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也谈沪剧的唱与演

来源: 倾听 2010-4-29 17:03: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了冯国跃网友的关于沪剧表演念白心得的帖子,我斗胆有一些不同看法。我以为,我们进剧场看一场戏,除了欣赏剧情,演员一招一式的表演以及布景灯光等外,最为关注,最为欣赏的除了富有韵味的演员演唱外还是演唱。试问,纵观沪剧大家(名家),无一不是以独具一格的演唱形成了魅力无穷的流派。我以为,目前沪剧院上演的一些剧目,偏重于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偏重于演员的叙述,而对观众喜爱的如痴如醉的唱腔在一场戏中所占的比例是倒置的。这就造成了脍炙人口,在观众中广为流传的唱段鲜有的现象。
    诚然,大雷雨当中的梁世英的"是啊,天快黑了,快要黑得一点也看不见了......"的念白,对整个唱段起了点缀,铺垫,锦上添花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重头戏还是在后面的演唱上。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若有偏颇不当,请朋友们指正。
参与人数 5 威望 +5 +20 收起 理由
mgh1008 + 5 同感!
365 + 5 讲真话,讲实话
古龙 + 5
yuanbigui + 5
zxhanmimi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20

大神点评11

叶子 2010-4-29 20:46:5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4-29 20:48 编辑

“倾听”老师没有偏颇,说得是。
戏曲包括沪剧讲究的就是“四功五法”,唱做念打,唱为首,各个剧种的不同处,首先即腔调不同也。
子墨 2010-4-30 00:17:23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讲真话,讲实话的好帖子,达到了剑鸣视点所提倡的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的目的。文中观点本人非常赞同。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好帖出现,也希望少些,再少些所谓为了表示对作者的尊重而轧闹猛,瞎起哄的滥帖。
白水 2010-4-30 00:40:20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听”老师没有偏颇,说得是。
戏曲包括沪剧讲究的就是“四功五法”,唱做念打,唱为首,各个剧种的不同 ...
叶子 发表于 2010-4-29 20:46


一部戏是否创造了丰满的、完整的人物形像,用唱腔塑造角色,能犹闻其声如见其人,剧终大幕降下,耳边还能有剧中人主旋律的声音萦绕,能有一两段唱段流传,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方面。遗憾现在这样的戏实在太少。
zxhanmimi 2010-4-30 09:34:38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的观点很赞成。一出戏好坏的评定标准,首先是唱功,其次才是做功和场景等因素。我欣赏戏的选择标准首先就是要唱口好!
zxhanmimi 2010-4-30 09:44:0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倾听


    这篇帖子实属好帖。我在刚才的回复中已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因漏了打分,现补上打分,并补上此帖。为此帖作者送上赞声!

称好.GIF
冯国跃 2010-4-30 10:39:50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冯国跃网友的关于沪剧表演念白心得的帖子,我斗胆有一些不同看法。我以为,我们进剧场看一场戏,除了欣 ...
倾听 发表于 2010-4-29 17:03

首先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一直以为好的唱功来之于好的念白基础,好的念白功夫来之于扎实的咬字基础,它们是相互牵连的,而不是独立而言的,尤其是初学沪剧者更应如此,否则就偏。不好意思,这只是我个人体会,有不妥敬请大家批评!
滩簧西乡调 2010-4-30 10:47: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4-30 10:49 编辑
我以为,目前沪剧院上演的一些剧目,偏重于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偏重于演员的叙述,而对观众喜爱的如痴如醉的唱腔在一场戏中所占的比例是倒置的。这就造成了脍炙人口,在观众中广为流传的唱段鲜有的现象。
倾听 发表于 2010-4-29 17:03

强烈赞同!!上次《露香女》的观后座谈会上,我也向茅院陈述了类似“倾听网友”上述相同的观点,建议新创剧目一定要注重唱段的设计、注重唱段中各种特色流派的体现,表示只有唱段能脍炙人口、并在戏迷中广为传唱了,那戏才算是成功!不然,哪怕拿到更多的所谓“五个一工程”等等这个那个的奖项,也是没用的,也照样会遭到沪剧观众的冷遇、抛弃!
古龙 2010-4-30 16: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龙 于 2010-4-30 16:36 编辑

楼主阐述的观点我赞成。
以沪剧经典剧目中经久不衰的沪剧唱段的流传幅度来看,剧情是离不开唱腔的烘托的,没有了唱腔,不是沪剧,而是沪语话剧。
地方戏曲中,有五功四法,五功指手、眼、身、法、步;四法指唱、念、做、打。
虽然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一说,那也是泛指唱腔中的“白口”,的确需要非凡的功力。
而唱腔,则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的和首要的手段之一,是不可以本末倒置的。
shenqin 2012-9-9 17:36:57 显示全部楼层
祝网上的兄弟姐妹圣诞快乐!
仙人球 2012-9-12 13:26:30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的观点。就戏曲而言,唱是首位的。如果一部大戏,没有经典的唱段被民间广泛传唱,这部戏就称不上是经典。
沪剧新迷 2013-6-18 20:51:03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倾听

36
粉丝数
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