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一代宗师,音容重现——沪剧《王盘声》观后感 ...
返回列表
一代宗师,音容重现——沪剧《王盘声》观后感
[复制链接]
来源:
huangjianhua
2019-10-19 13:42:39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9月15日晚,我在兰心大戏院观看了原创沪剧《
王盘声
》。
王盘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今天,沪剧界以这样一部大戏来集体缅怀这位泰斗级的老艺术家,重现其音容笑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人深受感动。这是史上第一部根据沪剧艺术家的真人真事而创作的沪剧,编导演的阵容均十分强大。由
小王盘声
饰演恩师,其唱腔深得恩师真传,声线也很相似,戏中举手投足颇有恩师的风范。此外,一部戏中聚集了多位王派弟子(包括王老的亲授弟子和再传弟子)、众多沪剧名角和沪剧名票共同出演,这种情况近年来并不多见。
走进剧场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绘有王老肖像的大幅海报,两旁摆放着祝贺花篮,引得观众们纷纷驻足留影。大家无不啧啧赞叹:“画得真像!”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肖像作者小王盘声的画技了得,更因为其中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恩师深深的缅怀之情。
走进剧场,舞台前面的纱幕上,右边投影着王老的肖像,左边书云:“喧嚣的尘世中有个清净的沪剧艺术家”。
这道纱幕既用作场次之间的分割,又兼作投影大屏幕。王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舞台形象和生活形象,都一一闪现于其上。
王老曾把自己的沪剧生涯概括为以下七句话:“童年心田播种;六年勤奋扎根;锲而不舍成长;改革创新开花;独树一帜结果;曲折磨难升华;观众授予荣誉。”该剧基本上循此脉络,简练地展现了王派的形成发展过程、王老的曲折经历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第一场的剧情是青少年时期的王盘声学艺受挫。王盘声的天资并不聪颖,相反,他还性格内向、相当木讷:跟着名师学了六年,伴奏声一起却开不了口,年已二十却只能演些“七客一过路”之类跑龙套角色,被人讥讽为“想出道起码要到民国88年”。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却告诉姐姐
小筱月珍
:“我想唱!”他勤奋努力,狠下苦功,最后不仅如愿地上台开唱了,而且成了文滨剧团的台柱之一。
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演这一场时纱幕并没有升上去,还用烟幕机从上向下施放起了烟雾。我猜想,导演可能想借此烘托当时王盘声前途渺茫的困境吧。如果是这样,则无必要。因为演员在纱幕后、烟雾中表演,观众只闻其声、难辨其影,效果难免会打折扣。
接着,该剧选取了“刘知远敲更”和“志超读信”这两个王派著名唱段的创作过程,表现了青年王盘声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他在从艺过程中逐渐发现,老腔老调唱腔不很讲究,唱词存在低俗甚至糟粕,与剧情和塑造人物性格也时有脱离(如《碧落黄泉》剧情已经进入高潮,“诀别长信”却只有幕后李玉茹的8句唱)。但是,作为一个刚刚成名的年轻演员,突破梨园清规戒律,改唱词、改节奏、改曲调,甚至男女腔混合演唱,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但他用心琢磨,在筱文斌老前辈的理解支持下,终于创造出了潇洒飘逸、音清韵美的王派唱腔,改词也成了他的嗜好。一时间,一曲“夜阑人静,大小百家完全才勒床浪睡……”在上海滩家喻户晓,“志超读信”也变成了男主角的76句唱词,感情饱满,朗朗上口,为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
这部戏还安排了王派弟子在现场演唱的环节。先由舒悦演唱了一段“敲更”, 唱功老到;后由
朱俭
演唱了完整的“读信”,唱得也真不错。在场观众绝大多数是忠实的沪剧老戏迷,听到这些原汁原味的王派唱腔,不由得大呼过瘾。(插一句:前不久朱俭在上历博的沪剧讲座上唱的“为你打开一扇窗”, 咬字方面与老师的原唱仍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但愿今后加以重视和改进。)
再接下来,解放后王盘声担任了艺华沪剧团的副团长,力主沪剧要改革创新。他顶住压力排演了新戏《王孝和》,其中的“写遗书”唱段将王派唱腔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王派臻于完美的重要标志。杨音的演唱嗓音醇厚,慷慨激昂,富有王派的韵味。不过有个小问题:监狱之中,为什么要放一块大石头呢?而且还是一块碰一下会移动的大石头!
剧中,王盘声在道具间构想“读信”唱段时,或在其他地方,身边总是携带着一支笔和一本小本子。据报道,他经常把剧本抄在小本子上,吃饭、走路、乘车和睡前,潜心研究沪剧唱词唱腔如何刻画人物性格,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随时随地把心得记下来。时间长了,小本子上记满了他在沪剧艺术方面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悟,几十年下来足足记满了十几本。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图片引自网络):
由此看来,王派艺术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绝非偶然。勤能补拙,艺无捷径,这就是该剧给予我们的重要启迪!
