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小议 三个《梅林重逢》视频

来源: 老胡 2010-2-22 09:03: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半年前发现“中国沪剧网“并注册以来,听了不少沪剧。这大概是我40 年前离开上海后集中听沪剧最多的日子。

我听的绝大多数都是传统老沪剧,也就是我青少年时代(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中期)曾经看过和听过的唱段。但有一个唱段,并非当时的沪剧,我听了多次,而且看了三个不同的视频版本, 十分喜欢。这就是《家》中的 “梅林重逢”一段。

毫无疑问,巴金的名著《家》是很适合改编成沪剧的。很想知道沪剧《家》最早是在哪一年演出的?  主要演员是谁?为何有不同的修改本?

我所看的三个视频分别是 :张杏声和陈苏萍,孙徐春方佩华严明辉和李芝芬。

三个版本,各有千秋。但唱段都是传统沪剧曲调,很好听。

以名气来说,张和陈排第一。以扮相来说,孙和方排第一。以好听程度来说,严和李排第一。

三个版本唱词都不同。孙/方版和严/李版的唱词较接近,但还是有一些差别。张/陈版的唱词和另两个版本差别较大,也最长。严/李版的唱词较精炼,唱腔设计也很好。严明辉的演唱兼有王派和春派的味道, 韵味超过张,孙。 李芝芬的杨派唱得很地道,连嗓音也像杨飞飞。李的扮相稍差一些。方佩华本身长得秀丽,在这一唱段中的往事不堪回首的忧郁神情十分投入,符合剧中人梅表妹当时的心情。陈苏萍的扮相也不错,但唱功不如李。当然,某一唱段的唱功好坏也和该段的唱腔设计有关。

这三个视频我都看了多次。 但我更注重唱功,所以严/李版听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孙/方版。
参与人数 2 +10 收起 理由
梅花幽香 + 5
贝贝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10

大神点评24

娄江沙子 2010-2-22 11:58:06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版本,各有千秋。特别是孙徐春版的还有其他的“梅”,都很耐看。赏梅品梅,各人欣赏观不同,难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lizhenmin 2010-2-22 12:24:00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严明辉和李芝芬的《梅林重逢》,严明辉的演唱起腔、拖腔、收腔都把握得很准,显现出王派和春派的韵味,味道很浓, 非常难得。另外他们的《洞房》这一段也非常好听。
白水 2010-2-22 12:48:54 显示全部楼层
1# 老胡


老胡:
您好!一直在惦记您。见到您发表的新帖,网上重逢,真叫人太高兴了。
先回一个帖子——
祝您新春快乐,合家安康!
申灏 2010-2-22 15:00:24 显示全部楼层
老胡提到三段《梅林重逢》,的确各有千秋。还有孙徐春与华雯合作的一段,我是比较喜欢的。我将沪剧网网友传到网上的《梅林重逢》几个不同组合的演唱唱段集中起来,大家可以比较着欣赏:

沪剧 家 梅林重逢(李芝芬 严明辉)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2820-1-1.html

沪剧 家 梅林重逢 (孙徐春 华雯)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2814-1-6.html

沪剧 家 梅林重逢 (方佩华 孙徐春 )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4703-1-2.html

沪剧 家 梅林重逢(孙徐春 陈甦萍)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2816-1-6.html

沪剧 家 梅林重逢 (陈甦萍 张杏声)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584-1-9.html

沪剧 家 别梅(杨音 房建青)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2817-1-6.html

沪剧 家 梅林重逢(孙徐春 程臻)大剧院版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2815-1-6.html
比大地开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开阔的是人的心灵。
剑鸣视点 2010-2-22 17:05:57 显示全部楼层
老胡提到三段《梅林重逢》,的确各有千秋。还有孙徐春与华雯合作的一段,我是比较喜欢的。我将沪剧网网友传到网上的《梅林重逢》几个不同组合的演唱唱段集中起来,大家可以比较着欣赏:

