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為何有些票友唱得比專業的還好?

来源: 老胡 2010-1-4 11:09: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為何有些票友唱得比專業的還好?"  

因我離開上海太久,而恢復聼滬劇不久,我提的這個問題也許有些愚蠢. 也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

但這確實是我最近幾個月來在網上聼了大量滬劇后的一個感覺. 當然我聼的絕大部分都是老滬劇唱段.

就唱功而言,我覺得票友(現為業餘) 馮大琴, 陸炳煇,  李芝芬, 方佩華(不知她是否還是專業) 等比現在中年一輩的女滬劇演員都好, 更遑論年輕一代.  當然這些票友都曾經是專業演員,基本功很扎實.

滬上現在頗有些事業有成的民營企業家, 其中肯定有喜歡滬劇的, 爲啥不組織一民營劇團和國營的上海滬劇院分庭抗禮,  互別苗頭呢?

大神点评7

苍穹下 2010-1-4 11:24:08 显示全部楼层
方佩華是长宁团的专业演员。现在去了文化系统。我也是听说,具体的要去考究一下。

“滬上現在頗有些事業有成的民營企業家, 其中肯定有喜歡滬劇的, 爲啥不組織一民營劇團和國營的上海滬劇院分庭抗禮,  互別苗頭呢?”
我想:上海己经有好几家民营剧团了,比如勤苑,志勤(现在好像改了),还有刚成立的文慧,都是民营团。我认为成为民营团对这个剧种来说是好事,是大家相互比较的一种竞争,但‘分庭抗礼’好像是二码事,上海沪剧院也好不容易从‘民营’到‘国营’的,现在占有着不少的优先资源,这是区级剧团,比如长宁和宝山都没有的资源,所以作为民营剧团在这上面就输了一筹。当然,这年头是有钱好办事的年代,民营团只要肯花钱,培养新人(戏曲的新人不比电视演员,培养需要时间和舞台经验)和广告宣传的推动,再加上好的策划,那么就能红火起来。
苍穹下 2010-1-4 13:39:42 显示全部楼层
票友与专业赏‘别苗头’这个‘苗头’是‘别’在戏迷心里的,其实大多数专业演员除了唱的好之外,还需要角色的塑造与情绪的把握,不是光能唱就可以了,有的业余演员走台都不行,简直把导演急煞脱 。
老钟 2010-1-4 23: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李芝芬的杨派是唱得很好。
blogfeiyunpu 2010-1-5 01:09:54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讨论一下,票友下了海就是专业,比如我说的小南国女老板就是例子。

那么专业的离开沪剧团体不再是专业演员这个行当,比如徐俊他是从海里跑到岸上,相反的过程,是不是就应该不算专业演员——尽管他曾经是。

再有,赵志刚唱沪剧,算不算专业演员还是应该算票友——我的观点是他是越剧专业演员但是是沪剧票友。

各位以为如何?
博客飞云浦
苍穹下 2010-1-5 10:20:51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上很喜欢把‘老板’和‘演员’扯在一起谈,我认为这是二个概念。比如总统以前是总统,现在是演员,难道说是总统就不能当演员?也许中国人喜欢混淆概念一把捏,但是我认为,唱得好坏,演的好坏,票房是公平的。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贴钱做陪本的卖 买,这不符合生意之本。但是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为了兴趣和爱好,就是愿意去做陪本卖买,但是从侧面去看就是对沪剧事业的推动,我想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现在上海人都很不注意的‘文化侵略’,可能在北京‘老北京’话己经很少有人说了,大多是‘普通话’,而上海人还在想振兴地方剧种,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只要是对整个剧种有推动作用的,我认为都是值得大家支持的。
商人和艺人这双重身份本来并无不可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同样的票友与专业有区别,也有共同点,票友是指一大批人,不是单指一二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如果用个别现象与普通现象去比较就失去了意义。记得中学课本有一篇古文,说是的古时候赛马,第一场A国用低等马和B国的优等马比,输。第二场A国的优等马和B国的中等马比,胜。第三场A国用中等马和B国的低等马比,胜。三局二胜是策略。我现在就觉得LZ(楼主的拼音缩写)就是有点这样骞马的意思。票友中皎皎者大有人在,但是队伍中也有平平者,所以这样的比较意义何在?
老胡 2010-1-5 14: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胡 于 2010-1-5 14:32 编辑

其實我所指的“票友”都是前專業演員,和唱唱白相相的中下水平的純業餘愛好者是有很大差別的。 我只是覺得他(她)們年紀不大,唱功那麽好,實在有點可惜。

是的,要真正演戲,上得了舞台,除了唱功,還要做功(演技)和台風(賣相)。 但以唱功見長擅長老滬劇唱段的這些“票友”們可走另一條路。可作借鑑的例子是歐洲荷蘭的Andre Rieu 樂隊,這個最近十幾年風靡世界的樂隊專演奏西洋古典音樂中的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短小篇章,如圓舞曲,序曲,或歌曲改編的樂曲,如“藍色的多瑙河,”“風流寡婦,”“夏日最後的玫瑰”“桑塔-露琪亞“等,從樂曲的内容來説,老掉牙了,毫無新意,這個中小型樂隊完全不演奏交響樂,協奏曲,連奏鳴曲也欠奉。但正是這些經典的普及小品帶給樂迷們如痴如醉般的享受 和獲得不俗的商業利益。從商業運營角度看,他們找到了自己的 “niche market"  (利基市場,或曰“賣點”)

一個不演整本大戲,只演唱老滬劇經典唱段或講究唱功的折子戲的特殊滬劇隊(團)是否能產生市場效應呢?起碼,我一定會買票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老胡

17
粉丝数
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