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松江曾有一出沪剧《开河之前》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09-12-15 12:15:1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09-12-15 12:20 编辑

  大约37、8年前,一出由一位乡村民办教师创作、几位农村业余演员演出的沪剧小戏,在那个以样板戏充斥几乎所有舞台的年代里,居然能红透整个上海,不仅被刚由人民沪剧团与爱华沪剧团合并的上海沪剧团等沪剧演出团体搬去上演,还被上海越剧团移植为越剧,到市郊各县演出。这出戏,就是《开河之前》。
  1971年,松江新五公社乡村民办教师沈孝慈编写了沪剧小戏《开河之前》。它讲述的是农村兴修水利,开河整治河道,要通过某老农的三分三厘自留竹园,老两口以及孙女之间展开了一场是否让河道曲一曲弯一弯的争执,最后奶奶终于幡然醒悟,让河道在自留园地开通的故事。
  其实,此剧本最初沈孝慈1969年时写的是一个同名韵白剧,相对于后来的剧本要简短得多。当时在市文化局群文小组的殷功普(之前曾担任过市群艺馆党支部书记),一次去小戏之乡新五公社时发现了该剧本,看后感觉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及演出价值,便要求公社文工团把它改成沪剧小戏。县文化馆、公社文化站对该戏充满了希望,迅速组织力量投入参加改编加工。
  剧本初稿写出后,群文小组把主创人员集中到地处奉贤县塘外公社的市文化系统“五七”干校,让他们对剧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和专心排练。当时也在干校的上海越剧院编剧苏鄂生、上海戏剧学院著名作曲刘如曾也对剧本和排演给予了辅导、帮助。
  小戏的导演是松江沪剧团的倪惊鸣。当时他还在城东公社长溇大队的供销社下伸店里当营业员。一开始他没答应,因为之前该剧已有好几人来导演过,但不知怎的,都没导成功。市文化局文艺处的领导便问松江,“以前你们的那些戏是谁导演的?”松江方说:“我们没有专职导演,那些戏大多是松江沪剧团的老倪导的。”“既然这样,那就让他来导!”面对着不肯接受任务的倪惊鸣,市文化局殷功普和县里文化局的领导软硬兼施,连哄带吓:“放心罢,相信你一定能导成功的!”“这可是政治任务!你不接受就证明你还没改造好!说明你的政治立场还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无奈倪惊鸣只得答应了,接受下了任务。凭着他几十年的演戏经验和若干出导戏经验,斗胆导起了这出“政治戏”。
  首演该剧的当时新五公社文工团的何柏林,是公社农机站的拖拉机手,还刚刚进入文工团,说实话,形象不错,很高大伟岸的样子,但在唱尤其是演方面还没入行。他在剧中饰演的爷爷一角,是一个正面人物。当中有几段重头唱段,如“曲一曲弯一弯”等。于是倪导就手把手地给与他“小灶”辅导。在大家的努力下,“爷爷”的几段唱段不仅非常成功,而且很快就流行起来了。直到今天,老何唱起来还是那么富有激情。公社广播站工作人员吴雅英,在剧中饰演了一个一开始思想有点落后但后来被教育转变过来的奶奶。这个角色后来因为吴雅英出嫁离开了新五,就由公社信用社的陈凤英顶替饰演了。孙女一角是由当时还在生产里参加农业生产的陆亚芳饰演的。他们几人从1972年一直演到了1973年9月份。
  由于故事取自现实题材,语言通俗且具有乡土味,特别是短短半小时左右的戏中,有着好几段精彩的唱段,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在多少还嫌静寂的文艺冬天中嗷嗷待哺的沪剧戏迷及观众,轰动了上海市郊,成为来源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典范。一时间,电台、电视,特别是农村大田的高音喇叭中,《开河之前》的唱段几乎是天天响个不停,当时还在南京东路浙江路口永安新楼的上海第一医药公司楼上的上海电视台,还专门对演出进行了一次实况转播(文首图片就是录播时的剧照)。1972年10月26日晚,在儿童艺术剧场演出时,当时市里及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张春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以及于会咏等也都去观看了。   
  该剧1972年10月参加市群众文艺交流演出时,获得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奖。
  1973年1月,人民沪剧团与爱华沪剧团合并为上海沪剧团,几个月后,担任该团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的的殷功普,对由他当年发现并指示改编而已一炮成功的《开河之前》依旧一往情深,让出生于松江的上海沪剧团老编剧文牧,以及导演蓝流等创作人员,对戏进行修改再加工,由沈仁伟韩玉敏许帼华及张杏生(爷爷B角)等在全市演出,更是轰动。据说,当时已复出的王盘声也是爷爷一角的候选演员。
  之后,《开河之前》不仅剧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还被多家越、沪剧演出团体演出过。如当时的宝山,与全国各地一样,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杨飞飞被“下放”到大场木器厂,赵春芳则被“下放”在杨行轧钢厂。沪剧专业剧团在宝山暂时消失了,但宝山人对沪剧的感情并未因此泯灭,他们以沪剧的形式创编或移植了许多小戏,这当中就有《开河之前》。还有一位越剧戏迷回忆到:少年时代,大概是1974年1月后吧,在市郊的一个会场里,看《开河之前》的演出。此前,已经看过同名的沪剧。这一回看到的舞台布置和人物剧情,都和沪剧那个《开河之前》一样。只是,台上的人说的话,是上海人听得懂的一种方言,但唱的腔调不同于沪剧,不过听来似乎也是很熟悉的一种曲调。大人在边上告诉我,这是越剧,是绍兴戏。那个扮男主角的演员叫刘觉,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越剧男演员。
  沪剧《开河之前》还是首先用上无线话筒演出的戏之一。1974年8月,它与京剧《审椅子》、淮剧《拣煤渣》、越剧《龙江颂•闸上风云》和《银针颂》等现代小戏一起,作为上海文化系统的一台节目去北京参加地方戏曲学习“样板戏”汇报演出。演出时使用了无线话筒。此后,无线话筒才逐渐在国内戏剧舞台上流传开来。
  2007年5月23日晚,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松江区泖港镇组织原新五文工团老队员,在五厍集贸市场搭台重新献演这出35年前在松江乃至市郊农村家喻户晓、广受百姓喜爱的沪剧小戏《开河之前》。闻讯赶来观看的村民,像过节一样,开开心心地欣赏了这台久违了的好戏。熟悉的唱词,动听的旋律,演员动情的演唱,使许多观众忍不住跟着唱上了,台上台下融成一片,场面热烈感人。许多观众边听边说:“我们是听着这个戏长大的,几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新看到新五文工团的原班人马登台演出,感觉又回到了过去,真是太好听了!”    
                   【欢迎对文中史实给予指正 欢迎转贴,烦请注明】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大神点评29

