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从老艺术家的胸怀说开去[转载]

来源: 中吴人 2009-5-20 03:54:1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注:该文章来源与百度空间,原创者系网名为“一轮明月”的网友

1.jpg

王盘声和业余弟子卫国衡的合影(翻拍)


  上面这张照片是沪剧艺术大师王盘声和学生的合影,一副师徒情深的样子。学生并非专业沪剧演员,而是供职于民政局的一位沪剧票友、我的同学卫国衡。卫国衡是我的初中同学、发小;少年时只是隐约知道他爱好沪剧,并未显山露水、展露才华,但是他对沪剧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走到现在并能在2000年8月幸运地拜当今沪剧泰斗王盘声为师,成为王门中最早的票友弟子,实属一大幸事也。他在王盘声的精心指导下,在众多前辈的关心下,于2002年7月成功地在逸夫舞台开了学习王派专场演唱会。这次他又录制了个人演唱专辑,汇集了王派早期、中期、后期的经典唱段,把王盘声过去没有录过的段子都补全了。他的演唱继承了王盘声潇洒飘逸、舒展流畅、音色甜润、传情真切的神韵。

2.jpg


  王盘声可以说是当今沪剧界元老级的大师了,他所创立的王派唱腔风靡沪坛半个多世纪不衰,有十生九王之说,桃李满天下。回想沪剧鼎盛时期59年沪剧大会串演出《雷雨》的原班人马,如今就硕果仅存周萍和四凤的扮演者王盘声和杨飞飞了。当年他在艺华沪剧团是领衔主演,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其他沪剧团一起共同创造了沪剧的辉煌。


沪剧《雷雨》选段,(网搜,感谢原上传者)


  说起艺术家收徒之事也莫衷一是。过去曾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说,也有宁给十亩地,不教一出戏之说,轻易不肯收徒授艺。而王盘声则打破常规,不但收徒,而且还向一个圈外的票友打开山门,收为弟子,并给予悉心培养和指教,这在文艺界是非常罕见的,需要多大的艺术气魄和胸怀啊。所以说,王盘声心中只有艺术,没有伶票界限、没有门户之见;他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追求,在生活上却从不奢求。像他这样在艺术上自成一派,又在92年获得第二届金唱片奖、有着很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低调坦然面对低水平的晚年生活。呼吁有关领导们,关心高龄老艺术家,尤其是过去曾为集体所有制的区级剧团的老艺术家,他们大多退休早,没有享受到全民事业单位的待遇,例如王盘声退休金微薄,只有区区一千多元,看病住院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建工医院。所以说,尽管他们心态很平和,但不可否认他们晚景凄凉,以至王盘声想出《王盘声沪剧唱段艺术》一书,因养老金微薄,资金短缺,难以支付出版书籍所需费用。曾在电视上看到老电影人刘琼(已故)的老伴狄梵回忆这位曾拍过《大路》、《女篮五号》等电影的艺术家,晚年出门办事为了节省一元钱,乘坐公交车专等没空调的车,然而空调车多,耽误了很多时间。


       然而很多事实是令人寒心的,戚雅仙是在静安中心医院逝世的,岑范和姚慕双是在徐汇中心医院逝世的,以他们的艺术成就而论,哪一位够不上住华东医院?却只能在屋檐下低头,委屈住在低一级医院,得不到更好的治疗条件,直至去世。现在,像王盘声这样的大师级艺术家不多了,现在再不关心,更待何时?在沪剧界汶川地震义演活动中,王盘声由于骨折坐着轮椅来参加演出,以耄耋之年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为老艺术家博大的胸怀而感动。

大神点评8

blogfeiyunpu 2009-5-20 04:36:16 显示全部楼层
原先我一直以为他和陈瑜她一样进入上海沪剧院了,没想到还是集体所有制退休没有保障。
博客飞云浦
frankwyj 2009-5-25 14:31:3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底怎样才能为这些可爱可敬的老艺术家出一些力呢,政府的财政资金不会连这些费用都负担不起吧!倒底要怎样呼吁有关政策才能出台呢?就这样置之不理吗?叫人很伤心啊!
chen9001 2009-5-25 20:54:47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族,有句话:"退得越早,钞票越少".
王老师没有"职称"(他退休时,这项制度尚未实施),再加上"集体所有制"不能与"全民"相比,于是......
希望通过政协委员的呼吁和奔走,能尽快出台一些特殊的解决措施.
沪剧新迷 2013-4-21 08:52:47 显示全部楼层
腊梅xu 2013-5-25 16:58:41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中吴人

18
粉丝数
4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