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09-10-23 01:14 编辑
很高兴看到网主从善如流,把栏目改到一致。
说过几个演员,要我说琴师那就只有一个-----我的小舅公赵鸿声。
他和我好婆长得极像,两人相差一折。当他作为奶末头儿子出生时,我好婆已经十二岁了,在灶头上烧饭给家里人吃包括坐月子的母亲也就是我口里叫的太太(别误会,这是一种对老长辈的称呼)。
住在新闸路陈家浜的老家并不是穷苦人家,所以一连养了好多孩子后来还有开店的吃鸦片的。但是据说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很厉害。宠惯儿子,认为女儿总是人家的人。我好婆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老是穿哥哥穿剩下来的旧衣服,很羡慕人家小姑娘的打扮。和好些唱戏人家“只为家穷极”不同,为了穿新衣服漂亮衣服她才是走上了唱戏这条路。也是师姐相约,一起拜在王筱新名下。我后来见到过那位师姐一次是在丽都,好好婆复出的时候。
家里反对也没用,终于可以穿着好看的衣服至少不是哥哥丢下来的不合身不合适的旧衣服了。很快因为父亲死后老大老二不争气家道败落。那个最小的儿子也必须要找出路,就跟着年龄大了一折的姐姐踏进申曲行当。
他们都是大嗓门,唱戏是不错的很适合属于那种中气很足的一类。小舅公赵鸿声和我妈妈配过戏,也可能小孩子家家好玩吧,演艺人的家庭不少这样的场景。耳濡目染嘛。那唱的就是庵堂相会传统戏启蒙戏搀桥盘夫。据说很不错的--这也可想而知。后来,两个人都没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妈妈如愿以偿去做少奶奶,我小舅公则因为喜欢乐器就当上了琴师。
这和杨飞飞的弟弟毛羽正相反。毛羽是号称小家生,先是拉琴后来才登台唱戏。
我一直不清楚到底谁是主胡,只知道他在乐池(那是在新光剧场舞台前面底下)坐在很中间的。那时候小,主要是看戏,不管是在后台前台。最多去乐池打个招呼。所以,可能就和那位主胡周先生有混淆。反正我小舅公拉胡琴是不错的。后来艺华解散,他去了格致中学,非常受学校小分队欢迎的。这儿也看到过金沙江畔他参与作曲。之前我并不知道,因为大人小孩之间谈的多半是别的事情。
他手很巧,在文革期间无所事事,剧团乐队还是不能打倒的。虽然他曾经被人贴大字报----乐霸。我想一定是他脾气不好肯定容易得罪人。他做的那种三角形有机玻璃的延安宝塔山之类算是工艺品吧。我家那时有很多。后来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关于张剑青陈瑜的事好多都是从他那儿听来的。张剑青一出道满堂彩。当时艺华团里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有了接班人有了能够挑大梁的人。又听说王雅琴要求对黄浦区学馆来的一帮子新手区别对待,让张剑青哪怕多拿一毛钱工资。虽然是团长,虽然是非国营单位,结果在大锅饭体制下也没有能够通过。张剑青虽然挑大梁却也就拿这么些钱。
后来就是名角都打倒了,张剑青因为是王雅琴女儿也受到牵连。代之而起的是陈瑜朱美洵演铁梅。同样的事情,我小舅公跟看好张剑青一样看好陈瑜。据说陈瑜第一次登台还心里吓斯斯,我小舅公鼓励她不要怕,还反复跟她配琴。
演员对琴师是有一种休戚相关的感情。任是梅兰芳杨小楼程砚秋都不会得罪琴师的。拿我好婆的话来说,你的嗓子全在他的手里。
可能这也是造成他一直会凶勃勃的样子,吃相很难看。其实他这个人技艺和对年轻人的心态都不错。我从未在台下看到过陈瑜(马莉莉是在民盟干部会上看到过),相信陈瑜也能回忆起有这么一个琴师赵鸿声。
在我们家的亲戚圈子里,我就是唯一一个不怕他的人。我把家里老人教导的“堂上有理打太公”体会得很深切。有一次,我小舅公无事端端嘲弄我。说啥臭老九---那时候还统统是臭老九啊,呵呵----臭知识分子。我马上反击——那么你呢,资产阶级文艺黑线,封资修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你看,这就是那个疯狂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