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创新是沪剧发展的生命线

来源: mjj1223 2010-2-10 12:21: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0-2-10 15:06 编辑

沪剧是走传统之路,还是走时尚之路。这其实是个两难的选题,因为两者缺一不可。综观沪剧的发展史,我感到创新是沪剧发展的生命线。
     一,创新是沪剧发展的传统
     都说京剧表演帝王将相,越剧反映才子佳人,那么沪剧呢?虽然沪剧也演过传统古装戏,如:《玉蜻蜓》,《珍珠塔》,《碧玉簪》等,但真正的沪剧传统戏象《阿必大》,《陆雅臣》,《庵堂相会》等都是当时的时装戏,至于西装旗袍戏上世纪中前期的现代戏。
     综上所述,沪剧从滩簧发展为申曲直至命名为沪剧,形式从幕表戏,对子戏到同场戏,直至现在的编导演齐全的大戏,可以说,创新是沪剧发展的传统。
     二,创新是沪剧发展的生命线
     全国解放后,沪剧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尽管遭遇了十年“文革”的磨难,但从整体看,沪剧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创新的主线。
     从整场演出看,沪剧全面借鉴了话剧的表现手法,从编剧,导演,表演到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几乎与话剧及其他戏曲无异。那些著名的话剧待遇导演,如朱端均,顾而已等都导演过沪剧的剧目。
     从舞台表演看,沪剧吸取了其他剧种的表演手法,甚至还吸取了京剧武打和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这从另一角度丰富了沪剧的舞台表演。
     从唱腔看,沪剧在保持原有唱腔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京剧和其他地方戏唱腔的营养,邵滨孙的沪剧麒派唱腔成为沪剧唱腔的特色流派,京剧《红灯记》脱胎于沪剧,其唱腔又渗透于沪剧。沪剧演唱甚至还成功吸取歌剧重唱的营养,《星星之火》中的隔墙对唱,《芦荡火种》的智斗等均是成功的典范。
      三,沪剧创新必须回归传统
      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沪剧发展如何体现创新精神呢?除了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沪剧在反映现实生活,表演形式和唱腔上海纳百川的创新精神外,沪剧必须回到老百姓中间去,回到孕育沪剧成长的土壤中去。
      应该说,近年来,沪剧在继承传统,坚持创新,热情歌颂时代精神方面支持作出了可喜成绩,《梦圆曲》《十六铺人家》《废墟上的爱》《红叶颂》等新居民剧目的涌现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我在这里讲的传统,专指沪剧必须回到基层,回到普通老百姓中间,光靠一年一度的“回娘家”是不够的。因为沪剧是从乡间走进大城市的,现在必须重新回到民间,走进社区,走进普通老百姓家,从而走进人民群众心间,这才是沪剧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大剧院的演出,只是检阅沪剧从民间走来所取得成果的展示。
      当然沪剧走创新之路的同时,必须保持沪剧本身的特点和灵魂,必须始终牢记:沪剧姓沪名剧。
      以上只是本人的孔中之见,环望沪剧网上高手辈出,行家林立,还望多多指教。

大神点评16

滩簧西乡调 2010-2-10 13:28: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0-2-10 15:06 编辑

“沪剧走创新之路的同时,必须保持沪剧本身的特点和灵魂,必须始终牢记:沪剧姓沪名剧。”
的确如此。切切不能忘记!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老钟 2010-2-10 16:01:13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怎么样创新,我觉得好听就听,觉得不好听就去听锡剧越剧。
HemingQian 2010-2-10 16:50:40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的确十分重要但千万不能把沪剧搞成“沪歌”,君不见现在有些沪剧中已经很难听到富有沪剧韵味的唱腔了。

多少年来一直非常非常佩服沪剧“大雷雨”的编剧尤其是作曲 (我现在还要向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并十分惊叹他们怎么会把这出戏写的从第一个唱段到最后一个唱段只只好听,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可以跟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媲美,那也是只只好听的)。

