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轩
今年五十一岁,是当年沪剧施氏昆仲之一,施竹亭的公子,家学渊源。他在舞台上发迹到目前,已有廿五六年。他和夫人施文韵,胞妹施春娥,在二十年前,就有施氏一门三杰之称。最早他曾带队到达天津,连续演出二年,这是十五年以前的事,为沪剧首先创立了远征记录,在舞台上他能从小生演到老生,从正面人物演到反面人物,由于他艺术上根蒂很深,所以二十五年来依旧盛誉不衰,目前他和汪秀英合作领导英施剧团,登台九星大戏院。上海解放初期,他还保持旧的观念,不预问政治。这两年来,由于新社会飞快的进步,他开始认识了新中国,看到了幸福的远景,在学习上表现了相当积极性,对于这一次沪剧有前辈艺人举行捐献义演,他就是有力的推动人之一。
筱文滨
今年四十八岁,为当年滩簧名家邵文滨的高足,从事舞台生活,也有二十五年。他从滩簧改进到申曲后,就成而喧赫一时的红小生,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上海旧租界形成形成各地居众临时避难的地方,市面略形繁荣,他就第一个带队从游艺场发展到独立场子,为沪剧创立了独立发展的基础,申曲最盛时期,他一个人就经营了中央、恩派亚、东方三个剧场的演出,在沪剧蓬勃发展上,他是起了相当作用的。近三年来,他因健康上的较差,很少机会登台,但为了沪剧爱国捐款,对于这一次前辈艺人大公演,他毫无考虑的热烈参加了。
刘子云
今年五十八岁,是已故先辈王新宝的高足,年轻时,他是一个排字工人出身,由于爱好那时的本滩,才投身于舞台事业,在本滩发展到申曲时期,他和已故的先辈施兰亭、施竹亭、邵文滨等,都是主要的革新人物。当时发起组织申曲歌剧研究会的时候,他就被群众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连任有六年之久。在申曲改进上,起了相当的带头作用,并受到群众的拥戴。抗日战争以前,他和王筱新、施春轩、筱文滨等,先后发动了三次盛大的四班申曲大会串,第一次在南市蓬莱大戏院,第二次在中央大戏院,第三次在新光大戏院,这三次大会串,对整个沪剧发展史上,起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他领导的子云剧团,一直在大世界三楼沪剧场演出,他负责业务工作外,很少有登台演出的机会。
沈筱英
沈筱英是已故前辈女艺人沈桂英的女儿,她蕴藏着丰富的旧剧,在十五年之前,就腾踔于申曲初期。由于天赋一具好嗓子,当时沈派的唱功,疯迷过上海。同时她以女艺员的身份,自己创立筱英社剧团,和筱文滨、施春轩等两个大剧团,实行分庭抗礼。她先后也曾与施春轩、筱文滨等同过台,在沪剧的旧剧全盛时期,每同公演一次,就大大的轰动了一次。从申曲发展到沪剧,她开始从舞台上转移阵地到电台上,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唱十档节目。近因数年来,因身体不健康,从事休养,但大家对她的老戏,还是寄予无限的悬念。
杨敬文
今年四十九岁,是已故施兰亭的高足,与王筱新、夏福麟等为师弟兄,在前辈艺人中,他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老戏经验的人物,最成名的两出《剪刀口》和《捉白蚤》,都是他的拿手杰作,在申曲时期他曾领导敬文剧团,深入上海,近乡各县农村间,轮流演戏,前后有十年之久。对于沪剧下乡工作上,是有经验的。他的夫人丁惠琴,女儿杨素娟,都是沪剧艺人。他从申曲发展到沪剧后,从老戏转变到新戏,他也放弃舞台生活,专干团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