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曾记当年沪剧队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10-7-19 10:50:0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7-19 10:55 编辑

《碧落黄泉》(闵德贤饰志超,于菊华饰玉茹,陈语萍饰彩雯).jpg    
         《碧落黄泉》(闵德贤饰志超,于菊华饰玉茹,陈语萍饰彩雯)

       松江的老沪剧迷们都知道,当年除了松江沪剧团外,还有一个团体也是蛮叫得响的,那就是松江工人俱乐部沪剧演出队。
     想当年,位于松江闹市马路桥北面东侧的工人俱乐部,可真是工人老大哥们和市民的乐园,娱乐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一到晚上,尤其是周末,那里就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有图书阅览的,有弈棋、打篮球的,有打乒乓、康乐球的,有猜谜的,也有唱歌跳舞的,而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那大礼堂,包括沪剧在内的演出吸引了众多喜爱看戏的职工和市民。
     组织职工业余文艺演出,参加各级调演、汇演,活跃工人文化生活,是当时俱乐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俱乐部指导各基层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发挥文娱积极分子的才能,在自编自演一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生产建设的节目的同时,还学习排演了一些大剧团的优秀剧目,较有影响的演出就有沪剧《雷雨》、《从黑暗到天明》、《小二黑结婚》、《两姐妹》、《陶福增休妻》、《为奴隶的母亲》、《半把剪刀》等。
      主演这些戏的沪剧队当家小生闵德贤,是一名理发师,长得英俊潇洒,可谓一表人才。1964年,沪剧队专门前往市区美琪大戏院观看上海人民沪剧团名家荟萃的《雷雨》,票价是一元钱一张戏票。回来后马上就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但回家乡进了一家市属企业工作的丁峥的导演下,排演该剧。闵德贤在戏中饰演周萍,繁漪由邵霞芸扮演,张心慎扮演周扑园,顾敏玉饰演四凤,宋春林演周冲,翁世生演鲁贵,王引芳、沈红梅AB角演鲁妈,丁骏华饰演鲁大海。由于版本取之于名团大家,学演得又惟妙惟肖,所以,演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不仅在俱乐部礼堂连演数十场,还分别到泗泾、叶榭、张泽、新五以及后来划归金山的枫泾胜利剧场巡演了一段时间。

      
《 雷雨》周萍(闵德贤饰).jpg
     《 雷雨》周萍(闵德贤饰)

       1977年秋,粉碎“四人帮”后,饥渴了这么多年的戏迷们,眼看着市区剧场里,复出的老演员们带着一出出沪剧重又上台亮相,真是渴望着也能滋润到家乡滩簧的雨露。俱乐部顺应民意,再次组建“松江职工业余剧团”,购置服装、道具和灯光、乐器等,连续排练了《大雷雨》、《救救她》、《碧落黄泉》、《卖红菱》等剧目,在俱乐部礼堂公演。正值壮年的闵德贤在《碧落黄泉》中饰演男主角汪志超。该剧是一出典型的西装旗袍戏,讲述了杭州某大学学生汪志超与同学李玉如的爱情悲剧,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唱段见功夫,尤其是其中的“志超读信”,堪称王派赋子板最具代表性的唱段。当时的学唱条件可不比现在,只能跟着电台、有线广播里播放的唱段学。他说自己特别喜爱戏中“志超读信”和“玉茹临终”这两段王派经典唱段,所以学得也尤其专注,到如今还能唱得十分有味。在笔者采访他时,闵德贤又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来,边唱还边与笔者讲唱时须要注意的关键点。与他配演的三位女演员分别是于菊华(饰李玉茹)、陈语萍(饰金彩雯)和沈红梅(饰汪母)。四个月中连演40多场,场场客满,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碧落黄泉》汪志超(闵德贤饰).jpg
       《碧落黄泉》汪志超(闵德贤饰)

      
《碧落黄泉》(闵德贤饰志超,沈红梅饰汪母).jpg
       《碧落黄泉》(闵德贤饰志超,沈红梅饰汪母)

