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上海女性系列(一之一):也是一代名伶(其一) ...
返回列表
上海女性系列(一之一):也是一代名伶(其一)
[复制链接]
来源:
blogfeiyunpu
2009-3-12 23:12:35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原创文字谢绝转载
原创文字谢绝转载——上海女性系列(一之一):也是一代名伶(其一)——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五)
沉痛悼念沪剧名伶筱爱琴不幸逝世四十周年
特别声明:本系列“上海女性系列”一共九篇,其中任何一篇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贴。提请各位访客网友务必注意。所以,凡是想要转贴“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的,其系列之五不能转贴。
写在前面:我把我开始这首写的上海女性系列的第一部分:也是一代名伶中的第一篇——筱爱琴和我的流派系列合二而一,不再拆开另写。以下是正文开头——
在沪剧曲调“迂回”——“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的旋律声中,从右侧下场门上场的一位中年女演员顿时让我眼睛一亮!
这是沪剧这一剧种特有的曲调“赋子板”演唱会上的一幕。这不就是筱爱琴吗?在场观众顿时轰动起来。可惜,这不是筱爱琴。筱爱琴早在文革初期的68年香消玉陨。这是她和
邵滨孙
的女儿,艺名就叫做小筱爱琴。活脱活像的一对母女,活脱活像的做派,活脱活像的嗓音。不禁让人回想起筱爱琴也是和她女儿一般的年龄。
在新编革命斗争剧《星星之火》演出的舞台上,沪剧曲调“迂回”——“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的旋律声中,从左侧上场门上场的一位中年女演员顿时让我眼睛一亮!这是筱爱琴她完完全全担纲无可置疑的第一主人公的第一部大戏。
尽管之前有《白毛女》《马兰花》等大戏中她由于在上海人民沪剧团五大台柱中年纪最轻长相最美,一定是由她出演喜儿和小兰。但是,这些戏本质上都是群戏,从戏份上来讲筱爱琴并不因此而多少出彩超过旁人。就拿《马兰花》来说,大兰和老猫害死小兰之后,小兰要直到复活才在最后一场再登场。《白毛女》则流传下来的重要唱段却是
解洪元
演唱的“杨白老自叹”。
这一部新编大戏《星星之火》由于其应工的编导出色的演出,很快被搬上了银幕。成为建国以来第二部沪剧的戏曲电影。因为《罗汉钱》有关婚姻自主内容的局限性,尽管很多唱段传遍大街小巷,但是剧情的社会深度不及阐述上海工人地下斗争的《星星之火》。不可否认的是后者超越了前者,特别是因为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在那个时代已经早就没有市场。
银幕上首先闪现的也是在沪剧曲调“迂回”——“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的旋律声中亮相的筱爱琴。由于银幕的作用,她的甜美嗓音漂亮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
《星星之火》也是筱爱琴她第一次扮演中年妇女。说不定这也预示着她人到中年之后,在戏曲舞台上的一次转型。当然这是一次莫大成功的转型。之前,她扮演的都是年轻女子——有长长一串名单:《白毛女》《赤叶河》《罗汉钱》《马兰花》《战士在故乡》《杨乃武与小白菜》《雷雨》《巧遇记》《母亲》《秋海棠》等等。所扮演的角色大都是年轻貌美的受迫害受欺凌的女孩子。唯一的一个反派角色是《战士在故乡》里的负心女子,我想,那恐怕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人沪党支书陈荣兰有机会登台演那个正面角色——爱上了因伤退伍的志愿军战士。
其中许多角色都是非常动人的,筱爱琴演来也是丝丝入扣。特别是她演的小白菜毕秀姑。楚楚可怜也很懦弱,为人又忠厚老实,当然演员本身十分漂亮也是极像小白菜的一个必要条件。
非常遗憾的是两部非常出色的大戏,也影响到筱爱琴她自身的命运。
网上资料(应该算是权威性资料了吧)介绍是这样记载筱爱琴的——
筱爱琴,1928年生,原名吴彩珍,江苏扬州人,幼年随母流落到上海,为生活所迫,10岁进
丁婉娥
创办的“儿童申曲班学艺”。解放后成长为沪剧著名演员。她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演员二等奖。她饰演的青年妇女形象留给观众印象很深,如《白毛女》的喜儿,《罗汉钱》的艾艾,《母亲》的华芳,《战士在故乡》的李秀英,《雷雨》的四凤、《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毕秀姑、《星星之火》的杨桂英均获好评。她唱腔清丽流畅,色彩丰富,表演朴实无华,恰到好处,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正当她在艺术上生机勃勃,充满信心之时,却被“文革”风暴卷入深渊之中。1968年7月11日,在“四人帮”法西斯专政的残酷迫害下含冤去世,年仅40岁。
这段介绍里只有一个值得商讨的地方,就是拍成电影的那部戏《星星之火》里女主角杨桂英并非青年妇女。杨桂英的儿子双喜和女儿小珍子都已经是十多岁的青少年,并且扮相也说明她并不是以青年女子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那是筱爱琴唯一的一次出演中年妇女并取得极大成功。也可以说那是她作为最年轻的上海人民沪剧团五大台柱之一,真正领衔主演的一部戏。
就是这部电影,因为写的是上海工人地下党斗争,成为白区白线刘少奇路线的一个罪证。跟《芦荡火种》一样宣传阿庆嫂强过郭建光,成为文革靶子一样。可以说这是上海人民沪剧团的两部重头黑戏。
而小白菜在冤狱中的遭遇也和筱爱琴本身在文革中的遭遇相仿佛。只是可惜没有慈禧太后的懿旨能够平反出狱。筱爱琴在四十年前的今天,被迫害致死。
究竟如何迫害致死,语焉不详。可以推测的是因为筱爱琴年轻漂亮,因为筱爱琴为人正直无暇。文革中那些兽性勃发的家伙们在这样的“专政”对象面前是很难想象他们成为柳下惠的。明显的例子多的是!