沪剧 家 梅林重逢(李芝芬  ...
申灏 发表于 2010-2-22 15:00


真是《梅林重逢》精品荟萃,各有千秋。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古龙 2010-2-22 18:11:43 显示全部楼层
在楼主老胡先生和5#申灏先生荟萃的沪剧选段《家》中(别梅)“梅林重逢”的几个唱段,的确各有特色,各领风骚。
而沪剧《家》梅林重逢(孙徐春 华雯)的“外景版”一段(网友常称“宝别梅”),因其唱腔唱词设计有比较明显且比较成功的变化,赢得不少沪剧戏迷的青睐,我也特别喜欢这一段。
哀怨的箫声中,随着唱词“转眼相隔足两载,我为你朝朝暮暮长思想”的展开,在“互诉委屈表衷肠”的过程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和男女主人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无奈之情。在两人大段的内心情感的交流之后,唱腔结尾水到渠成,引发了“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唯独人心难猜详”的感叹,唱腔唱词的确与剧情很吻合、很贴切、很煽情,也令人很感慨!
楼主老胡先生说的好“某一唱段的唱功好坏也和该段的唱腔设计有关。”诚然如是!
白水 2010-2-22 18:58:50 显示全部楼层
《梅林重逢》(家-别梅 )还有一个组合 ——沈惠中、汪华忠。
blogfeiyunpu 2010-2-22 21:57:12 显示全部楼层
老胡提到三段《梅林重逢》,的确各有千秋。还有孙徐春与华雯合作的一段,我是比较喜欢的。我将沪剧网网友传到网上的《梅林重逢》几个不同组合的演唱唱段集中起来,大家可以比较着欣赏:

沪剧 家 梅林重逢(李芝芬  ...
申灏 发表于 2010-2-22 15:00

这个收集得真花功夫!

华山论剑啦-----
博客飞云浦
贝贝 2010-2-23 11:49:03 显示全部楼层
"梅林重逢"大会串,有意思
申灏 2010-2-23 14:27: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10-2-23 14:29 编辑

“巴金的名著《家》是很适合改编成沪剧的。很想知道沪剧《家》最早是在哪一年演出的?  主要演员是谁?为何有不同的修改本?”


在50年代上海六大沪剧团中,我所看到过的资料,有三家改编演出过《家》:勤艺(1954、1961)、艺华(1955.5)和人民(1955.12)。勤艺《家》的改编者:马达(1954)集体(1961)主演:杨飞飞、赵春芳、毛羽、顾秀玲、刘银发、郁志林。艺华《家》的改编者不详。主演:王盘声、王雅琴、小筱月珍、刘志麟、邢月莉。人民《家》的改编者:李智雁。主演:丁是娥、解洪元、筱爱琴。

老胡先生喜欢的几段《梅林重逢》,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出自于勤艺版吧。即便是上海沪剧院大剧院版的《家》,让饰演梅芬的程臻唱杨派,也是因为比较对沪剧观众胃口的缘故吧!

艺华的《家》,我收藏有电台播放的该剧全剧录音,长达3个半小时。可惜囿于文件太大,格式又不符合上传要求,无法与网友共享。
比大地开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开阔的是人的心灵。
梅花幽香 2010-2-23 19:48:23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同意楼主的观点,我喜欢严明辉和李芝芬的梅林重逢的这个版本,
byhdmm 2010-2-23 21:47:48 显示全部楼层
谁喜欢谁的演唱只是个人欣赏的观点不同而已,都没有错。家的演出一直深受沪剧观众的喜爱,我以为更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出来的新戏同样能够得到很多沪剧爱好者的喜爱,万变不离其宗传统是特色是骨子,而创新改革只是丰富发展一个剧种的手段,使之更加完美更能服务于观众。其实,沪剧的创新改革自花鼓戏以来从来没有间断过改革创新,而我们所谓的传统也是有其阶段性的。一个新手,说的不好请大家原谅。呵呵。
古龙 2010-2-23 21:59:14 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的名著《家》是很适合改编成沪剧的。很想知道沪剧《家》最早是在哪一年演出的?  主要演员是谁?为何有不同的修改本?”
在50年代上海六大沪剧团中,我所看到过的资料,有三家改编演出过《家》:勤艺(1954、 ...
申灏 发表于 2010-2-23 14:27

谢谢申灏先生详尽的介绍。
古龙 2010-2-23 21:59:47 显示全部楼层
谁喜欢谁的演唱只是个人欣赏的观点不同而已,都没有错。家的演出一直深受沪剧观众的喜爱,我以为更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出来的新戏同样能够得到很多沪剧爱好者的喜爱,万变不离其宗传统是特色 ...
byhdmm 发表于 2010-2-23 21:47

说的很好哦,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老胡

17
粉丝数
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