       如此卖力的演出,演职员们的补贴只有1元钱的演出费,若是晚上演出,还能增加1毛5分的夜餐补贴。当然,对于他们而言,钱并不在乎,在乎的就是要能上台演。就像现在的好些戏迷、票友一样,哪怕让自己贴钱,只要能让他唱,就开心,就愿意!
       闵德贤唱沪剧是从1958就开始的。当时,他虽为理发师傅,但真正在店里帮人剃头还真不多,一直在“不务正业”地搞着文艺演出——当然都是组织上安排他去的,什么征兵宣传啦,健康饮食宣传啦,爱国卫生宣传啦……总之,在那个年代中,文艺宣传是我党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好在理发店里多他一个少他一个也不在乎,可演出队中他绝对是主力呀!
       从15、6岁起开始受松江沪剧团王中玉老团长等辅导指点学唱沪剧的闵德贤,爸爸妈妈倒也不是什么演戏或是滩簧迷出身。他喜欢唱沪剧完全是自己所好。但尽管他这么喜欢唱、演,也常常被市群艺馆借去,但一些剧团多次想调他去,他就是不肯。问他究竟什么原因,他说也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想不是正式唱戏的,那么想唱么就唱唱,不想唱么就不唱,多自由啊!
       沪剧队里,闵德贤始终是绝对的头牌小生。除他以外,上海仪表机床厂、上海第四机床厂的王忠发、周惠康、沈琦等几位小生,也是比较有名的。
       在俱乐部演出队,闵德贤认识了后来成为闵太太的任瑞新小姐,她是一家手套厂的工人,也是因为喜爱文艺而先参加了厂里的宣传队,后又被俱乐部文工团看中,进了俱乐部越剧队。现如今,在松江各沪剧沙龙的活动现场,我们还能常常看到这一对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俩口,依旧在唱个不停——不过,跟了老闵的闵太太任老师早已唱起了沪剧,杨(飞飞)味还蛮浓得唻!

      
闵德贤现在常在各沪剧沙龙中活动.jpg
        闵德贤现在常在各沪剧沙龙中活动

        说起唱戏,闵德贤身上还有一只故事可讲。那是在“文革”中,正是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文艺小分队当然更是“义不容辞”。那一天正是大伏天,气温高达39度以上(好像同现在的高温差不多呵),闵德贤他们的《红灯记》上演了。他穿着铁路工人的呢制服,扮演着男一号李玉和。因为身材不够魁梧,服装设计还让他往胸前塞了点东西。起先倒也一切正常,可当演到喝完那碗壮行酒时,闵德贤突然感到那垫块在往下坠。可不能出洋相呀!他于是赶紧左手隔着制服往上托里面的垫块,右手端着小酒杯,摆着那人们熟悉的英雄 POSS,唱到:“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上下雄赳赳……”唱完这句,他一个惊颤:不好!豁边了!把“浑身是胆”唱成“浑身上下”了!好在闵德贤唱了这么多年戏,舞台经验还不缺,再加上凭着自己“根正苗红”的资本,倒也没进一步“抖索”下去,硬是就这么唱完全段,“雄赳赳”地下场而去。
        其实,此事在当时还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就在前不久,松江的邻县——上海县、金山县的两名说书艺人洪富江、施春年,就因“破坏革命样板戏”而被大肆批斗;上海钢管厂司磅员谭元泉更是因为“破坏革命样板戏”,被作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大批判的“活靶子”,最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详见附文)。
       可见,在当时,破坏“革命样板戏”罪是一条大罪。因为样板戏是江青的杰作,当时与毛语录一样,属于圣经,连英雄人物衣服上的补丁都必须完全按照样板团确定的位置,就更别说随意改动台词了,否则就会大祸临头,甚至为此丧命。


      【欢迎知情人士对本文史实方面可能有的差错给予指正或者补充。欢迎转贴,烦请注明。谢谢!本帖中所有黑白照片均为闵德贤本人收藏】

附:       
   洪富江,上海县说书艺人。他所谓的“破坏革命样板戏”,实际上就是在开讲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故事中,按照说书人的习惯,放了一点“噱头”——添油加酱地增加了一些笑料。比如在把杨子荣与匪首座山雕相比时,说“座山雕的门槛精到九十六,杨子荣的门槛精到九十七,这叫‘棋高一着,伏 (服)手伏(伏)脚”。讲《打虎上山》一段,说“杨子荣跨上青鬃马,连打三鞭”,“为啥不打一鞭,不打两鞭,不打四鞭,也不打五鞭呢?……这叫拍马三!”引起哄堂大笑。在讲 “计送情报”一段时,洪富江说“当杨子荣连打三发信号弹,小土匪个个拼命穷跑,一个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当中横里断气”,“有的小土匪跑得裤带也崩断了,有的拎着裤子跑,有的裤子掉下来也只好拼命跑”。还说“有的小土匪跑得屎尿都拉在裤裆里了”。由于他绘声绘色,场内笑声不绝。说到 “百鸡宴”一段时,他先是形容土匪们狼吞虎咽的情节,最后插出一句:“一个个吃得饱透饱透,上撑喉咙,下撑臀拱(肛门)”。 
    施春年则是套用 《七侠五义》、《三国演义》里的情节,编造了一个杨子荣飞马比双枪的“故事”,说大金刚对“九金刚”杨子荣不服气,要和杨子荣“飞马比双枪”,拉出两匹马,叫十个小土匪排成圆圈奔跑,大金刚和杨子荣骑在马上打小土匪头上的帽子。还说“八大金刚”枪法百发百中,杨子荣百发不中。且慢,杨子荣不是百发不中,而是打了一百零五发,中了一百零五发……
    如今看来,作为说书人,他们这样加油添酱,放些噱头,实在是再也正常不过了,即使今天好些明星艺人的演出中,也大有噱头之类俗文化的东西。
    谭元泉从小爱好文艺,特别是沪剧,1957年就在工厂和区工人俱乐部参加业余沪剧团排练和演唱活动,结识一些沪剧业余爱好者。1967年2月后,谭经常聚集业余演唱爱好者唐某、庄某等人,在一些居民家中自拉自唱,有时亦参加一些工厂、医院、机关等单位组织的沪剧清唱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谭元泉等人经常演唱的有《芦荡火种》、《大雷雨》、《不准出生的人》、《甲午海战》、《孟丽君》、《妓女泪》等40多个剧目。其内容有的是反封建,有的是揭露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有的是反映中共地下斗争生活,有的是歌颂社会主义。但还是因此而被指为借演出“革命样板戏”之名,行糟塌、破坏革命样板戏之实。“要严厉打击,坚决取缔。”
参与人数 5 +25 收起 理由
c105030 + 5
叶子 + 5 真情
lujunwen + 5
白水 + 5
yuanbigui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25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大神点评15