比如海燕电影制片厂女演员郑梅萍,《上海生与死》作者郑念的独生女儿被上体司关在国际饭店楼上,不堪凌辱借上厕所的机会从厕所窗口凌空跳下头部着地立即死亡。
“七仙女”严凤英人已经死亡,造反派仍然以她肚子里藏有发报机为名要剖开来查验——其实就是要看看仙女七妹的裸体而已。
筱爱琴是当时上海所有成名成家的沪剧名伶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个。当年的沪剧皇后
王雅琴
早已是昨日黄花。并且据说她的一双手并不漂亮。而筱爱琴可以说举手投足从头到脚面容身段无一处不漂亮。在被关押无人身自由的“黑牢”里,会受到何种“待遇”可想而知。不愿受辱毋宁死,这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名伶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如果筱爱琴那时候不存在“在“四人帮”法西斯专政的残酷迫害下含冤去世”的问题,那么在河清海晏的时候复出,上海沪剧界将没有一个人能够夺取她的风采。正像同样在“四人帮”法西斯专政的残酷迫害下含冤去世的
袁滨忠
,如果能够文革后复出,沪剧界第一小生非他莫属一样。非常非常可惜,这样两位风华正茂的沪剧演员就这样被断送了艺术生涯扼杀了肉体生命。
有意思的是对这两位死者的对照。袁滨忠因为年轻,即使唱腔独特别具一格应该已经成为袁派却到死了之后才被认可为袁派。爱华沪剧团只出一位团长
凌爱珍
参与沪剧流派演唱会。而筱爱琴则是在沪剧流派演唱会上第一个出场。
在沪剧曲调“迂回”——“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的旋律声中,从左侧上场门上场的一位青年女演员顿时让我眼睛一亮!她就是演唱杨桂英的筱爱琴。和她同时上场的是演唱双喜的
沈仁伟
和演唱小珍子的
许帼华
。
那是沪剧历史上第一次三重唱。“盼星星,盼月亮,左盼右盼想亲娘”和“隔座高墙隔重山,活生生把骨肉分隔在两旁”成为经典广为传唱。
要知道,筱爱琴的演唱是有她的特色——清丽流畅,色彩丰富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可是,同样是在她去世之前并没有诸如“筱派”“爱派”“琴派”一说。所以她的出现在沪剧流派演唱会上可以说是不是流派的流派,对她的在沪剧界的地位的一种肯定。确实,现在沪剧女演员的演唱风格除了工杨派的之外,大致上无一不是融合了石派丁派以及筱爱琴的声腔,是一种混合体。当然,这也是上海人民沪剧团这唯一的一个国营团体的优势所在。
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也是同样是扬州人的筱爱琴真实写照。可悲的是一代名伶落了一个小珍子的下场——被迫害致死。值此沉痛悼念筱爱琴不幸逝世四十周年之际,仅以此文告慰应该是我阿姨辈的筱爱琴阿姨。
谢绝转载。(今日翻箱倒柜,忽然发现原先写的草稿。于是以补遗形式贴出)
(一)筱爱琴:当时最年轻最漂亮的著名女演员
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筱爱琴本人是在星期天早早场的人民大舞台。通常星期天早早场只有在电影院才有,那是为少年儿童专设的场次。破例在地方戏曲舞台上公演早早场的这出戏是从童话剧“马兰花”改编过来的同名沪剧。记忆中这是第一部沪剧童话剧,可能也是暨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沪剧童话剧。
筱爱琴在这部戏里出演女主角小兰。记得同名电影中孪生姐妹大兰小兰是由王培一人扮演的。舞台上的大兰则是由我好好婆戴雪琴的徒孙向佩玲出演。小鸟是由“阿必大”许帼华扮演,取其身材娇小嗓音甜亮。由于小鸟为救小兰挺身而出被老猫咬死很有壮烈牺牲的劲头,台下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小鸟这一角色。其实许帼华的扮相乏善可陈,她一直演的诸如阿必大小珍子小东西那样的苦瓜脸苦命人。向佩玲扮相亮丽台风十足,后期发胖不算,当时可真是一个漂亮甜妞。但是在台上与筱爱琴站在一起,就好比“锡山惠山紧相靠,谁低谁高见分晓”。如果我是马郎,同样肯定不会喜欢大兰,只会选择小兰。
应该拿什么来形容筱爱琴的美貌呢?往远的可以说是像余杭小白菜。她在清朝公案戏“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演的就是女主角外号小白菜的毕秀姑。一副水灵灵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其他沪剧女演员都成不了这么鲜嫩的小白菜。往近的不妨说是像韩国张娜拉,满脸娇憨,增至一分嫌多,减去一分嫌少。别的沪剧女演员里那些靠上台化妆灯光台风架子过日脚的不去拿来相提并论,就是公认漂亮的王雅琴确是好看,一副大家闺秀的脸蛋身材,可惜她一双手生得不够美,总有点美中不足之处,打分也及不上筱爱琴。
