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说说沈仁伟

申江 2009-10-9 11:00:55 显示全部楼层
在排辈份中年一代的男角中,沈仁伟演唱应当是最出类拔萃的一员。文派唱功绝对一级棒!真是味道好极了!!!最著名的当属<徐阿增出灯〉和<悲凉世界>,至今无人可超越他。吃亏在形象扮相上,很无奈呵!
看戏爱戏痴迷百戏,沪剧越剧尤爱锡剧!这就是我!
宁静 2009-10-9 11:59:46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老师的文派韵味十足,浦东腔浓厚.我很喜欢他演唱的<徐阿增出灯>.唱功绝佳,只是身材,舞台形象欠佳.因此综合条件不及张,徐.
gaoqiaozhou 2009-10-9 13:03:23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先生的本帮味很足
blogfeiyunpu 2009-10-9 21: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文派就是现存各流派中本帮味道最足的一派,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本帮菜。
博客飞云浦
frankwyj 2009-10-17 14:36:23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沈仁伟的文派调,本帮腔,更喜欢他的敬业精神,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沪剧艺人。
mm0792 2009-11-15 09:36:41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老戏迷,有同感不知何因沈仁伟老师后来不大有名。
maylingsoong 2009-11-15 23:37:07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 老师一直挺有名的呀。我挺喜欢的,我认为有名与唱的好坏在这个世道上本来就不是划等号的,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沈仁伟老师也一定有不少的戏迷。
方晟 2009-11-16 21:20:03 显示全部楼层
4# 叶子
我赞成叶子的观点。:)
方晟 2009-11-16 21:35:05 显示全部楼层
4# 叶子
在中国,职称这个东西只能是现行制度下产生的一个变了种的怪物,在沪剧界里职称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怪字。哈哈!!:)
德申 2009-11-16 21:39:4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德申 于 2009-11-16 21:45 编辑

沈仁伟老师在老上海当中深受敬重,“沪剧”就应该有他的上海滩簧味,浦东乡土味,沈仁伟老师的戏路很广,功底扎实,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的“悲味”。一曲《出灯》更让人叫好、喝彩。赋字快板,听了让人过瘾,内含着解洪元、邵滨孙、赵春芳老艺术家的上海本帮声腔,又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的浦东念唱。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沪剧而言,就应该保留他的老上海本地源唱。可惜世风日变,沪剧演变,沈仁伟老师尚未收教一个弟子后生。在上海高校中国戏曲研讨会当中呼吁沪剧界尤其是沪剧戏校应该注重培养保留沪剧的一些老的唱段,千万不要失传。
随便什么 2009-11-16 23:00:43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 老师一直挺有名的呀。我挺喜欢的
老胡 2009-11-17 08:50:10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友们对这个帖子的热烈反响和对沈仁伟的种种赞美之词,可见其在沪剧迷心目中的地位。
是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申灏 2009-11-17 09: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老师在老上海当中深受敬重,“沪剧”就应该有他的上海滩簧味,浦东乡土味,沈仁伟老师的戏路很广,功底扎实,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 ...
德申 发表于 2009-11-16 21:39


一段“悲凉世界”、唱出了“文派”的韵味、“袁派”的情味,“王派”的畅味,形成了沈仁伟老师独特的“悲味”。一曲《出灯》更让人叫好、喝彩。

评价恰如其分。妙!
杨先生 2010-8-28 11:10:36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的挖掘绝没有其它剧种好,排他性也强,只重现在的这些所谓名人,名家,沈仁伟就是个典型,这么好的唱腔,这么好的台风,这么好的传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只能说现在沪剧界的小家子气,为了几个人的名利而排除其他人的特长,同沈仁伟相同还有许多50年代的演员他们的功架不比现在的所谓的某派某腔差,但却很少听到我见了,要想把沪剧发展下去,一定要有土的味,有本地味,就象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等等,如果这些剧中脱离了最基本的土腥味,那也就传不下去了,所以我觉得要抛开门弟和名利‘实实在在的做点事,一个连阿拉和我伲都不会讲的人如何唱发沪剧
qinhh 2010-8-28 11:23:34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仁伟老师的唱功在诸多沪剧男演员中独树一帜,既传承了老一辈的精华,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现今的演员应该好好向沈老师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老胡

17
粉丝数
3
帖子数