剧情又往后推到七十年代。他在上海沪剧院学馆当教员,兢兢业业地培养新一代沪剧接班人。他的学生,后来大多都成了沪剧界的中坚力量。
王老桃李满园,一生诲人不倦。剧中,他抱病与女儿黄士英一起讨论撰写《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一书,为的就是要让青年演员更加深刻地理解王派的精髓。08年,此书终于问世。它系统地论述了王派艺术的形成、特点和流派的学习继承等问题,后面还附有几十段王派经典唱腔的创作意图和唱腔提示,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绝对称得上是一部沪剧流派艺术的鸿篇巨著。
图片:《王盘声、黄士英父女在对本书的编写进行讨论》
王老在书中写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出版这《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作准备。但是,由于我微薄的养老金难以支付出版书籍所需的费用,所以耽搁至今……。”此话读来令人唏嘘!由于王老退休时是区文化馆的一名员工,养老金只有几百元,所以不仅出书被耽搁,而且有病也住不起医院单间病房、吃不起进口药。剧中有一场,在医院走廊的病床前,女儿黄士英跪地请求父亲原谅她无法尽更多的孝心,看到此地我感到好心酸!(幸亏有
马莉莉
等众多热心人士为之奔走呼号,才使他真正享受到了老艺术家应有的生活待遇。)
王老虽然是国宝级的老艺术家,但他却没有职称,也很少获奖。直到年过九旬,他才获得了“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这是党和政府对这位为沪剧事业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的最高褒奖(这个荣誉来得有点迟)。戏的最后一场,再现了他在弟子的搀扶下走上领奖台的盛况,从而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以下是网络图片:
此剧把王老称作为“喧嚣的尘世中有个清净的沪剧艺术家”,可以说概括得十分准确到位。所谓“喧嚣的尘世”,我的理解就是说搞艺术的人周围存在着艺术之外的各种诱惑,“乱花渐欲迷人眼”,要把持住自己并不容易。而所谓“清净的沪剧艺术家”,是说我们的王老心静如水,淡泊名利,荣宠不惊。得了奖他当然很高兴,但他高兴的是“大家对沪剧重视”,担忧的是“沪剧现在还没走出低谷”。唱沪剧、听沪剧、教沪剧,除此以外他别无爱好。他给程文俊分析“写遗书”三段唱,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十几页纸,我们能够感觉到老人家心中对沪剧始终有着火一样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一生与沪剧紧紧相连,沪剧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生命。”他对弟子的要求则是:“我只要他们好好地为这个事业来出力,别样事情不要去管。”
其实,荣誉原本是一种正能量,催人奋进,不断攀登。因此,对荣誉的关注无疑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倘若对荣誉关注过度,大张旗鼓,志在必得,则势必分心,动力也许会变成桎梏。佛说:心静一切静,心动一切动。心无旁骛,艺术才能纯粹。在这方面,王老是我们最好的标杆和榜样。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剧照:
最后还想说说我的“取票奇遇”。我是在网上预订的现场自取票。按照惯例,自取票是不另外加收其他费用的,但这次要加收一笔“服务费”。这且不论,到了指定的取票地点一看,是一间门口只容一人出入的小餐厅。人家说了:“侬搞搞清爽,此地是吃么事的地方,拿票子到戏馆里去!”赶紧查“取票地图”上的标识点,亦属子虚乌有。最后几经周折,回到剧场门口,试问了人群中的某位先生,才算从他手里拿到了票。如此骚操作、神“服务”,真让人长见识了——原来王盘声这块“金字招牌”,还可以被人用来薅一把羊毛!
评分
参与人数
6
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王乐乐
+ 5
赞
曹国荣
+ 5
赞
frankwyj
+ 5
赞赞赞!
lujunwen
+ 5
赞!
叮铛铃
+ 5
赞!
hj02502
+ 5
赞!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威望
+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8
灰烬
2019-10-19 19:44:08
显示全部楼层
朱俭唱的也是沪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j02502
2019-10-20 08:04:0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叮铛铃
2019-10-20 11:51:4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ujunwen
2019-10-20 15:17:1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frankwyj
2019-10-21 15: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了一篇好文章,书写既客观又全面且中肯,写出了剧本精华也提出本人建议。
“王盘声”全剧无论在策划,编剧,导演,演员演技及演员阵容上确实是当前沪剧界一部非常优秀难得的好作品,让人看完后深受感动,她真实的重现了王老艺术家执着沪剧艺术又坎坷一生的经历,写的是他的一生,也是一部沪剧发展史。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曹国荣
2019-10-22 09:33:1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图文分析报导共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王乐乐
2019-10-23 08:33:2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王乐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沪剧视频
沪剧动态
沪剧常识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huangjianhua
好友
发布
50
粉丝数
2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