maylingsoong 2010-7-19 10:54:11 显示全部楼层
在您的东方博客上看到过了,真不错。
滩簧西乡调 2010-7-19 10:59:0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maylingsoong
哦,谢谢关注!我的博客毕竟知名度小得多了,所以还得借助您这块宝地让更多的戏迷知晓。嘿嘿~~~~
而古月 2010-7-19 17:23:03 显示全部楼层
79年我参加了松江工人俱乐部沪剧队任主胡,演出的剧目有(雷雨),(大雷雨),(碧落黄泉),(救救她),(家庭公案)等。
滩簧西乡调 2010-7-19 19:04: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而古月
太好了!接下来我还要找你,听你讲故事。可以吗?
文化站 2010-7-19 19:15:54 显示全部楼层
而古月老师79年就任松江工人俱乐部沪剧队主胡,不简单啊。
lizhenmin 2010-7-19 22:29:26 显示全部楼层
松江工人俱乐部沪剧演出队真的不简单,曾经创造过辉煌,敬佩!
上海小弟 2010-7-20 00:26:40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静安区工人俱乐部的沪剧团,也是叫
滩簧西乡调 2010-7-20 21:37:0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上海小弟
估计那时候类似的沪剧队莫佬佬多呢~~~大环境多好啊!!怀念啊怀念~~~~
而古月 2010-7-20 23:35: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而古月 于 2010-7-20 23:42 编辑

由于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普及,其他的传统戏基本上都看不到了。粉碎“四人帮”后,百花重新齐放,各类传统戏重新搬上舞台,人们对文化的饥饿感得到了缓释。我们每排一部戏总要演上二三十场,当时根本没有包场,票子都是门售,老百姓看戏都是自己掏钱买(一毛五分)。俱乐部小剧场七八百位子基本上客满。我记得当时我们演(碧落黄泉),那时的火暴场面是令人意想不到,场场客满不说,有的戏迷要连看五六场,这真是沪剧的兴旺期啊!事过境迁也使人难以忘怀......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而古月 2010-7-21 08:48:29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时的排戏基本上是自己动手,比如要排“大雷雨”,我们把角色都安排好,然后去上海看戏,各人把自己的戏都看清楚,导演负责整个戏的基本调度,场记负责道具,各司其位。我记得“大雷雨”的雨声效果用一只筛子里面放了黄豆不断地筛,雷声用的是一张两平米的白铁皮拿在手里摇,你还别说这效果果然逼真!哈哈.....这其中的乐趣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到......
参与人数 2 +10 收起 理由
滩簧西乡调 + 5 杨老师,多说说小故事啊
白水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10

滩簧西乡调 2010-7-26 08:14: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而古月
杨老师,这几天有在送戏下乡吗?学生还在等听你说小故事呢~~~~
而古月 2010-7-26 09:56:5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滩簧西乡调

对不起,这几天很忙,星期六送戏下乡(两场),晚上又去奉贤(松江世博演出团)演出,空了一定再说说当年的趣事。八月一日“大家唱”你要来啊,能约些网友来更好。(顺便把我的那盘片子带过来)
滩簧西乡调 2010-7-26 10:33: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7-26 10:34 编辑

回复 14# 而古月
遵命!其实我这几天也一直参与着你们馆活动的准备工作呀。嘿嘿~~~后天的“西乡调与沪剧”研讨会,我也会去听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滩簧西乡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