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动态
›
常州人对沪剧的热情不减上海
返回列表
常州人对沪剧的热情不减上海
[复制链接]
来源:
沪剧迷
2009-3-27 10:56:50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沪剧,早期称“申曲”。是清末生成于上海,流行于江苏、浙江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沪剧起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辛亥革命时期形成“上海摊簧”(当地称“本摊”或“申摊”),亦属江南摊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受到“苏州摊簧”的影响,后来又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更名为沪剧。
沪剧早期的传统剧目,与锡剧非常相似,亦以家庭生活和男女婚姻问题等题材为主,如《大庵堂》(即《庵堂相会》)、《阿必大回娘家》(锡剧称《养媳妇纺棉花》)、《借黄糠》等。后来为适应大城市观众的需求,沪剧又逐步盛行根据现代小说、话剧或弹词改编的剧目,如《啼笑姻缘》、《日出》、《雷雨》等。因剧中男角多着西装或长衫、女角多穿旗袍或长裙,故被称作“西装旗袍戏”。
沪剧的曲调优美,富有江南特色和生活气息,好学易唱。其中的“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更是脍炙人口,很受观众欢迎,有的曲调还被锡剧或其他摊簧系统的剧种所吸收。
沪剧流入常州,约在20世纪40年代。那时沪剧尚处于“申曲”阶段,只是一些“申曲”班社来演出小型舞台剧。解放后,上海沪剧院的“五大头牌”
丁是娥
、邵滨荪、
解洪元
、
石筱英
、筱爱琴和
杨飞飞
、
王盘声
、
王雅琴
、
赵春芳
等沪剧著名演员均陆续到常州演出,令常州观众耳目一新,逐步形成一批沪剧的爱好者,业余的沪剧演唱活动也开展起来了。
1954年原上海联谊沪剧团落籍常州,常州有了沪剧专业演出团体和
筱兰英
、
筱正武
、
筱福田
、
沈国雄
、孙玉峰、丁兰芳、
赵凤英
、
罗月华
等骨干演员,又引进了王健、蓝天蔚、居柏青、费定等新文艺工作者,加强了编导力量,剧团逐步走向正规。与此同时,排练了《为奴隶的母亲》、《刘胡兰》、《儿女心》、《走上新路》、《母亲》、《双婚记》、《青春之歌》等剧目,两次赴江、浙、沪一带演出,并于1958年远至武汉、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长江沿线城市巡回演出,历时三月余,扩大了剧团的知名度和沪剧的影响。此后,又陆续排演了《杨乃武与小白菜》、《芦荡火种》、《赤道战鼓》、《女单帮》等现代戏与传统戏,并于1964年移植了《补锅》、《打铜锣》、《小保管上任》等小戏,深入边远农村演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沪剧团解散。1978年复团后,很快排演了《雷雨》,仅在常州就连演了三个月。后又赴上海等地演出,历时年余,累计300多场,反应强烈。中国评剧院、上海人民沪剧团、宁波甬剧团等七个剧团派人观摩学习,索要剧本和录音,形成了常州沪剧的一个高潮。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戏曲开始滑坡,沪剧亦首当其冲。常州沪剧界虽几经努力,复排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大燕和小燕》以及《日出》等拿手剧目,亦无法改变困境。
1982年底,剧团20余名演职员工联名给市领导写信,要求解散。1983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撤销沪剧团。之后,常州的沪剧,便只有少量的业余演出活动了。
(编缉:薇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6
潇洒
2009-8-3 14:26:37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底,剧团20余名演职员工联名给市领导写信,要求解散。1983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撤销沪剧团。之后,常州的沪剧,便只有少量的业余演出活动了。”
解散了,怎么是很好呢?不解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梅
2009-9-11 09:41:35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有几个沪剧沙龙,在文化宫大成殿每周都有活动,形式为大家唱,时间稳定,每次都是客满,他们还不定期举行票友联谊活动,周年庆典活动等,形式主要是折子戏。十月份,还将在文化宫举行江苏名票演唱会。本周六(12号)有很多常州戏迷赶往无锡进行几地沪剧迷的联谊活动(请注意中国沪剧网公告栏公告)。9月19日,就是本月,常州票友还将在红星大剧院演出沪剧全本戏《谁是母亲》,常州市红星大剧院一直是常州举办戏曲活动最好的场所,茅善玉、陈甦萍等来常州演出,一般都在红星。应该说,“常州戏迷对沪剧热情不减”这句话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娄江沙子
2009-9-14 07:09:12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的曲调优美,富有江南特色和生活气息,好学易唱。其中的“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更是脍炙人口,很受观众欢迎,有的曲调还被锡剧或其他摊簧系统的剧种所吸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nbn
2009-9-29 21:35:12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爱沪剧,常常怀念沪剧团演出的曰子,那时候演出很苦的.他们的子女更苦.经过十年下乡,上调后成立了剧团.不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nbn
2009-9-29 21:35:23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爱沪剧,常常怀念沪剧团演出的曰子,那时候演出很苦的.他们的子女更苦.经过十年下乡,上调后成立了剧团.不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沪剧唱词
老照片
沪剧迷
好友
发布
12
粉丝数
1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