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也可向周立波学习

来源: 乙九丸 2010-5-19 20:28:5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我的一位沪剧票友向滑稽大师请教,有意在沪剧传统折子戏中创新地加进不少滑稽笑料,在演出时收到出人意外的效果,赢得观众一阵阵爆笑与热浪,演出完,观众把他围得水泄不通,要他签名,要他合影,活像一个大名星横空出世。我的还有一位票友在外地演出时,用普通话唱沪剧,虽然变了沪地的韵味,少了沪语的特色,成了沪腔的歌曲,多了沪人的腔调,但还是博得外地人的喝彩与掌声,观众乐了,跳了,还说是他们听懂了沪剧,这才是真正的沪剧,想不到沪剧有这么的好听。我想这都属于滑稽一类的沪剧,要说沪剧,前面应加上滑稽两字这才妥贴,我同意两位票友的一致说法,但我又由此生发出几点启示:
     1.沪剧要有生命力,就得有创新,任何事物成长要靠创新能力;2.沪剧要吸引更多观众,除了要保持地方特色,要有沪剧韵味外,还得柔和一些现代节奏与因素,让更多人参与和互动,这方面周立波很聪明,先用沪语,再说普通话,走向全国;3.沪剧要有一代代传人,只有挖掘潜力,培养新人才是正道,因为上海已海纳百川,来自各地,沪语要有市场,沪剧应打头阵;4.沪剧要有走向全国的气度,就要有一流的剧本,一流的作曲家,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总之,戏种的定位与思维不可缺少。这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之见,仅供参考。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老番三 + 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沪剧要生存,必须.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大神点评21

老番三 2010-5-19 21:02:34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关于沪剧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必须融入新的现代节奏和因素.只有这样沪剧才有生命力。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的欣赏。
过客 2010-5-20 00:00:06 显示全部楼层
难,沪剧就是沪剧!滑稽可以演唱沪剧,沪剧不能滑稽。
一朵莲花 2010-5-20 02:25: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朵莲花 于 2010-5-20 02:29 编辑

  沪剧要学习bobo的那股聪明劲,注意不要学"小聪明",更不要学什么"鱼翅和泡饭".有一点误区,他用普通话走向全国,在滑稽业内是有争议的,表面看是好事,但对剧种和艺术质量来说还有待商榷的.
  同行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所以沪剧可以就近先向上昆学习,昆剧如此古老,却能吸引大批青年参加其组织的兴趣班,白领们下班后不是去泡酒吧而是去玩票、去体验那慢得不能再慢的“咦---咦---呀---呀---”;能在场子里看到很多青年白领捧场;能看到很多小白领们参加了昆剧俱乐部;当然一方面是青年人喜欢了解点古代文化,另外也不排除上昆有几位是属于偶像实力型演员,比如原上昆的张军,所以会有很多小白领喜欢上昆剧,另外么属于会员的话在购买戏票方面也有优惠,当然这点不是重要的。总之,古老的昆曲能让众多青年有共鸣,的确值得思考。
  再远点可以向省锡(江苏省锡剧院)学习,锡剧,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剧种,然而这两年却频频出戏出人。出戏,既有传统戏,老戏新演;又有新戏新演。传统的“珍珠塔”、“芦荡火种”,无论在舞美、道具、唱腔等等都渗透进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让观众一下子觉得锡剧好看、好听;比如“芦荡火种”,很多剧种都有,锡剧除了保持本剧种唱腔特色外,还加了很多小花头,把道具芦苇安插在观众席,配有冷烟火(表示战火),“新四军”从观众席中鱼贯而出,观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全场和舞台融合在了一起。因为现在的戏曲,毕竟现在的舞台戏曲光好听是远远不够了---难怪,白燕升都会如此器重省锡的锡剧演员周东亮,他曾说过,没想到一个小剧种能够如此有魅力,推出的戏如此大气。
  当然,笔者也只是说点皮毛而已。剧种发扬广大的确是要靠创新,过程是很艰辛的。这创新不仅仅是靠舞美等这些眼球效应,更重要是剧种的唱腔和表演等主体因素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做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最后强调一点,就是楼上朋友的那句,沪剧绝对不能唱成滑稽,切记、切记!
参与人数 4 威望 +5 +15 收起 理由
老番三 + 5 剧种发扬广大的确是要靠创新,过程是很艰辛.
xiangsheng1947 + 5 沪剧不是滑稽
lizhenmin + 5 可以借鉴苏锡院,出戏出人。
白水 + 5 赞-一朵莲花!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15

lizhenmin 2010-5-20 08:44:54 显示全部楼层
难,沪剧就是沪剧!滑稽可以演唱沪剧,沪剧不能滑稽。
过客 发表于 2010-5-20 00:00


非常赞同!沪剧观众需要的是正宗的海派文化的沪剧!沪剧能演喜剧,但是千万不能演滑稽沪剧。
cbl625 2010-5-20 11: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要发展,必须要创新.同意楼主的观点.这几年沪剧的新东西确实太少,不如其他一些地方戏.希望沪剧界的多多努力,多出成果.
小楼往事 2010-5-20 14:19: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5-20 14:21 编辑

