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从巴金的小说《家》——沪剧《家》

来源: 白水 2010-6-2 13:44: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巴金的小说《家》——沪剧《家》
    沪剧和巴金、曹禺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沪剧《家》,是根椐曹禺的话剧《家》改编的,曹禺的话剧《家》,是根椐巴金的小说《家》改编的。水有源,树有根,不仅相关,而且紧密相连。
    1942年年底,曹禺的新剧——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话剧《家》问世,剧本完成后,重庆好几家剧团都抢着要排,曹禺只有一个条件:“不管哪家排,瑞珏的角色是张瑞芳的。”话剧原作的“洞房”历来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正是首演瑞珏的张瑞芳在她《40年代在重庆扮演的角色》一文中,详尽的记录了她排演这段“练得最费劲的,吃了不少苦”戏的心得,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沪剧的改编者把话剧《家-洞房》中原来用来朗诵的大段独白,旁白演绎成了优美抒情、切合人物心理的沪剧唱词。艺术家张瑞芳的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是有助于促进沪剧提高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就形成了向话剧、电影学习,改编话剧、电影名著的传统。由此,沪剧吸取了艺术营养,提高了文化品位,实践证明,这是有利于沪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的。
参与人数 4 +20 收起 理由
杨囡囡 + 5
yuanbigui + 5
大懒猫 + 5
frankwyj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20

大神点评2

朱妙奇 2010-6-3 08:02:59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知新,刚才我再次学习曹禺的家原作,深干改编成沪剧(包括唱词)的难度非常大*但居然改编得非常成功!沪剧历耒有博采众长的传统,祝愿沪剧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杨囡囡 2010-6-3 10: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白水老师的这篇袖珍文,让我重温了沪剧新《家》。我感觉到艺术的触类旁通。
沪剧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在唱腔上的重新设计更加润色了人物的个性。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演员联手打造的新《家》,令人耳目一新。各大流派特色纷呈。
以往在戏迷中广为传唱的丁是娥、解洪元版本的“洞房”和杨飞飞、赵春芳版本的“别梅”,在新版《家》中被熔于一炉。
瑞珏的演唱大量吸收了丁是娥的唱腔特点,
觉新的唱腔则侧重于王盘声的流派,
梅表姐的杨(飞飞)派,
鸣凤的韩(玉敏)派
觉慧的袁(滨忠)派,
高老太爷的解(洪元)派,
都以鲜明的流派特色让沪剧爱好者一饱耳福。尤其是管弦乐队的配器和合唱队的使用有力地渲染了气氛。
  领衔主演茅善玉和孙徐春这对“黄金搭档”,从洞房对唱到雪夜诀别,将瑞珏与觉新的悲剧命运演绎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给人们带来了视听效果的全新感觉。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通国学身自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白水

40
粉丝数
35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