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趣谈沪剧“祖师爷”老郎神

来源: 寄生草 2010-7-18 21:19:5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鼓板
2.jpg


    我来说说沪剧界的祖师爷。沪剧界供奉的祖师叫翼宿星君,又称为老郎神,老郎菩萨,就是指演出用的鼓板。

     关于老郎神有两个传说,一种是老郎神就是唐明皇的象征,还有一个传说,说老郎神是个小孩,因此,演出场地是不允许别人带狗进入,老郎神见到害怕。鼓板在平时不演出是不能随便拿的,而演出之前大家都会到后台拜老郎神,保佑演出成功。而每个剧团只能有一付鼓板,若有两副鼓板在一起要引起相冲,演出就有影响。而如果有人不小心将鼓板掉在地上也是大大的不敬,一定要备好香烛向菩萨请罪。因此在以前的沪剧界很重视这副鼓板。



    滩簧从农村传到上海市区,受外界和其他行业的影响,较早就成立了沪剧聚会的场所,叫祖师庙,祖师庙供的就是老郎神翼宿星君。最早的祖师庙在哪里呢?这地方就在现在的肇家浜路高安路口,肇家浜路的支流叫陈泾,该处有一庙宇就叫陈泾庙,最初就成为沪剧行业聚会之处。


    据记载和老艺人口传,平时由顾泉笙老师管理,他除了演出之外就是管理这个祖师地,在祖师庙陈泾庙全行业的聚会一年只有三次,也就是传说中的翼宿星君的生日:第一次正月十五。第二次是六月十一,第三次是十一月十一,这三个时间只要从事沪剧行业的人,不管你在何方,都要到祖师庙集中,烧香点烛祭拜祖师爷,然后吃面、谈话、交流,交流业务,交流经验,交流见识,大家希望通过祭拜活动,让菩萨保佑大家本事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场子的演出越来越红火。不过沪剧界的每一位艺人都有义务上交一天的演出报酬,作为行会的基金。



    一直到1934年,沪剧老前辈刘志云、王筱新、筱文滨等异军突起成为新生力量,此时上海申曲工会正式成立。工会成立之时,为了纪念已故的艺人,大家出资请画师绘画一幅先辈图。当时请所有老先生回忆沪剧进入租界前后的许多去世的老先生的姓名,并按次序排列记录,最后,大家决定将何兰卿和许阿芳二位作为沪剧进入租界的第一代艺人画在立轴的最上方。


    立轴类似牌位图,由上至下,及至最下面画的是一张供桌,桌上有水工等供品。男艺人名字写在上方,女艺人在名字写在下面两行。以后每有艺人过世就在立轴上添上名字,这张立轴一直记载到解放,共记载去世艺人200余位,现存放在上海沪剧院的资料室。



    陈泾庙在40年代一度变成了小学,祖师庙呢也就搬迁到城隍庙内,艺人们祭拜、聚会照旧。解放后,该组织演变为沪剧工会,地址在现在的南京东路西藏路市百一店南面的“大庆里”10号,一度由解洪元做会长。1953年,为了破除迷信,上艺沪剧团第一个取消了老郎神的供奉,各个剧团纷纷响应。





作者:滩簧
参与人数 5 +25 收起 理由
沪剧新迷 + 5 謝謝搂主
滩簧西乡调 + 5 很高兴能读到此类掌故、史料类帖子 ...
锡沪人广隶 + 5
zxhanmimi + 5
白水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25

大神点评18

过客 2010-7-19 12:50:27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的上传!
老番三 2010-7-21 20:52:06 显示全部楼层
寄生草小姐:你从那里搜集到这些资料的,真是有心人。谢谢你让我们知道了沪剧”板“的历史。
   由此也得出沪剧“板”的重要性。它是唱腔的骨架,节奏的统率,速度的方向盘,它不能错,否则就会乱套。由此提醒我们乐队中的鼓板不是只要敲得响就能敲的。首先敲板人自己节奏感要强才能去带动乐队和演员。所以“板”是乐队中的灵魂,是指挥。我们要重视它。
寄生草 2010-7-21 22:58: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老番三


    我在中国戏曲网上看到的,不过我后来发现,他们是从中国沪剧网转载的,同样在沪剧文化版块中,滩簧己经发过了。
小雪 2010-7-22 10:40:0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寄生草老师上传,又学到了一些沪剧小知识!
zmh1945 2010-8-27 15:49:27 显示全部楼层
树有根,水有源,木本水源,不能忘却!
张舜年 2010-8-27 17:00:2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传,又获得了沪剧的一个典故。从而也说明了鼓板在沪剧中的领军地位,要唱好沪剧先要懂得板眼,尤其是传统戏否则将是一句空话。
陆敬文 2010-9-10 16:11:5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寄生草老師上传,原来沪剧板鼓(老郎神)还有这么–个历史典故,这个资料很有价值。
杨先生 2010-9-10 20:48:27 显示全部楼层
板鼓在任何戏曲中都占有相当大的一席之地,如果没有板鼓那戏的味就变了,早期唱段中,非常清楚的能听到板鼓的声音,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板鼓的声音就越来越轻,有的甚至到了不用鼓板的地步了,也许现在的人会讲,这鼓板太土了,要洋一点,但我觉得,那种地方戏配交响也吸引不了多少年轻人的,高博文的评弹还唱过摇滚呢,可是那也只能是一种试验,人都是随着年令的变化而改变着兴趣的,现在的社会可看性太多了,地方戏曲只有加强地方戏曲的特色,才会把老的听众拉住,把中年的观众吸住,把年轻的观众引入。
寄生草 2010-9-11 08:31:5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zmh1945


    你的回复让我想起了一句唱词‘水有源,树有根,追根寻源。。。’
寄生草 2010-9-11 08:32: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张舜年


    鼓板在整个乐队中是灵魂,我也是听来的,不知道这个说法对否。
寄生草 2010-9-11 08:34:3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陆敬文


    很荣幸陆敬文老师也来看这篇帖子,您可是高手呀,我这是随便转帖的,以后有机会多多向您学习。您的书我己拜读过了,很通俗易懂呢,谢谢您为沪剧提供了那么好的学习资料。
寄生草 2010-9-11 08:36: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杨先生

我想 那是在尝试改变,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值得保留也有要秉弃的,但是板就是节奏,唱好沪剧就是字准腔圆节奏稳,如果不用板了那节奏的掌握全靠唱口自己来掌握了,我想一开始是很难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好的。
勤天 2010-9-11 11:59:35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有源,树有根,追根寻源。。。’
lujunwen 2010-9-13 14:04:45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一个沪剧的典故很高兴。谢谢楼主上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寄生草

34
粉丝数
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