回复 1# 乙九丸


   其实,我到觉得有点反了,是滑稽戏在学沪剧呢,呵呵,以前的沪剧里面噱头到处都会出现,只是沪剧现在发展得有点不一样了,现在都是以正剧居多,记得在92的时候,有幸和盘声老先生和小筱老先生二位一起出席一个活动,午间餐桌上,盘声老是这么说的:“其实,现在滑稽戏里的好多包袱,都是从我们早期滩簧、申曲里拿去的。”当时的滑稽大王刘春山就向他拿了好多包袱呢,他俩是好友。当时记得他还举了一些例子,包括《陆雅臣》里的“逼湖珠”和《阿必大》里的“婶婆交战”二则。想想也真是这样的,其实,我觉得《借黄糠》里“舅访”“求下山”二则也是很噱的哦,戏中娘舅(筱文滨)、大囡(石筱英)、女婿张锦春(沈侠民)三人间的对戏很精彩的。
    下午,盘声老和小筱老二位艺术家当场就演了“逼湖珠”一则,果然精彩哦,大家就是大家,出噱的时间和尺寸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准!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抖出去,底下的观众各个爆笑不已。
    另外顺带一句:老艺术家对待演戏的认真劲我永生难以忘怀,真是受益匪浅、刻骨铭心啊,都演了几百场的戏了,但是,二位艺术家还是在上去表演前,一个劲地在一边小声地各自默戏。这种无声的教诲,千金难买,虽然我自己之前在上台前也会默默戏,但是,看到二位老艺术家的默戏情景,真的使得我对于默戏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习惯也保持至今,虽然我也是业余的,但是对待演戏的态度,千万不要有业余和专业之分哦。
爱沪剧 2010-5-20 14:56:49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老滩簧多数是噱头戏,互调戏:<卖冬菜><卖花球><周老龙叹穷>
<毛瞎子捉奸>,<双梦遗>,<驮过桥>等老滩簧戏
xiangsheng1947 2010-5-20 20:08:56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沪剧也好,创新沪剧也罢,可以是戏剧,也可以是悲剧,为出戏出人,应该继承老滩黄中的噱头,必须把握出噱的时间和分寸,沪剧绝非是滑稽戏。
叶子 2010-5-20 20:30: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5-20 20:47 编辑

提出沪剧要创新,但是如果要用普通话来唱沪剧,这沪剧还姓“沪”吗?连“上海歌剧”都挨不上边!用普通话来唱沪剧,还要像周立波那样用普通话走向全国,这不是“创新”,是毁了沪剧!
所谓票友到外地去演出,用普通话来唱沪剧,竟被誉为“这才是真正的沪剧”,还津津乐道,难道不觉可悲吗?这是在亵渎沪剧,在亵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我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一定也不夸张。
乙九丸 2010-5-20 22:05:22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为叶子先生对本文拙见关爱表示感谢。不过,也对叶子先生断章取义,一概偏废,曲解原意,无谓上纲上线,深表遗憾,什么叫在亵渎沪剧,不觉可悲吗,我请你好好读几遍,理解我原文原意后再开金口,免得有人混水,呛水真不好办,呵呵,失礼了,谢谢
叶子 2010-5-21 18:00:14 显示全部楼层
对论坛上不顺耳的声音,尽可不理,不应,或要么进一步谈讨,而像楼主动辄称人“金口”,是否显得有点不够大气?
叶子 2010-5-21 18:05:10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一位票友在外地演出时,用普通话唱沪剧,虽然变了沪地的韵味,少了沪语的特色,成了沪腔的歌曲,多了沪人的腔调,但还是博得外地人的喝彩与掌声,观众乐了,跳了,还说是他们听懂了沪剧,这才是真正的沪剧,想不到沪剧有这么的好听。”

这位沪剧票友究竟是在推广沪剧、弘扬沪剧呢还是在歪曲沪剧、误导观众?
不可取,很无聊,是胡闹。
什么才是真正的“沪剧”呢?
乙九丸 2010-5-21 21:49:52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深感遗憾,是有这种人喜欢高人自居,上纲上线,什么误导观众呀,无聊呀,难道就不允许外地观众对看了娱乐性表演节目后发个人议论吗,还断章取义地引语一段,实在好笑,我在文中强调只是滑稽或滑稽沪剧而已,根本没想到有人会如此 胡闹, 决定不理才好,拜托啦。
一朵莲花 2010-5-22 00:25:4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朵莲花 于 2010-5-22 00:28 编辑

  和谐论坛,言论平和,互相息怒

  鄙人与楼主和叶子姐姐都是素昧平生,所以小弟自做主张做回老好人噢

  叶子姐姐,一片赤诚为沪剧和沪剧网,估计粗读楼主文章,见其文表达"有人歪唱沪剧"之意,所以心情难以平静,故而误解了楼主文章的本意.请叶子姐姐细阅并联系上下文,楼主只是从"歪唱沪剧和所谓滑稽沪剧"来引申出一个思考性启示,即"如何创新沪剧和如何发展沪剧".

  楼主的意思,依鄙人理解,在一般性娱乐活动中,用普通话唱沪剧或所谓滑稽沪剧表演,这样似乎能起到个粗浅得宣传沪剧作用,尽管这不属于真正意义上沪剧,但似乎有点新意;而由此,楼主就产生了发展和创新沪剧的启示,以让广大网友一起讨论而已.请注意楼主文中也写道:"我想这都属于滑稽一类的沪剧,要说沪剧,前面应加上滑稽两字这才妥帖---但我又由此生发出几点启示."由此可见,楼主并不认可歪唱性质的沪剧是真正的创新沪剧,最多纯粹属于插科打诨而已,无益无害.

  这使我联想到,以前STV的老叶在九十年代中期搞的"戏歌".既有戏韵,又有歌味,属于"擦边球"艺术.但客观上的确起到了宣传戏曲作用.因为对于我们八零后来说,都不太喜欢听戏,一听到戏曲两字就头痛,但如果是歌曲,至少还能安定下来听听,如此,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戏曲的韵味和旋律.同理,歪唱性质沪剧最多起到了娱乐大众和粗浅宣传作用而已.
 
  由此,鄙人认为,对于沪剧创新,有益无害的要重视\无益无害的要平视\无益有害的要蔑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为一朵莲花叫好!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乙九丸

18
粉丝数
9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