雁声 2009-12-15 12:32:20 显示全部楼层
剧本好像出过书
雁过留声
滩簧西乡调 2009-12-15 12:36:23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日报1972年5月20日刊登的图片新闻
解放日报1972年 5月 20日刊登的图片新闻.jpg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方晟 2009-12-15 16:09:00 显示全部楼层
3# 滩簧西乡调
沪剧小戏《开河之前》沈仁伟、韩玉敏、许帼华及张杏生等71年那时在全市演出,特别在折子戏专场相当轰动。当时我们大局单位还学习排炼并在各基层演出,我清楚记得戏唱字,《你不要小看这三分三,年年竹笋要用筐来抬,小小竹笋好处多,编畚箕,削扁担,装铁搭,做竹篮,才要竹里起来竹里来·····》这一定沈仁伟老师唱得一气合成。哈哈!!滩簧西乡调勾起我过去排炼此戏的唱字。折子戏专场对沪剧爱好者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看一场戏能看到几个戏和不同角色的演出,这很好。
滩簧西乡调 2009-12-15 16:25: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09-12-15 16:38 编辑
3# 滩簧西乡调 《
沪剧小戏《开河之前》沈仁伟、韩玉敏、许帼华及张杏生等71年那时在全市演出,特别在折子戏专场相当轰动。当时我们大局单位还学习排炼并在各基层演出,我清楚记得戏唱字,《你不要小看这三分三,年 ...
方晟 发表于 2009-12-15 16:09

方兄真是好记性。佩服!佩服!可见您当年对那戏也定是热爱之极~~~
发上一张您所记得的唱词及剧本封面
《开河之前》剧本封面(1973.8)a.jpg
《开河之前》剧本(p7)a.jpg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华雨文 2009-12-15 20:48:01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了,这几天才说到《开河之前》,先生立马就弄出来了。太强了。
滩簧 2009-12-15 21:45:49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调老师,你有空去看看倪惊鸣老先生呀,他是王盘声的学生,对松江的剧团比较熟悉了解。
剑鸣视点 2009-12-15 23:27:51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沈仁伟、韩玉敏、许帼华的《开河之前》风靡一时。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滩簧西乡调 2009-12-16 08:28:27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调老师,你有空去看看倪惊鸣老先生呀,他是王盘声的学生,对松江的剧团比较熟悉了解。
滩簧 发表于 2009-12-15 21:45

滩簧兄,我去采访过他了,上文有些情况就是他介绍的。另外,我也跟他说起您了。他很希望有机会见你。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老钟 2009-12-16 08:35:20 显示全部楼层
有录音吗?请传上来听听,最好是上海沪剧团的.
中花六板 2009-12-16 09:18:30 显示全部楼层
75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过书,带有过场音乐等唱腔的曲谱。
学而优则仕
沪剧吧老迷 2009-12-16 23:35:27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滩簧西乡调老师,让我们了解了当年《开河之前》创作到上演的幕后故事。
滩簧西乡调 2009-12-17 17:22:11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电视台当年实况转播时的剧照
preview080538752263.jpg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滩簧 2009-12-17 22:28:40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调老师 你带我去看望倪老师呀
blogfeiyunpu 2009-12-18 00:48:1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由业余走向专业的一个范例。
博客飞云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滩簧西乡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