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去年9月惊喜地发现中国沪剧网以来,在音频栏里聆听了和重温了不少老沪剧唱段。其中反复听了多次和最令我陶醉的是几个在文革前(60年代初期)录制的老一辈的沪剧艺术家们会串演唱的经典 如《同宗台会》,《西厢开篇》和《庵堂相会—盘夫》等。应该说,不同流派的演唱精彩纷呈,绕梁三日。而汪秀英老师在这几个唱段中的演唱更是给了我久违了的快乐。她略带沙哑的声音和韵味十足的行腔颇为独特,使我如痴如醉。
在沪剧界,汪秀英的名字并不是被经常提及的,其实她的资格是很老的。 汪秀英生于1922年。她和丁是娥,杨飞飞都是出自 “婉社儿童申曲社“的,按资历和年龄,还是丁,杨两位的师姐。但在50和60年代,栖身于“长江沪剧团”这样的小剧团,名气不如丁是娥和杨飞飞。在沪剧界和戏迷的口碑中,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对于一个戏曲艺术家来说,这多少有些遗憾。
我看过汪秀英的演出不多。当年(上世纪60年代初期), “长江沪剧团”大都在位于云南中路和北海路口的“中央剧场”演出。该剧场较小,能容纳的观众不是很多。 我记得曾看过她主演的《啼笑姻缘》,(汪演女主角沈凤喜,丁国彬演男主角樊家树),< 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根据小说改编,刘正道演男主角)和 《花弄影》(汪演女主角, 但内容不太记得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