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决定沪剧艺术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gonghs 2010-7-21 19:37:26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在五十年代前后红极,六十年代也出过经典。文革样板戏“芦荡火种”、“红灯记”均移植自沪剧。后来,沪剧也有好戏,但很少,大多粗制滥造,西装旗袍言情戏老一套。加上电影、电视、歌厅、时尚剧目的冲击,戏曲观众愈来愈少。政府重经济,轻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说得多,做得少。戏曲剧团人不敷出,文化部不资助,睁一眼闭一眼让戏曲自生自灭。京剧的能有今天,因是国粹,
历史长,领导和群众都爱。越剧、豫剧、黄梅戏靠群众捧,但活得也不易。沪剧只在街道、郊区老年人中有点市场,完全不能代表二千万人的大上海在世博会上作招牌演出,真正可悲!联想到上海小孩连上海话也不会说了,还不值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部门和演艺界深思吗?愿上海官民共同努力,振兴上海的沪粹-沪剧,维护上海的脸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3# 冯国跃


    我赞同冯老师的观点,两者不可缺一。但是一定要两选其一的话,我选择反方。因为民间群众是基础,它的力量是很大的。政府行为只能起辅助作用。绝对不可能左右事物本质的。试想解放前,没听说国民党政府有什么作为,沪剧不也搞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吗?当然,文化大革命应另作它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月 2010-7-23 14:17:47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肯定不可缺一,但是说政府不重视也不能这么说,专业剧团自身又怎样呢/如,沪剧院,宝山沪剧团,长宁沪剧团,这些剧团如果不是政府在撑腰的话能活到现在吗/再说剧团自身又创作岀了多少好戏呢/比如,沪剧院排的,新家,投资了几百万演又演了几场呢/剧团自身就不爭气,再说业余的活动大冢去过大家唱的场所就知道了,很多人根本不是在听唱,而是在谈山海经或是评这评那,台下声音比台上唱的还要响,环境乱轰轰,所以要想把沪剧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不是嘴上说说的,我认为政府还是主要的,剧团自身也要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娄江沙子 于 2010-7-24 16:53 编辑

任何一种艺术要想得到发展,既要有外力的助推,也要有自身的努力,沪剧亦然。在这个问题上分做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我觉得就像辩论造人一样,男方女方究竟谁是造人的主要责任者一样,有点滑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先生 2010-7-25 10:28:41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向越剧和滑稽二剧种学习,一要有传统戏拉住一些老中年观众,一是要有本土和生活气息强的剧本,三是要有好的流派,要把那些已不上台的中老年知名和不知名的演员请出,发扬他们的特长,四是要有本地剧种的本地语言,让观众和听众听了感到亲切,五是要有低票价方针,这就要相关政府的支持,其实好多剧种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得以生存,千万不要百人一腔,千人一调,连阿拉和我伲都不会讲的人如何唱好沪剧呀,沪剧的真正流派是很多的,也有不成派但听众喜欢的,要比有些流派好听多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丝弦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先生 2010-7-25 10:37:42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广播和电视的支持,好多剧种多有音配象的做法,让那些已听不到,见到到的传统戏经常在电视上播出,也可以多刨造点有生活气息的,情趣好的沪语歌,小歌午,让其其慢慢的流传,就象闽语歌,二人转,二人台等等
众人流唱就会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个人认为发展比传承更重要,时代的飞速发展,沪剧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剧种有些落伍了,不可否认沪剧的剧目、唱腔已吸引不了现今的年轻人,太多太多的精彩纷呈的娱乐活动可供选择,如果没有抓眼球的绝活,小青年是不会卖你账的。没有青年就没有未来,这值得沪剧专业工作者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世怡

24
粉丝数
31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