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十分怀念的沪剧音乐....

来源: 映春成林 2010-9-23 18:06: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从我一喜欢沪剧以至今.始终崇拜勤艺的沪剧音乐.及唱腔乐曲.他始终环绕着沪剧风味.让人有百听不厌之感.至今尚有老者在
哼哼老沪剧.他能深入中老年人的心中.让人有难以忘怀之意.
沪剧改革当然是好事.像祭海一曲.前面悲愤填胸.唱腔有力有味.中间沪剧传统味多浓.到唱腔中段杨妙康老师的申胡独奏.那叫
真个让人听了会深入戏中.同样是改革.在这样好的沪剧曲..现在的作曲老师们可以学习一下么.切莫崇洋呀.到时会弄僵的呀.
沪剧改革最好在传统基本曲原则下渗入些些.但不宜太多.多了会盐重咸坏人的.虽讲有些出言不慎.但我希望沪剧能像以前那样繁
重.绝不是现在的沪剧.淡水亲家姆.
参与人数 12 威望 +5 +55 收起 理由
过炎洲 + 5 衷恳!
zxhanmimi + 5
沪剧吧老迷 + 5
沪剧粉丝 + 5
904047002 + 5
mm0792 + 5
锡沪人广隶 + 5
lizhenmin + 5
爱卿 + 5
滩簧西乡调 + 5 一份挚爱令人感动~~
贝贝 + 5
而古月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55

大神点评10

朱妙奇 2010-9-23 21:58:24 显示全部楼层
映春成林先生其实提出了一个攸关沪剧前途,但现在又似乎成了一个审美疲劳的重大话题:沪剧唱腔(其实还应包括说白),究竟应该如何出新(千万慎用"创新"二字)?前些时报上有过报导,四川某地供应一批不加碘(少加碘?)的食盐上市,市民争购竟差点挤破柜台!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不应该引起有关人士们的联想和沉思?
参与人数 3 +15 收起 理由
映春成林 + 5
zxhanmimi + 5
滩簧西乡调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15

904047002 2010-9-24 08:22:20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啊!
chen9001 2010-9-24 09:47:56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楼主同我相仿,是个"传统怀旧派".

不反对"创新",但在编新调新腔时一定不能忘记沪剧姓"沪",五十年代上叶的<翠岗红旗>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丁是娥老师在她的谈艺录里专门提到了此戏);也不反对在丝竹乐队中适度加入若干西洋乐器,但必须根据剧情的需要与现实的可能.譬如,一个以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民营沪剧团,为了做到灵活轻便,即使排演<茶花女>这样的"外国戏",也完全没有必要搞三四十人的中西混合大乐队.
观光团 2010-9-24 10:05:49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反对"创新",但在编新调新腔时一定不能忘记沪剧姓"沪",沪剧改革最好在传统基本曲原则下渗入些些.但不宜太多.譬如,一个以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民营沪剧团,为了做到灵活轻便,即使排演<茶花女>这样的"外国戏",也完全没有必要搞三四十人的中西混合大乐队(摘录).综上所述可见沪剧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所在。
zxhanmimi 2010-9-24 13:49: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朱妙奇


   “ 出新”和“创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概念的确是不同的。这不是咬文嚼字。同意您的观点!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映春成林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又见蔷薇开 2010-9-28 19:10:47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同意楼主老师的观点!这一点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像已故著名沪剧作曲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万智卿老先生,他谱的曲绝对好听,戏迷们广为传唱,那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沪剧味道。
花园深处暗香来 蔷薇悄悄独自开
2yd 2010-9-29 06:42:48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经典唱段真的不能随意改,那是老一辈留下宝贵财富,还是原汁原味为好。随意按自己喜好对经典唱段零刀碎割,各人改各人的,什么样的人都可改,最终版本越弄越多,再过几十年就一片混乱了。沪剧传承靠的是老版本,发展靠的是推出新节目,对传统经典唱段动刀不是创新。创新的主战场应是创作新的剧目,象‘昨夜情’一样,以现代观众的喜好打造新剧,这样才能既有传承又有发展。
参与人数 2 +10 收起 理由
映春成林 + 5
滩簧西乡调 + 5 沪剧传承靠的是老版本,发展靠的是推出新节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10

阿宽的小屋 2015-8-14 21:05:04 显示全部楼层
对!顶楼主!!!不要为了改革沪剧,把树根都给挖光!!!不要到那时都去吃西北风!!!
袁筱 2015-8-17 16:44:54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沪剧院经常搞几十人的美声大合唱伴唱,真是不伦不类,又是极大浪费!
映春成林 2015-8-17 17:48:28 显示全部楼层
袁筱 发表于 2015-8-17 16:44
现在沪剧院经常搞几十人的美声大合唱伴唱,真是不伦不类,又是极大浪费! ...

这样失去了沪剧姓沪.简直是不能入耳.而又失去了流派的施展.沪剧要坏在这帮人手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映春成林

24
粉丝数
5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