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浅谈沪剧的流派继承(原创)
返回列表
浅谈沪剧的流派继承(原创)
[复制链接]
来源:
又见蔷薇开
2009-12-15 08:28:2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流派是一个戏曲剧种的灵魂,特别对于传统戏曲而言,流派的完美呈现更是其最富艺术价值的体现,既丰富了戏曲唱腔,又增添了艺术生命力,也是传统戏曲得以存活的价值基础。除却国粹京昆剧种外,流派的异彩纷呈是其支撑的价值支点,每一个流派有其独特的个人价值魅力,更为其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精神养料。不过,确实也是这样的,就拿越剧来说吧,它的流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之所以如今能蓬勃向上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流派的作用。越剧擅长演绎才子佳人戏,小生、花旦、老旦、老生的行当划分也像京昆剧种那样十分清晰突出,再加上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留下的丰富流派资料,并且大部分流派创始人都还健在,便可以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为提携后辈力量不断进行着扩充。并且越剧是实行全国招生的,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越剧团体多如牛毛,这也为补充越剧新生代的力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渠道。所以,在流派继承的问题上,各个剧团都在“老带新”这根传帮带上发挥重要作用,又予以传统保留剧目的传承,致使整股越剧流派势力呈现节节攀升的良好局面。流派的继承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而对于沪剧来说,由于本身传统剧目就不多,再加上专演现代生活题材的缘故,因此,在舞台上呈现的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流派的模仿程度不如越剧这般相像。但是,这也不能说沪剧完全没有流派继承的。沪剧的经典保留剧目《雷雨》就是很好的一例。
59年那次的沪剧《雷雨》大汇演,可以说是各大流派的一次美妙集合,更是收获了票房奇迹。
丁是娥
、
解洪元
、
邵滨孙
、
王盘声
、
袁滨忠
、
杨飞飞
、赵云鸣、
石筱英
这几位沪剧表演艺术家的绝妙展演,使沪剧几大流派集聚在同一出戏中,创造了流派的最高巅峰,又将曹禺的名著搬上了戏曲舞台,更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之后,89年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主演,再一次复排了《雷雨》,而且是第一次带着一出好戏赴港演出。效果又是异常之好,也可以这样说,再一次创造了票房奇迹。更为重要的是,这次《雷雨》的成功复排,是一次完美的流派传承的成果。戏中集聚了
马莉莉
、
汪华忠
、
沈仁伟
、
陈瑜
、
孙徐春
、
倪幸佳
、王明达、
张杏声
等人,集中展示了59年那次大汇演的精彩瞬间。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沪剧演员都再次复排过《雷雨》,这出戏真正成了沪剧的“看家戏”,成了绝对的经典精品之作。
其实,像莉莉老师这一批演员,多多少少传承老师的流派还是有一点坚实的底子的。先来说说莉莉老师吧,其实她的嗓子和丁老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稍微有点沙哑,音域跨度也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喜欢莉莉老师的戏迷都说,无论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丁老师的风范。尽管莉莉老师当年是以“英雄花旦”的称誉而驰骋舞台,莉莉老师也没有正式拜丁老师为师,演戏基本上都是融汇贯通,吸收各女声流派的长处,唱腔自由发挥,但她漂亮、端庄、大气、矜持、柔美的个人气质,再加上吐字清晰、委婉糯美得沪剧韵律和自然的演技,眼、神、体的完美表演,后来又一直主演丁老师的几部大戏,成就了一个好演员的娴熟演技,使她更倾向于丁老师的风貌。再来说说汪华忠老师,他可以说是观众最熟悉的解派传承人。由于得到过解洪元老师的亲授,因此汪老师对流派的演唱理解烂熟于心,对解派的沪剧韵味更是把握得入木三分,尽管汪老师的嗓音条件和解老师相比也有很大差别。像莉莉老师一样,汪老师也一连演了好几部解派的经典剧目,更是将流派演绎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位流派继承者可不能不提到,他就是沈仁伟老师。他是大家公认的沪剧文派继承者,仅此一人。沈老师虽说担纲主演的戏并不多,作为第一批戏校沪剧班毕业的,有着扎实的基础,后又以唱文派经典赋子板而一炮而红,(当然沈老师都下了一番苦功,对文派经典唱段予以创新,以更适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可见其为继承流派和发扬流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还有
刘银发
老师,我认为他学王派学得很像,几近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老师不管怎么样,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对沪剧的流派韵味掌握得恰当好处,就是我们常说的,唱沪剧要听味道,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沪剧的流派,得到了广大戏迷的热烈追捧。
