更”,成为一代沪剧王派艺术的代表之作。至今七十年了,这段唱也成了王派后人必学必唱的经典唱段。据王盘声老先生自己介绍,他开始演唱这段唱,是采用文派的唱法来演唱的,但在演唱中觉得用文派的唱法太柔,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刘志远这个人物的特殊而又复杂的个性,便大胆地对这段唱腔做了较大的改变。王盘声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逐步调整,最后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悲愤交加,柔刚结合的王派“刘志远敲更”。






       现在一些年轻演员及沪剧爱好者都爱唱这段“刘志远敲更”,但可能还不太了解刘志远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也无法观摩王盘声先生当年的演出资料,所以我总觉得他们对刘志远这个人物的复杂个性及其内心变化把握的不太准确,往往简单地把这段唱当作悲调来处理演唱。
“刘志远敲更”这段唱取之于王盘声老先生早年演出的沪剧“李三娘”(“白兔记”)的选段。这个戏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刘志远,从一个流浪汉登上帝位的传奇故事。









       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出身在沛县的刘志远自幼失父随母改嫁,因赌博败家,母亲又病故,就被后父赶出家门,落魄流浪。后被当地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经过一段时间,李文奎见刘志远有志在心,以后可能会有腾达之日,便将他招婿入赘。聪明贤惠的李三娘也处处关爱失意的丈夫刘志远,盼望丈夫有朝一日能实现心中志向。但李三娘的父亲李文奎一去世,刘知远立即遭到自私贪婪的李家兄嫂的欺负。三娘的哥嫂以分家为由,让刘知远去看守有瓜精作祟的瓜园,欲加害刘志远。李三娘心知兄嫂有计,欲阻拦刘知远去守园。但刘知远凭着一身武艺,战胜瓜园里的瓜精,获得了兵书和宝剑。但此时刘志远觉得已经无法再在这个家住下去了,只得在瓜园“狠一狠心肠别三娘”,离家投军。刘志远走后,李三娘更是跌入痛苦的深渊,因不愿改嫁,受到兄嫂非人的虐待。三娘分娩之夜,只有孤身一人在磨房里,她咬断脐带,产下了爱子。狠心的兄嫂趁她昏迷之际,竟将婴儿扔进鱼塘。但幸被一位善良的老人暗中救起婴儿,三娘含泪给孩儿取名“咬脐郎”,又将丈夫留下的玉兔信物挂在孩儿身上,托老人窦公千里送子,寻找在军旅中的丈夫刘知远。
    再说被迫离家投军的刘志远,一心想去沙场杀敌立功,但“想勿到兵额已会满”,只能在岳节度使所管辖的滨州城里做一个更夫。“刘志远敲更”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夜深人静环境下,刘志远趁“一更天气刚敲过,等时辰再敲第二更”的空隙之间,唱出了一曲发自内心的自叹调。这段自叹调充分揭示了刘志远隐藏在内心虎落平阳,“志向被埋没”,“永世不能见太阳,”再无“面目见三娘?”的内心怨恨和痛苦。
这时,正逢两军对阵,刘志远很快便有机会从军,在军中屡立战功,不久便任职九州安抚使。期间,刘志远也曾托人去探望过三娘,但兄长却谎称三娘已经改嫁远走,刘志远就此伤心地失去了寻找三娘的信心。此时,岳节度使也看出刘知远内心的抱负,便招刘志远入赘为婿。
再说三娘托老人窦公千里送子,谁知窦公会不幸中途身亡。但窦公临死拜托了好心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几经辗转最后孩子还是送到了刘知远手中,刘志远替孩子起名叫刘承佑。
    此后很快16年过去了,三娘虽然受到兄嫂的折磨,但还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丈夫团圆,三娘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苦苦熬过了十六个年头。在一个风雪天,三娘在井台边,发现一只带着箭伤的白兔,进而又遇到一位围猎的少年将军刘承佑,母子井台相会,但各自不知对方身份。刘承佑无限同情三娘,愿为她传信寻夫。临行之际,刘承佑解下身上的信物“玉兔”,送于三娘,以补无米之炊。三娘见到信物“玉兔”,百感交集,便知站在身边的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这时已当上大元帅的刘知远收到李三娘一封情深意长的亲笔书信,方知三娘十六年来还在苦苦地等待着自己,犹如晴空霹雳,但此时他已娶了岳节度使之女岳氏为妻,正当他悲喜交加,进退无路,无法面对眼前这一切之时。深明大义的岳氏为三娘的精神所感动,希望丈夫以最高礼仪去接回三娘。
    然而,此时重病中的三娘已被兄嫂赶出家门,流浪在荒山野林之中。满腔热情的刘知远赶到李家,只见一座为三娘虚设的灵位,让刘志远深感绝望。但正当刘志远深感绝望之时,见到跌落在雪地上的信物“玉兔”,觉得三娘可能还在等待自己,刘志远便在沿着“玉兔”的方向,继续一路寻找三娘。
    这时,在荒山野林中的三娘,忽然听到阵阵的马蹄声,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夜空,随着火把渐渐地走近,火把也照亮了迎面走来的刘志远和他们的儿子刘承佑。这样,生离死别十六年的这一家人,终于在冰天雪地的荒山野岭中团圆了。
《白兔记》这个故事,原本是民间的一个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北宋年间我国南方的南戏戏会之中,到明清时期《白兔记》便被称之为传奇故事,被各种戏剧搬上舞台,到上世纪初,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戏剧都演过此剧,包括像昆剧、湘剧、淮剧、越剧、川剧、苏剧等等,但对我们江南地区的人来说,比较有影响的也许要数王盘声和凌爱珍演的沪剧《白兔记》了,一直在民间流传,而且在江南民间似乎已经把沪剧、王盘声、《刘志远敲更》,这三者划上了等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代名词了。
    闲话讲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更加深一层地感受到王盘声先生几十年来对沪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了吧,所以我在以上这些闲话的最后还有一句不闲的话,那就是要说王盘声先生唱沪剧唱到这个份上,他对沪剧的理解和境界及他对沪剧所作出的贡献,都是非一般演员所能达到的,我们用任何美丽的语言和光环来赞美我们尊敬的王盘声先生,都是不会为之有过的。

