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松江“两户半”农民唱的一台大戏沪剧《三朵花闹婚》 ...
返回列表
松江“两户半”农民唱的一台大戏沪剧《三朵花闹婚》
[复制链接]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10-7-31 11:47:0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20年前一个12月的夜晚,五位农民在松江剧场演出了一台大戏——五场现代沪剧《三朵花闹婚》,爆出了上海十月剧展的一大新闻,也成了上海戏剧舞台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鲜事:戏中全部五个角色,均为松江仓桥乡的“两户半”农民所演。五个演员中的王桂珍和王桂英是姐妹,吴玉龙和吴玉萍是兄妹,再加一个陈惠明,则是吴玉龙的妻弟,道道地地的“两户半”农民!
七点。灯暗,幕启,一千多名观众注目舞台。
农民钱阿发要发大财、赚大钱,想搞一个养鸭、烤鸭、卖鸭的“托拉斯”,丢弃了曾经拥有的美好的道德情操,竟在女儿的婚姻上,渗进了物质与金钱的铜臭。于是.三个温顺女儿群起反抗,巧设计谋……戏在演,观众的情绪随剧情起落:欢笑、静默、担忧……当演到第五场钱阿发回忆过去最穷困的日子,还将被人遗弃的女婴抱回抚养时,座位上的一老太唏嘘道:“那时的阿发良心真好,现在只认得铜钿,不认囡。”
戏演至晚9点15分,幕落。掌声如潮。
观众慢慢散去,“两户半”农民演员和前来观看演出的一些记者见面。刚才还在舞台上又说又唱的他们立时显出农民的本色:憨憨地笑,拘谨不畅地回答提问。30岁的王桂英说:“现在伲农民生活是富了,但文化生活和城里人比差远了,尤其在精神文明上,有人为了发家致富,六亲不认。‘闹婚’戏很有教育意义,我一定要演好演活。”23岁的吴玉萍说得深情:“常常排戏要到夜里一点才回家,我姆妈总在等我,给我热点心。这时我就想好好排戏,为姆妈争气,为我伲农民争气。”这时走来上海著名的越剧导演吴伯英,他是这场戏的特邀导演。他的话诙谐而富激情:“对这‘两户半’农民演员,我彻底服贴!他们是苦学、苦练、硬练出奇迹的!”
有人这时来宣布:在松江县城已连演六场满座的《三朵花闹婚》名声已扬各乡,有四个乡正式邀请“两户半”农民去演出。这次的掌声,是“两户半”农民自己拍的……
整台戏从当年9月中旬开始筹备排练,到12月中旬公演,前后仅仅三个月,仓桥乡党委、政府始终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党委宣传委员挂帅并组织了一套得力的工作班子,分头负责作曲、舞美、灯光、布景、道具等的设计和制作。排练这样一台大型沪剧需要一笔资金,乡党委、政府和县文化馆召开“繁荣仓桥群众文化”的恳谈会。参会的12名书记、厂长纷纷表示“群众文化群众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而保证了这台戏的演出成功。
由于角色和演员都是农民,5位演员没做一件演出服,全穿自己服装上场,被人笑称为“穷干剧团”。据悉,该剧他们一共演出了30多场,观众超过3万。并荣获第三届上海十月业余剧展大戏最佳演出奖。
因此剧成本低、人物少、群众爱看,后来被本市和外地多个剧团分别选中开排出演。
评分
参与人数
4
+20
收起
理由
映春成林
+ 5
现在看不到这种热忱了.顶一个
zxhanmimi
+ 5
冯国跃
+ 5
白水
+ 5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20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4
滩簧西乡调
2010-8-1 20:02: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映春成林:
是啊,你看,当初,党委政府、企业都在出力出钱呀。现在这样热情的戏迷还是有的,但大环境早已被破坏得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xhanmimi
2010-8-1 20:53:2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沪剧视频
戏迷交流
原创达人
原创达人
滩簧西乡调
好友
发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