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沪语是吴语系的一支,专指上海地区方言。1840年以后,上海辟为商埠,各地人群聚居沪上。以广东、宁波、徽州为最众多的客商,以苏北地区,山东为居多的小商小贩,这些方言大量地融入于沪语之中,更有以英语物品名音读沪语的现象。
例:“水门汀”指水泥或混凝土,源自英语cement;“司必灵”指弹簧门锁,源自英语spring lock;“司的克”,指外国手杖,源自英语stick;“麦克麦克”指许多许多,源自英语much。又由于时代的发展,各历史时期的书面语成为戏曲用语和口头用语,使原先概念上的沪语变得丰富多了。
对于沪语的发源地,有过许多说法。有说以南市老城厢为中心以及周边地区的方言是正宗的上海话,理由是,老城厢是县府所在地;也有说以浦东语音(原川沙南汇地区)为正宗的上海话,理由是,沪剧传统剧目许多语言是用浦东话的。但无论是市区、还是浦东,五十岁以上人群,他们的语音特征依然是清浊、尖团分明。
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宜。”
雄踞沪上的地方戏曲(沪剧)曲艺(滑稽、上海说唱)虽吸收了不少量的外来语言,特别是滑稽,以其乡谈(各地方言)而见特色,但其唱沪剧曲调时,却仍然保持了沪语方言的特点。学戏之初,师长必嘱之“字正才能腔圆”。然而,如何将字念正,师长只是口授,尚无一本可使演员循音查字及循字索音的韵本教材。师长所传的沪剧韵本,只列字,不列音标,也无法念得正确。
摘自-朱国桢《沪韵正音》(作者:朱国桢老师系60届上海人民沪剧团学馆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