云舒丫丫 发表于 2014-8-6 14:28:20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先顶,因为从图文来看不啻是篇好文章,实乃对这出戏不熟,不好随意发表意见。

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4:43:16

云舒丫丫 发表于 2014-8-6 14:28
先顶,因为从图文来看不啻是篇好文章,实乃对这出戏不熟, ...

我估计年轻人虽都会唱“敲更”,但大多都不熟悉“敲更”的剧情。

zcf5106 发表于 2014-8-6 14:54:00

看戏,唱戏,首先要学习戏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看来袁老师就是这方面的人才。你的的作品我欣赏了。{: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zxhanmimi 发表于 2014-8-6 15:42:08

谢谢袁老师的叙述!学习了,
{:1_299:}{:1_299:}{:1_299:}{:1_284:}{:1_284:}{:1_284:}

梅海申 发表于 2014-8-6 15:43:05

谢谢老师上传分享这精彩滴故事,虽然我对此段不熟但还是觉得十分精彩!楼上老师讲滴看戏,唱戏首先要晓得点跟剧本有关方面知识,虽然本人孤陋寡闻但觉得还是言之有理,赞同!{: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14-8-6 15:52:00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看戏唱戏,知晓传奇!

文派传人 发表于 2014-8-6 16:03:44

{:1_299:}{:1_299:}{:1_299:}{:1_287:}{:1_287:}谢谢袁老师的精彩文章叙述,拜读.

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6:29:53

zcf5106 发表于 2014-8-6 14:54
看戏,唱戏,首先要学习戏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看来袁老师就是这方面的人才。你的的作品我欣赏了。{:1_ ...

饭后茶余的闲话,随便聊聊哦。我们业余演员唱着玩玩要求也不宜过高,对专业演员那就一定要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了。

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6:31:02

文派传人 发表于 2014-8-6 16:03
谢谢袁老师的精彩文章叙述,拜读.

欢迎的到来啊,都是一些饭后茶余的闲话。

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6:32:50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14-8-6 15:52
看戏唱戏,知晓传奇!

知戏才能唱好戏。

老袁 发表于 2014-8-6 16:34:07

梅海申 发表于 2014-8-6 15:43
谢谢老师上传分享这精彩滴故事,虽然我对此段不熟但还是觉得十分精彩!楼上老师讲滴看戏,唱戏首先要晓得点 ...

说的很对,唱戏先要知戏。

wwj6486 发表于 2014-8-6 17:08:09

感谢袁老师的深情介绍。看了白兔记故事,更爱“王老"的《刘志远敲更》唱段了!袁老师辛苦了!
{:1_299:}{:1_299:}{:1_299:}{:1_251:}{:1_251:}{:1_251:}{:1_299:}{:1_299:}{:1_299:}
{:1_287:}{:1_287:}{:1_287:}{:1_300:}{:1_300:}{:1_300:}{:1_287:}{:1_287:}{:1_287:}

戏水 发表于 2014-8-6 17:35:08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唱戏一定要了解剧情、知哓历史、弄懂人物、才能唱好戏!

芸倩 发表于 2014-8-6 17:40:13

赞!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刘志远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