而到了茅茅这一届学生,老艺术家们基本上都甘心情愿地当了绿叶,以此提携这些后辈力量。因为,茅茅这一批人青春年少,朝气蓬勃,为沪剧舞台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在流派的继承问题上自然还是以学各流派之长为中心,不过茅茅这一批学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新时代的沪剧中更是融入了诸多新元素,更将沪剧善于演绎身边的人和事这一特殊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于是,原创好戏一部紧接一部,从《一个明星的遭遇》到《姐妹俩》,再到《昨夜情》,又是《血染姐妹花》、《小巷之花》、《东京三丽》等等,层出不穷,如万花筒般绚丽呈现。虽然沪剧原汁原味的东西少了,流派看起来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但一群朝气蓬勃的小青年载着理想,驶向了沪剧的彼岸,为沪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用他们的青春本色为沪剧艺苑浇灌,新生的力量一直是这样势不可挡的。也为沪剧舞台新添了几朵新花,出现了好几对“金童玉女”。沪剧,在这个环境中,也出现了新的辉煌。茅茅这一批人是在学习惴摩流派的同时,也学会创新,将沪剧的道路在现代生活题材方面拓宽了一大步。
现在的沪剧青年演员似乎有点沉寂的味道了。由于舞台实践经验不多,对流派的理解还停留在肤浅的状态,就算主演的几部新编原创大戏,在观众看来,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东西,总之,沪剧现存于低谷之中,青年演员也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像以前的顾奇军、黄丽娅、舒悦等,应该说他们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基本上还存留着沪剧的韵味。顾奇军虽然称不上十分漂亮,但她嗓音条件好,只要一开口,就是委婉动听,字正腔圆,表演又稳重大方,真情流露,自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好演员,虽然她未曾拜过一位老师。流派的味道在她口中仍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小娅也是同样。尽管她的嗓音和杨派相去甚远,但她咬字清晰,运腔自如,一出口就知道是杨派的独特韵味。“小百搭”舒悦就更不要说了,无论哪种流派他都信手拈来,七分里面倒有三分相像,样样皆能。实则无奈啊,他们都因种种原因而离开了沪剧院,实则惋惜。现在经常出现在舞台上的青年演员中,恐怕要属袁派继承人
钱思剑
了。其实钱思剑已经不年轻了,一次偶然的交谈,朋友说他嗓音有点像袁滨忠,于是他就跟着录音机学起了袁派,结果不唱不要紧,一唱便激起了千层浪,钱思剑的袁派太像了!现在,或许只有钱思剑才是正宗的流派继承人吧。关键的关键,还是要多多给予青年演员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地磨砺中学习流派的精髓,唱出青年演员自己的风格。多复排一些传统折子戏,对流派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项不错的办法。
好在聪聪一代小演员茁壮成长起来了,使我们看到了沪剧的希望,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一定会在这一辈重振辉煌。
花园深处暗香来 蔷薇悄悄独自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4
滩簧西乡调
2009-12-15 11:53:29
显示全部楼层
1#
又见蔷薇开
恩,蛮有道理呵~~~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白水
2009-12-15 13:50:57
显示全部楼层
1#
又见蔷薇开
非常高兴:又看到了又见蔷薇开这位年轻人写的好文章!
非常赞同:“关键的关键,还是要多多给予青年演员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地磨砺中学习流派的精髓,唱出青年演员自己的风格。多复排一些传统折子戏,对流派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项不错的办法。”正如前两天《新民晚报》上有篇文章中讲到“……真正的抢救与保护是在舞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aylingsoong
2009-12-16 10:27:09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的有道理。现在大家要看的就是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日月
2010-7-27 20:52:10
显示全部楼层
攵章写得非常之好,可是现在青年演员,,就拿朱俭来说吧,戏未演几部艺术资力尚浅,应该还是在好好学习的时期,可是他已经是一级演员了,真搞不懂难道一级演员就这样好混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锡沪人广隶
+ 5
言之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原创达人
原创达人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又见蔷薇开
好友
发布
17
粉丝数
14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