当然时过境迁我们不能苛求目前的创作者一定要拿出象“大雷雨”这样的作品,我们十分理解时代不同了观众的群体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创作人员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把沪剧写成沪歌真是让我们这些老沪剧很难接受。要不就如楼上所说“随便怎么样创新,我觉得好听就听,觉得不好听就去听锡剧越剧”。

P.S. 新年将近很多客户都已放假office业务陡然减少,有时间写写自己喜欢的沪剧真乃一乐也。
blogfeiyunpu 2010-2-10 21:59:56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创新和传统不矛盾的话,那么创新和时尚也不矛盾。

关键点在于步子不能跳跃跨栏,只能循序前进。
博客飞云浦
lizhenmin 2010-2-11 10: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所走的发展之路,都与它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剧种的各种表演、曲调、舞美的特色,将其融入沪剧的改革和发展分不开的。
老钟 2010-2-11 19:19:02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才看了段丁是娥石筱英孙徐春演的《芦荡火种-救伤员》,好极了。当前不必创新,先把前辈们的本领学到手再说。看现在的演员够漂亮嗓音很甜,就是唱不出前辈们的沪剧味,迷不倒老观众。
老钟 2010-2-11 19:36:37 显示全部楼层
王盘声老师的唱腔到老年还有新的亮点,像《第二次握手》,这样的唱腔才能迷到我们。
老钟 2010-2-11 19:45:39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汪秀英老师演的婆阿妈,灵哇。先要弄明白啥是沪剧?并不是啊狗啊猫作曲家就能写出沪剧音乐来的。
剑鸣视点 2010-2-12 09:49:01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是沪剧发展的传统”、“ 创新是沪剧发展的生命线”、“沪剧创新必须回归传统”,非常赞成mjj1223 网友的观点!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映春成林 2010-2-12 21:41:23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的传统都难维持了.专业团一年演了几台戏.全仗业余界在跳.有多少新戏段在民间流传.创新是好.太新了味恐怕会甜不甜咸不咸吧.各人观点不同.保留自己的想法.
byhdmm 2010-2-21 16:40:14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个话题还在讨论吗?我发了2篇文章为什么不能上来,因为我是新人吗?
白水 2010-2-21 20:20:54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mjj1223 网友的观点。
传统是根,根深叶茂,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九斤老太 2010-2-22 00:25:33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是任何剧种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剧种的繁荣和持续。问题是如何创新。要创新必须对自己剧种的优劣有充分的认识,盲目的“创新”将会导致本剧种优势的流失。地方戏曲最讲究的是韵味,无论唱、做、唸、打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那么韵味具体体现在哪里?什么才是沪剧的韵味?怎样才能表现出沪剧的韵味呢?这些都有待于分析和总结,整理成文,使老师有东西可教,学生有东西可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老师凭经验教,学生靠模仿。就韵味而论,沪剧一代一代的传承做的是减法。
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在沪剧这棵主干上衍生枝枝叶叶,开花结果,沪剧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如果只在一根树枝上不断的衍生,那么看似繁荣的表象,不仅是一种畸形发展,最终将使沪剧这棵大树倾倒折断。
又见蔷薇开 2010-2-24 18:45:41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所走的发展之路,都与它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剧种的各种表演、曲调、舞美的特色,将其融入沪剧的改革和发展分不开的。
lizhenmin 发表于 2010-2-11 10:22

大家说得一点都没错。沪剧作为一种和上海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起来的海派剧种,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传统和新创剧目都应是沪剧不断赢得观众的坚实桥梁,沪剧有这一种独特的时代优势,相信通过沪剧人的共同努力和戏迷朋友们的热烈支持,一定会再创辉煌。沪剧永远不会消亡!
花园深处暗香来 蔷薇悄悄独自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mjj1223

35
粉丝数
59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