现在是再也不能看到邵滨孙筱爱琴合演的“杨乃武和小白菜”这出传统戏了。幸亏筱爱琴有两部电影还在:一部是她演艾艾的“罗汉钱” – 著名唱段就是一段沪剧小调寄生草:金黄澄亮罗汉钱;另一部是她主演的“星星之火”。后者她演的是杨桂英,声情并茂唱做俱佳。在六十年代初期沪剧流派演唱会上,按年龄资格排队筱爱琴第一个出场唱的就是“星星之火”中的开场唱段“过万山走千水,迢迢千里到上海”以及著名的“隔墙对唱”。几年前沪剧赋子板演唱会上小筱爱琴扮演杨桂英出场,满场掌声。她的扮相酷似其母,可算弥补了观众的一些遗憾。
这样一个极有天赋条件的好演员,根据性格特点从来不演风骚旦泼旦。她在台上演的都是正面角色,唯一的一次例外是“战士在故乡”。那出戏里正面女主角由上海人民沪剧团的书记陈荣兰亲自登台演出,筱爱琴就被挤到演了一个志愿军变了心的原未婚妻。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小兰清脆的歌喉犹如在耳。非常可惜,一代名伶,竟然屈死在信奉“打烂”一个旧世界的痞子之流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9
chen9001
2009-3-13 11:53:14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篇写了介多,作者辛苦!有些以后可能还会有点史料价值的.
看了一些,提个建议:打唱句不要光凭自己的记忆,稍微翻翻大小戏考,便能纠正不少错漏.比如这一篇中你记录的“迂回”——“过万水,走千山,迢迢千里到上海”,凡喜欢沪剧的几乎人人会哼的唱句你却弄错,实在令人遗憾呀!所以,请把您的每一篇文字都查找一下,与正式出版物上的史实等作一次认真仔细的校订,避免类似的"不应有失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申灏
2009-3-13 17:33:44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碰到一位也看过《马兰花》的朋友了。我上网多年,在网上谈论《马兰花》,也就是你这位戏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沪剧团在九江路人民大舞台演出的、的确可以断定是沪剧舞台上唯一的一部童话剧《马兰花》,编剧是宗华,作为沪剧小戏迷,我看了这部戏后曾给宗华“叔叔”写过一封信,谈观后感,后来还应邀到愚园路人民沪剧团团部参加过关于该剧的座谈会,到会后才弄清楚宗华是位阿姨!该剧所有的演职人员包括时年仅29岁的筱爱琴、作曲万智卿、饰演马郎的陆菊生、还有向佩玲、许帼华等都与会了,我们还在小排演场看了《阿必大》的一段折子戏。现在回味起来还是很过瘾的。
说起筱爱琴,她的唱腔我觉得沪剧院的吉燕萍原来的演唱多少有点筱爱琴的影子,拜师茅善玉之后就完全走茅的路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en9001
2009-3-14 12:31:56
显示全部楼层
茅戏校毕业时唱"庵堂相会"的一个折子,完全学的筱爱琴.后来嘛,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一度她的嗓子不好,我在云峰剧场看过一次招待演出<此情深深>(反映地铁工程的"定向作品",后来加工修改后换了剧名),她唱的时候发音很吃力,我们听的人不仅累,而且为伊担心,估计是她体质比较差吧.唱戏这"玩意儿"要用丹田劲的,是一项"拼体力"的辛苦活,诸惠琴后期演出时常自备人参汤"吊精神",就是这个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09-3-19 01:04:25
显示全部楼层
2#
chen9001
抱歉,应该是过万山走千水。没有经过校对。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梅海申
2014-7-10 18:37:2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仙人球
2014-8-26 12:43:41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沪剧动态
沙龙汇总
戏迷交流
手稿文献
乐队交流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blogfeiyunpu
好友
发布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